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668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帖最后由 坛下风云 于 2022-11-10 20:53 编辑 . O j0 F1 C: w9 } c* i1 q
/ q# J- H8 C e行走在长征路上的“三根铁拐杖”
* q3 s* {7 v2 Z$ `7 y# j, [
% e5 ]6 g1 k( \4 g, C% k6 F6 S. v- x5 m1 K兑现娄山关80年的诺言. e( ~2 d) |% B' e3 Q" K
% b! D7 E8 f9 |3 m& N: `5 V- ^- t& ~ D作者:罗范懿, ]: w5 M8 [# _( J# d8 r
% i, B* T; H, j- m9 h$ Z& p
十年后,2014年11月17日下午5点多,文化长征队再次来到娄山关......
3 O8 Z7 \8 w" H0 {) t+ s/ U
9 ~ ]/ B% f- [2 H半山腰,山雾很重,视线在路上看不出几米远,傍晚的阳光,加上阴雨天,夜幕已早早降临。7 {% k- I# [3 t; w3 g& z, N. I
6 N+ ]& ]4 q" g' }, H+ G" Q我已有了在遵义万里路半夜寻找十年前旅馆的教训。再不可只顾一人痴情苦了队员们。到娄山关前,我先同娄山关纪念馆的老肖打通了电话,打听了十年前我们住的娄山关大酒店已不再用做宾馆了,可想十年前留在那酒店里的故事主人们也早不在位了。( _, o4 Y9 k; G' a, M
6 Y: t/ N! s/ M, ^/ B3 u# k
公路转弯左侧靠山一方出现一栋农舍,没顾是否挂有旅店牌,反正我们敲门进去了。9 W. C: l! Y+ r: I
% V W7 }; d5 Y( M/ |
女主人很热情,说既可吃饭又可住宿,楼上有10个床位。
3 Y6 h! ]# i0 t$ ?
# p, a& @! l! o2 B9 N) i( `+ d. p人没落坐,话闸子就先拉开了。女主人赶紧搬来长凳让我们在厅堂里坐,并叫男主人来作陪,她就进厨房给我们去做饭了。
7 P* @4 H& B }1 m
; F! Z8 B7 Y. E! Q' Q1 X+ w; x这家男主人名叫娄伦明,55岁,与我同龄,他二月初五日出生,小我二十几天。我就叫他“老庚”,他也笑开了嘴,跟着这么叫,反正是同龄人的那个意思。
. u7 S! D+ Y7 `' _% M& C# D# C3 Z6 m8 M8 c8 L% f
这里是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娄关村。老娄4个孩,三个姑娘。刚才接待我们,又去忙做饭的那位“阿庆嫂”一般开朗的正是他的大女儿。老娄比我显得年轻多了,娄山关的山水和仙雾滋养人吧。
8 J1 f0 h, V0 b) w O7 E& E7 T# S, j) ^0 o$ m5 ]$ ?+ L* U. L1 g
老娄也比我有福气。子孙满堂不用说,子女都很孝顺,深居这大山里,家庭收入可观。全家已没有了粮田,全退耕还林,有36亩果木菜地,180亩山林,其中竹子30多亩,每年单竹子竹笋一项收入6000有余,这栋路边房子每月为游客提供餐宿可净挣8000元。可想,他家每年20万纯收入不是问题。" n8 X1 i- o* H, \- x4 n' N
7 x2 k0 i1 W# `7 z4 F& n
娄山关这个位置海拨1400米,山顶是1870米。他家祖辈就落住这里。这栋房子是老房后来改建的,两层楼共260多个平方,现娄山关建房是接近1000元一个平方。
5 U5 y: T, P* @( j9 x V# g4 V+ X4 w0 u, _9 c: r
娄山关是因为他们娄家祖辈居住这里而得名。+ K5 }$ M2 A7 |! G9 ^0 ~, I
% j; A: a, _0 a- n1 `8 O. m4 J“老娄,你们光荣啊!……”我由衷地向他立起大拇指。
, B; W. n' S* B" t1 `( M: {) _; s' M1 l/ S' k. @* a
老娄很自豪。他又边点头边笑,一板一眼地说:“还是因为红军长征,我们娄家沾红军的光啊。不是娄山关大捷,娄山关哪有这么大的名气?”
