- UID
- 46615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经典下半句是“月如无恨月长圆”。4 Z q: {/ [, k& [$ {+ x
7 {2 g6 v( r$ S6 M. V3 s
唐朝诗人李贺,他是有着怎样的伤感,或者是体会了怎样的世俗烦恼,才能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样经典的一句诗文。那么,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石延年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了下一句呢?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 p1 n( [2 `' U) J7 |& H$ L; C$ C" E
这句诗乍一听似乎很深情,可解读之后会发现,这句诗其实描写的是如果上天能有感情,也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去。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天长地久,有的只是生长和兴衰。 # C0 x6 J7 o$ s5 l) n7 y
; D7 t$ e( |; Z. O# K6 V% z3 z4 j
总观《金铜仙人辞汉歌》这一首诗: f$ v3 i0 r( g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t" ]2 t, X. V& y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1 i8 g9 @- o, N6 W0 ^. c+ D) g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 H/ l4 U7 M, z0 h2 G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 V& i( P1 S: \, B: R% G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8 P1 F, c# M3 ~) }% }9 l5 g8 ~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 B9 K. X+ [# W; |8 \3 W D+ D: L* p# Z& i* v
我们真的不得不说,李贺创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如实将人类对感情的最自然形态描写得淋漓尽致。然而,当我们看李贺的一生,会觉得这也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因为用“坎坷”二字来形容李贺的人生,真的都毫不为过。
0 M* M1 U- c2 C6 p9 \7 h
, n3 z& |6 P3 x一亩嵩硗田' l7 v4 L; x4 S3 r$ C5 }; p/ u& ^
3 s( F) } s O: \6 `0 w从族谱上来看,他其实可以说是唐朝皇室的一个远支,他的祖上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叔父,当时被封为郑王。 不过,后来武则天残酷地清洗李氏宗室,所以李贺的祖先不得已远遁他乡,从此家道中落,到了李贺这一代,已经是非常潦倒了。 就连他自己都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可见李贺的生活真的是很不如意。
% S8 \3 B* J' E$ ]1 F- e( l
: l2 f# y0 v2 s8 O6 J5 S2 x不过,作为李氏宗亲,他身上还是能够看到李唐血液里的那股子拼劲。加上他自幼就非常聪慧,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单独作诗,神童无异。 既然有才华,加上唐朝已经大力推行科举,他仿佛看到了人生的曙光,此后他埋头苦读,希望可以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7 j7 H( h7 H% _1 G8 i" N& r/ `2 t3 J- T* D; f' X- i X% p: i
奈何因为接连的原因,比如父亲去世需要守孝,以及父亲名讳和当时的礼教有冲突等,所以他从十八岁开始科举就一直不顺利,最终还是在韩愈的推荐下,做了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小官。 j/ L/ L# w& _# f0 E( y8 B
" D& i: W5 L9 P0 C3 ]
也正是这一连串的打击,加上他此后为官时所经历的黑暗,这才使得他写出了不少发泄情绪的诗句。 上面的这句,正是他失意难过的时候创作的。
: V! l% E+ \/ h9 y, d, l. W 4 x: b4 u f7 t d, M1 N
盛唐无人对
+ ]0 W" Z. p9 F2 ~
# v1 s8 K, n' ]; @; T+ m不过他写的这句诗确实太过于经典,以至于后世之人从他的诗中摘出来单独使用,甚至各大历史名人都将其视为一个对子的上联,都希望能够对出合理的下联。 % p2 r+ L1 d: n
; H& W! n# [! K6 p3 P' T8 m2 N李贺是唐朝诗人,而在唐朝可不缺诗人,且不说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像张九龄、韩愈、元稹等稍逊一筹的诗人也有不少,他们也都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 * H. }2 U7 h7 j2 I2 c- \
% Q) j4 N! f" e6 a6 ^; z 不过奇怪的是,尽管唐朝诗人无数,但我们纵观这个盛唐,却没有人能给这一句经典,对出一个非常好的下半句。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毕竟当时的创作风气是以创新为主,大家都想写出属于自己的名句,对于他人的名句,一般都是用来参详,并不会刻意模仿或跟从。
5 u+ k# S& i0 c! {) R) L1 h- z( i& E9 z
不过,随着唐朝后期的混乱及朝代的更迭,老一代的诗人已经逝去,而新一代的读书人又疲于生计,因此人才凋零。 等宋朝来到,模仿学习唐诗的风气逐渐兴起,因此到了宋朝才对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一句。
' I" D# B/ Y* L# r6 n/ ?+ j# Y- L- ?& `: [, E% W
经典的下半句 # Y, x; o0 i$ p4 t/ P" F
/ n) r& N( x$ F' }: f2 M石延年这个人非常嗜酒,众所周知,人在微醉的时候,头脑还不算混乱,甚至有时候还能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像。 所以,有一次石延年和朋友们在一起喝酒聊天,半醉之间他们正讨论到“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诗,大家当时都觉得非常可惜,因为无人能够对出合理的下一句。 此时石延年忽然双眼一闭,立马对出了“月如无恨月长圆”。 h% W* x8 |' b# n D9 a
/ B. A0 I; G2 l1 c" ~" v1 c! a3 j按照《温公续诗话》的记载,当时在场的人都是惊奇无比。 首先下半句的词性及声律都是恰到好处,其次,月对天,有情对无恨,月长圆的始终圆满对天亦老的生长兴衰。 上下两句,一悲一喜,都体现出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都希望人生可以少些挫折,多些圆满。
& R4 J6 v# j* ]) m
$ B2 o2 b- p) w2 N人们总说“关公战秦琼”,看上去似乎无法实现,其实只要将两者的数据和表现进行对比,其实是可以成真的。 就比如这两句诗,虽然是时隔200多年的不同时空,但他们心有灵犀,在不经意间形成了交锋,并且都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m0 n/ h3 [7 P5 ?& z8 E0 t/ h, f
+ [4 z0 e2 i1 h3 [李贺一生不顺且英年早逝,至于后来对出下一句石延年却像他的名字一样,靠着长寿获得了大器晚成的机会。 如果李贺不纳闷忧郁,心胸豁达一点,说不定他不会去世得那么早,也许会和石延年一样大器晚成也说不定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