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31488|回复: 1
收起左侧

《心经》读后感:在智慧的经文里遇见内心的宁静

武军 发表于 2025-7-14 22:1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7月14日,笔者在这个烦躁不安的午后读到了《心经》。( Z* D9 ]7 y) ^- k" \

0 V' t1 Z0 ~9 _% ?1 r$ b% |0 G& A: q生活的琐碎与压力如乌云般笼罩着我,让我喘不过气来。, i: p- V6 F9 j+ C

2 c2 A1 [% @+ _) I- @2 m今天翻开这本薄薄的经文,本以为只是随意的翻阅,却未曾想,就此踏入了一片深邃而宁静的智慧海洋。! P6 W2 ]0 y* k* n6 }( T
5 q+ k; R6 \  h( ~; }; w
《心经》虽篇幅简短,仅有二百六十余字,却蕴含着无尽的奥义。$ e5 F: M; j7 s1 @6 ~
- L. Y3 S8 L! Y  e9 n8 h
开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短短几句话,如同一记警钟,敲响在我内心深处。3 Q6 g5 u: J0 a3 Q
9 k/ X7 G* K( S, D; ]
观自在菩萨,以其深邃的智慧,洞察到世间万物皆空的本质,从而超脱了一切苦难。6 L0 k+ B. @+ `

, k6 c& s3 @. w* h这让我不禁反思,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物质和欲望所迷惑,执着于得失、名利,深陷痛苦的泥沼而不自知。$ D) N2 J2 V! p" W

6 b( }* F: M/ a2 a* Q4 g我们总是追求外在的功成名就,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 ]1 W/ x+ M, t( p; P
' S3 f+ M% L) U) q. c3 s“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段话,进一步阐述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辩证关系。/ E3 n. F; f8 p8 {
/ ~: j9 K7 |; Q) o: o/ `/ q5 {/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事物看得过于实在,赋予它们过多的意义和价值。' }- t+ t* s' l2 l, |' O
+ \- ?; ^+ `9 t7 h  s
然而,《心经》告诉我们,一切表象皆为空幻,它们是因缘和合而生,也会随着因缘的消散而灭。明白了这一点,我开始尝试放下对事物的执着和偏见,以更加平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5 P9 {/ {8 Q$ Y
4 P' o$ F: j7 [9 C3 ]
不再为一时的得失而大喜大悲,而是学会在无常的变化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Q) O' H( t" [) j& |/ z3 V
( H3 o' l/ x3 U, z
再读“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仿佛有一种力量穿透了我的灵魂。4 S$ H& n" b9 J! U/ z

8 T" h( t- p4 A; t# l( y' k# L当我们的心被各种牵挂和忧虑填满时,恐惧和迷茫便会随之而来。% Q2 ~7 S! ]) v& G, B

. k2 j* {; @) z& i我们害怕失去,害怕失败,在无尽的担忧中,偏离了生活的正轨,陷入了虚幻的梦境。  j3 Q0 d7 l. p

! d8 @. s$ R) `; P/ n而《心经》指引我们,要放下心中的挂碍,回归到内心的纯净状态,这样才能远离颠倒梦想,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2 X4 {: b' u$ h) p1 N

% H) d( c: k, r; v3 c9 o读完《心经》,我感到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清泉,洗去了烦躁与疲惫。
2 a( ^( m0 k2 j( N# T
# S  j3 Y3 x0 ]4 E8 w* Z7 F) X7 p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苦难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洞察世事、放下执着的心,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4 ~/ q, B3 @# t9 D* K$ d/ A& R
7 ]/ h, r9 r6 P9 s$ D
每当我感到迷茫或焦虑时,便会翻开《心经》,细细品味其中的智慧。/ p3 i2 F' e, z+ [2 V
' o* N. V: W3 F0 H- z! |
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 @# w* r9 O7 Y4 w/ h% u$ ]' q5 x1 C" e2 q. U. R4 i  g
又似一位智者,在我耳边轻声低语,给予我力量和勇气。* p7 W- x+ P; U" V' _+ a% }4 _