1 W( `1 H- h' H g7 ]# Y" U, f" J8 W1 f& F6 [* \0 ^ p0 ~. ]
“长征回师遵义途中,彭德怀占领桐梓后,命令三军团跑步前进,这时王家烈也命令队伍从遵义出发抢占娄山关。红三军团终于比敌军早到娄山关5分钟,就是这5分钟之差,红军在此一举歼灭娄山关守敌一个团。第二天,三军团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娄山关向遵义压下来,会同一军团在我们昨天的老鸦山地区消灭敌人两个师……”我就滔滔不绝讲开了。7 g; i1 B0 u& H1 `0 w {5 w0 u
: w& k) A- U. J/ h y: }6 U$ n
卢成锡补充说:“详细资料是歼敌两个师又8个团(共20个团),毙伤敌人3000人,俘虏2000人,缴获步枪1000支、子弹10万发。”
( C+ _& N8 p" n9 P2 `% k9 A2 [3 j; p1 [
“著名的遵义战役‘娄山关大捷’——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大胜仗!”张家祥书记赞叹,“这片山水有功,帮助红军横扫了长征以来的晦气,尤其是之前湘江战役红军死伤过半的沉重打击。这场战役让红军看到了希望,大振了长征胜利的信心。”
0 |; M7 U) M- }4 d
4 l& `% u, q/ ~5 t R& n“搭帮毛主席,毛主席有最大的功!”老娄说,“娄山关大捷又搭帮彭德怀,指挥有功,不是那5分钟,跑步抢夺了关口……”老娄又突然向我们竖直拇指:“哈,毛主席、彭老总都是你们湖南老乡,还是你们光荣啊!”; ?- L: z7 z8 `; X" f+ H
' J7 a; Z% u2 x( G6 ?
“我们是‘老庚’啊!还有什么我们你们?大家都光荣啊!”我笑。大家都开怀大笑。
9 I+ p. o; @( I; B8 @3 K2 Q4 n/ a当晚,我们住老娄家,可想就宾至如归。
3 g9 |( n, r) F1 _2 x& h
& Q9 W) K5 Q; r" p: H5 g- I# x7 U第二天早餐之后我们继续爬娄山关。上午9点多到达纪念馆。 c$ ^( I4 Q/ t" {4 l
& N0 o4 g, s1 O我们把行李放在馆门口。我去一旁的值班室高声大叫:1 P+ s) {2 T- ^6 }( e, L
“老肖......!肖所长......!”
3 ^- F V |7 J, m: g室内很快有位女值班员出来回答:
9 f3 j: ~) Q: g* \“你们找哪个老肖?哪个肖所长?”
4 k1 v3 F1 x- _. p4 j. E( \! m老肖名叫肖开基,应该有60多岁了,他只是这管理所的工人,他只是馆里一位二十多年工龄的普通管理员,并不是所长。可是以前的馆只见他一人上班,我十年前就这么称呼他,他也应答,过去反正官兵只一人,叫什么都行吧。
; D, I- b/ \4 \/ p% F, S6 s5 b) G. H* ?% \, G
现在可不行了,人多了。姓肖的也有几位。值班员知道我是找谁了,听她也是叫“肖所长”,一位青年男子出来了。
, r0 N+ Q, `' D) r& W6 \4 d' N8 \$ Q# F1 [( B, \' ?1 P
原来他就是肖开基的儿子,现在当了副所长。他知道我们是他爸的朋友,一路快腿去找老爸了。老肖来了,我老远就认出来,老样子,没什么变化,还像娄山关直挺的杂木杆,瘦却硬朗,黑却健康。
0 ^+ b% |( f9 K( j
% |$ W% V6 i# u& w见面先握手。我说是昨天打电话的老罗,他记起了问住宿的事。但每天来娄山关参观的人不少,我别的再介绍,又是十年前的事,他也只是“噢噢噢”笑。当我说到十年前我们在小尖山战斗遗址的崖石上刻有“长征千古”那幅永久性标语,他立马惊喜……
