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615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帖最后由 武军 于 2025-1-3 21:52 编辑
9 @' a, d0 P4 Q4 Y& J) X3 l% j; b0 @! C1 E* R, g
七律·踏春蔡侯祠
4 k v+ j' f/ @; X
5 B6 r( O v4 `. T作者/李文生+ z/ W0 C8 a W+ h N# P" G1 G7 g- ^
" Z4 |# R' s& v# C. z- z
和风香软拂轻纱,燕剪莺啼烟柳斜。
' X, a- e' Y' e, r7 S; V: n历览前贤荫福祉,常思蔡子捣桑麻。
9 Z- s' O/ C! s [ \0 P& g芳池月映千秋颂,故宅风存万代夸。# f% a o8 A! K0 O
莫道韦编堪继世,且观玉楮耀中华。
1 s/ Q, w2 q# E# B& m* w+ k0 |3 o9 l7 v2 S" o' G4 e6 `7 _
/ R$ y, H8 s0 x
: T( R% S0 w# q! T; y) L- O拜读李文生老师的《七律踏春蔡侯祠》,仿佛置身于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之中,感受着诗人对蔡侯祠的敬仰与对春天的赞美。
; X+ X2 w" J# U8 @) K1 w* u. G* \# R
首联“和风香软拂轻纱,燕剪莺啼烟柳斜”,开篇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气息。: |. K, L2 m$ F- A
( G% S6 j% n+ z* E$ B和风拂面,带着淡淡的花香,轻纱般的薄雾轻轻飘动,仿佛为这春日的景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 U8 L: e9 H8 G1 D, V9 V
I( F n, Z. [3 h _5 ?6 @
燕子轻盈地穿梭于柳条之间,莺鸟啼鸣,与柳树的烟雾般的翠绿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图景。
9 e% c( ^9 Q( n V/ J2 \8 s& \- w* h$ b) i
颔联“历览前贤荫福祉,常思蔡子捣桑麻”,诗人将视线转向蔡侯祠,缅怀历史上的贤人。5 j5 k; d9 O+ Y! C, m' ?! p
* V7 s. [' l: ~蔡侯祠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9 t1 N; F4 \5 c: Y2 Z
- m* J2 T0 ~+ u
诗人通过回忆蔡伦的辛勤耕耘,表达了对前贤福祉的感慨与敬仰。* |0 g# h% H7 X
0 Z) J0 l7 g0 g5 s- e% [, ?- L% v
这种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 r9 e# A% \. r. w, f4 W
1 |& z3 u) v; K颈联“芳池月映千秋颂,故宅风存万代夸”,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蔡侯祠的夜景。
5 I3 U; a& O" ?2 u/ k0 o+ L8 l$ B6 Z0 F- c1 c
月光洒在芳池之上,波光粼粼,仿佛映照着千古的颂歌。
& q2 L& b1 L2 ?2 }
* Q3 c: {' C( q% d0 Q5 `3 o故宅的风貌依旧,仿佛诉说着蔡伦的辉煌历史,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传承,让人们对蔡侯祠充满了敬意与赞叹。
) }: C0 T* Q8 E- K
( W1 g0 E8 e% j/ c- {) L尾联“莫道韦编堪继世,且观玉楮耀中华”,诗人以韦编三绝的典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0 W0 E8 E& x+ p, Q* E# {$ L/ Z9 A' u
" P! m2 i* g8 r同时,诗人也借玉楮之光,赞美了蔡侯祠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d/ _ I' D. C* }5 a. c o
$ B6 k( z: N+ _; _3 v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体现了诗人的文化自觉与担当。
0 }! l6 C& A5 Y1 E; v& m, n+ J& c3 _+ \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又抒发了对蔡侯祠的敬仰之情。0 g- h) k5 z$ ?0 [! e9 O2 c
" t" w: N1 ~! y" D% H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缅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气息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历久弥新。 |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