7 K7 [6 V7 V" r: I' R) y1 f, A8 n
7 j) m6 ^8 e0 w" [# r( |我的手就被他握得越来越紧,人老手力可挺大,还握得生痛:“嘿,原来是你们湖南三个人!文化长征!这下可记起了,你们这次又多了个人呀,那胡子呢?”说着,他扫一眼我们4人。
% R0 E2 O0 q9 r& o- a- E8 X0 n/ w+ g m
他第一想起那个饭不肯吃,硬要伏在山崖上刻完那幅标语的老陈。我回答他这次没有来。我就接着介绍我面前几位新来的队员,卢成锡马上说他们十年前见过面,也是老朋友。2 F& ^; _: g4 x
2 A, V; s( _% i x0 ]老肖又问:“那两位老人现在身体还好吧?他们那次同我说过还要来的呀?”- k: {: v0 M0 u/ s; Y7 _
. v' ?$ H; m6 d. |/ q( t2 Z我说他们身体都很好。只是因为这次老陈急着为人治病、老李的老伴又中风,他们才没有走出来。当然,这话要是到我写稿时来回答老肖,就只能说劳模老李再也来不了了,他因病回安仁住院,娄山关没来得了,后来对我说过几次他要一人专程来补上这一段路,要面对毛主席《娄山关》诗词墙朗诵出那古腔古调……这愿望终没实现,带着遗憾永远离开了人世……只好再由我来模仿老人一路上那一步一点头“西风烈”“霜晨月”……
, ]# ~+ U1 A- X$ m8 u
2 {5 s6 m$ x3 G我突然想起,连忙给老肖补了一句:“临行时,那两位老人都给我捎话了,要我一定代他们向你问好,他们当时还说起,我们标语雕好涂上颜料后你马上用薄膜纸把标语覆盖保护起来,令我们感动!”
: o, v k# h, M. L# I' c' F
5 U) A; A% z p; C“哈哈哈……还是你们三个湖南人,文化长征,精神让我们感动!我是应该做的,我们要永久保护!”, @& m- _3 C" A) @. M, |+ Y ]
* a! c- }, v, W我们四人就马上成了贵宾,所里一班人都出来邀我们进值班室坐,早沏好了娄山茶,我就一鼓脑把我们离开娄山关后文化长征十年的经历和社会反响向大家作了番介绍,尤其眼下这次的捐立80座长征精神碑活动。
+ _0 z( ~1 F/ b
3 B O" Y$ I2 |7 j4 b$ C% v" \9 r老肖听我说完也就先做主了,他扫一眼那班年轻人说:“好事,大好事!你们文化长征十年,坚持下来了不起!上一次为我们娄山关石刻上了标语,这一次一定再给我们捐一座碑!所里要支持配合!”5 i: }( a0 q- R r7 u
为娄山关捐立一座碑的事就当面说定了。老肖还把所长、副所长的手机都告诉了我,要我以后多同他们联系。
+ h7 {7 H8 j: S |% J" j; N5 N" z3 `6 e; L
今天上午,老肖又自作主张,抢了讲解员的话筒,执着破例亲自为我们做实际讲解员,我见那女讲解员好开心,也在同我们一行一样认真仔细听老肖讲解每一件实物、每一幅图片……" L. v7 l) G' K; I$ I
! v# [% K9 U, @9 g1 x9 S老肖感直让我惊讶:讲解时,人显得更年轻、更精神,军号般嘹亮的声音让我的耳朵和眼睛互相有些不敢相信……5 m9 h0 q9 x% `5 c( u" S
4 m/ }( b# O: @5 h( Z- |
当他讲解到“独腿将军钟赤兵”的一幅图文时,更加绘神绘色,还学着毛主席的湘潭口音说:“赤兵呀,革命胜利了,我们应该在娄山关立块石碑,写上钟赤兵在此失腿一只。”
4 j0 @( \7 C8 l" |% b" E7 e9 t) {2 l8 i$ \/ q# X, o* f9 y
“嘿,有了!老肖,我们就在娄山关立上这座碑,兑现毛主席这句已80年的诺言!”我看了图文,听了讲解,兴奋得真想要拍下自己的大腿了。, a* t* J- Z9 K1 C
0 V* W4 C: S( `# Q
老肖马上表示:“就立这座碑!”
0 G2 r1 L1 x- [5 f2 ]# x
! u, T* z* c0 \, k. M$ i“最好就立在这里!?”我对老肖说。因为他带我们上小尖山参观战斗遗址时,向我指着娄山关红军烈士纪念碑右侧的一方花草丛,说钟赤兵就在此被敌人的炮弹砸断了腿,主席说的那句话当然是在下面的临时救护室了。
% O+ v% f+ Q1 F
+ m% K: O3 n8 Q- u* T, Z7 P2 H老肖又带我们去看了游人道旁十年前刻下的标语,“长征千古”还清晰可见,“文化长征宣”经十年风化已模糊了。3 q! \$ Q& ~/ [+ x+ E9 R
; i7 l( v: h0 v7 z5 C$ t
我们队员们都面对标语,抚摸“文化长征”仅隐约可猜,发出共鸣:“岁月的力量很大啊!还是立碑才最好!尤其80年后立碑兑现主席当时说过的一句诺言,真是太有意义了!”- _& i4 Y2 d/ X, O+ M$ ~
7 z3 F: Z- w7 g2 v$ H- u4 n. E十年了啊!我饱含热泪,再抚标语、再留影……) B7 k8 }9 a) l& M
. z6 T. O9 L: b- @1 r8 }娄山关的松籽、泥土,我也带上一包塞进挎包里……
7 @1 y0 M) ^ y% A2 G
- O- @/ p* R+ R! j7 N后来,这座故事碑文由我亲自整理,配诗我也亲自起草,图文报娄山关文物管理所,娄山关管理所又报遵义文管局有关领导审核。此碑也早已由卢成锡在娄山关参观时就定了由他的公司认捐。碑的设计图文又经他阅定。# u# ]6 ?2 S, O
: X# d/ d* X) }* P
三方定稿,开制!
4 b$ v$ r9 i% P9 i8 O
' a8 d% A) h' |2 @# T c碑从长沙物流发去遵义汇川区。娄山关管理所派车从城区运到娄山关纪念地。
0 E# B. C* \7 b8 r
, q0 v2 W6 n- |! K5 U0 E/ M4 b因为娄山关红色旅游景点全盘规划,统一改造,碑直到2017年底才安排位置立定下来。
; V' d) q# u: W. J) T6 X& l0 X1 @' p9 H6 a4 o2 j4 S5 T7 h
再后来,碑是立在景区公路旁的几条人行旅游道的叉道口。远远看过去,碑虽然不是那么高大气派,可是因故事和诗歌的刻写,她承载兑现着一位伟人在娄山关80年前对长征英雄说的一句诺言。故事配诗这样写道:. W4 `4 w$ z1 x4 a. ~
/ P0 `# J) g. f U3 B
一夫当关一夫开,
2 {( ^5 y+ C" {% o: l万里奇迹万里凯。# v$ g8 H1 k; G+ b9 o
遵义会议扭乾坤,
9 k" s* q; l' h( `& i* I娄山大捷镇恶邪。7 o! r$ g, J$ C# v" q, G0 v: M# W% i
五分之差神夺关,
, l+ G. {! f/ V独腿将军千山迈。
6 Z, `" h* _! W X( M# U% g: n雄关开启从头越, _( y) U: W1 k$ p6 m
主席胜券满胸怀
* l/ M4 E7 t& e1 P$ l写完这篇稿,我又想起了娄山关上光荣的娄老庚,赶紧给老娄打电话。对方知道是长征老庚,高兴得哈哈大笑,他回答我:“长征老庚,我祖辈在娄山关上那房子都拆掉了!”" d x; p5 _3 m: b
- b' r) I$ d4 D5 z# x+ ]+ p2 W" D" S
“啊!”我惊讶,“可惜了!怎么拆了?”9 [0 P' X6 N; p5 U! a4 |2 X* D
7 }; p2 l2 V) n% @( Z“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呀!娄山关景区整体规划整体改造,景区内全部移民,政府建设娄山关大捷长征文化旅游风景园!我们现在还暂住在临时安置房里呀!” Z) q. h4 F9 y9 B" F) I9 E
r9 d4 }0 E& F6 s" Q“这样呀!那是老庚家一块黄金之地,娄山老庚觉得遗憾吗?”我故意问。3 o$ O* P* x/ N8 w" i% C7 \
! i& L9 s4 h) y- S+ {8 d
“也不呢,大家都积极响应号召,娄山长征文化要发展嘛,政府又让我们山沟里的农民进城了啊!”. M& {6 w1 t/ X9 _( e* |
6 r+ |: L/ |! |9 q5 u7 Y
“大好了!娄山长征文化做大了,你娄家姓氏更美名远扬啊!我娄老庚还更光荣啊!”我高兴极了。$ m0 e8 ~$ }8 m" S
L2 g4 b: S1 f6 V6 c7 G7 r“你长征老庚也光荣啊!”. q+ P: C0 G$ F# y; @( a( h
+ l+ G7 m) n; K; U* p7 G“是啊,长征胜利80周年了,我们老庚都要等到100周年长征路申报评定世界文化遗产啊?!那时我们两位80岁老庚,一定拄着拐杖到长征娄山‘世界遗产’标志前合个影!”5 N; x& o$ \4 s o+ f
! e; |2 V/ m0 c* @《行走在长征路上的“三根铁拐杖”》作者简介:* y( }' I8 u; K& m, z* s
; x; W0 A) z# `5 M
/ M: H; ?; [0 @: P) q- ^罗范懿,男,中共党员,1959年2月出生于湖南安仁县一个抗日、抗美和解放战争老兵的农民家庭。“文革”中学第一学历,北京广播学院、中央党校新闻和政治成教本科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副高职称。历任:大队民办初中教师,公社电影放映员,乡镇广播机线员,县广电文艺编辑、记者,县委政研室副主任,县委督查室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局局长、局党组书记、县文联主席,郴州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历聘:湖南长沙环球教育集团德育顾问,宁乡职中、韶山中专副校长,广东财大、海南大学、河北政法、江西于都、四川阿坝、甘肃定西等多家院校专任教师、副教授、大学学报主编、新闻学科带头人、客座教授、名誉院长。两次率队全程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文化长征)发起人、文化长征队队长、全国文化长征组委会主任、《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集刊主编、原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院长。组织捐立长征精神故事石碑80座,写作出版:长篇伟人文学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伟人》《Zel》《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罗斯福》《牛顿》《诺贝尔》《麦哲伦》,长篇小说《药王河》、《信仰的密码》,革命历史小说《连理树》、传记小说《我是党员我是兵》和报告文学《信仰是怎样铸成的》《天地立丹心》、作品选集《冬种春收》、中短篇小说集《神雾》,出版再版哲学专著《人的价值学》。在《人民文学》《作家文摘》《报刊文摘》《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小说选刊》发表、选载和获奖过作品,获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散文一等奖、中央电视台散文二等奖、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合编)银奖、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报告文学特等奖、湖南省第四届党教理教“一篇好文章奖”,先后有散文《老山界上的生日》选入苏教版、《最后的时光》选入人教版初中和高中《语文》,著作《人的价值学》被多家大学选入思政选修教材,马恩列传记故事丛书被联合国中文书会选入新书种,《马克思》被腾讯文学选入“全民阅读30本书”。已五次荣获中央和国家省部级工作荣誉奖:共和国首批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工作者、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省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省广电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省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市“拔尖人才”,文学创作立三等功一次,设计的文化长征队队旗、“万人万言旗”被征集为“国家文物”,《罗范懿文化长征日记》创“世界纪录”,2001—2003年安仁文艺工作获湖南省文艺界“先进集体”县级文联第一名,文化长征队集体荣获第五届中国时代十大卓越团队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