& J! N+ F; f5 m5 l( \% F9 V《心经》不仅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一本人生的指南,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守护内心的净土。
mmexport171671049869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修远 发表于 2025-7-14 22:1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汉传佛经中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以下为玄奘法师汉译版本原文及逐句现代汉语翻译:
$ Q. v8 G. ~8 z) }* w( T; I. I5 t+ U" o$ _1 ?: a; H5 z
: g* b2 j( S. n  q3 c
原文
! P" T/ A& Z2 t% c/ f# r+ b
! ?* }2 l/ Q" u! ~& w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b' ]: d) N: n* j6 q* B
! r) |" b+ W' d7 I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x6 ~3 N7 N) I6 b+ d% M$ Z

# S$ S0 `- t1 ~2 W/ w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W! f4 C6 O  E& `0 B9 `2 G0 L0 U4 W* t& K9 X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 P2 t+ q  `; a8 x
; O! P+ I8 R$ M& d5 n$ w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F1 w% M0 `* c: [- i
4 R! j* S" g  A, o9 z' z# T/ Z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 k( t% l9 i( M* u! z1 s/ H7 u- u# S: U6 z5 O; G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5 l3 V0 B0 c9 x" l$ s) q' X- j1 o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 H( L0 j7 A: _& y* |0 Z+ J( E6 u' U$ \5 }7 o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9 E8 D( K1 W# @( T' y) r
8 t+ f# a% M, f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6 W9 m5 @! J/ v- j7 [5 Z
- F5 F- _3 m  E5 n3 q% M
---
1 |2 R  c% X& v9 @* i+ q9 {; p7 i& k. A/ Z
现代汉语翻译
! M+ Z. j6 d! q5 O% T
' }5 A# o# m4 s0 C2 K1 I当观自在菩萨深入修行智慧到彼岸的法门时,透彻地洞察到构成生命的五蕴(色、受、想、行、识)本质是空无自性的,由此超越了一切苦难。' t6 Q  P. J, ^

& g3 _! q4 X, {% `舍利弗啊,物质现象(色)与空性并无分别,空性与物质现象亦无分别;物质本身就是空性,空性即是物质本身。感受、想象、行为、意识,同样如此。
5 o& W; I3 t) n1 z! l. h- V  z+ t6 _+ M, x
舍利弗,一切存在的本质是空性的,它既不生起也不消灭,既不污秽也不清净,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u8 ?' }9 A& a% {1 U( R; d
8 v% a4 h: x5 G9 ?& W/ p1 f" \
因此,在空性中,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感受、想象、行为、意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乃至没有从眼界到意识界的十八界。
# H9 }0 ?% E0 W, d: _% [/ W) I+ W
& D: `& M; Y6 @0 ]没有无明的束缚,也没有破除无明的终点;乃至没有衰老与死亡,也没有终结衰老与死亡的彼岸。  O/ x  h' w9 t  x
$ r- r: N& p3 ~
没有四圣谛(苦、集、灭、道)的分别,没有能证的智慧与所得的果位,因为根本无所得。% f! ~+ B+ [; n
4 ~+ V% O4 L( V/ Z
菩萨因依靠智慧到彼岸的法门,心中没有执着障碍;因无执着,所以没有恐惧,彻底远离颠倒的妄想,达到究竟的涅槃。4 h+ y: Z; ^& \7 r1 R* P& O' E5 V
" b0 G: E+ }5 ~- b% G  X4 i
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佛陀,皆因这智慧到彼岸的法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K; k1 J+ D7 U8 u
# [7 \) M, U. O/ t. A* a
由此可知,智慧到彼岸的咒语,是伟大的神咒,是光明的咒语,是至高无上的咒语,是无与伦比的咒语,能消除一切痛苦,真实不虚。
1 U; C, ], _" x) _
( m9 J& u/ e. S" x$ D+ X4 @! \因此宣说智慧到彼岸的咒语,即说如下:" ]% L9 @6 k9 L
+ K: P0 T! V( r, D
“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一起到彼岸去吧!愿觉悟成就!”. q0 ?  K6 S: o! r

3 |; a9 R+ N% ~2 n* C+ K9 L" U/ e! G7 s, b, Q  P
注:  
# B: o% O% a+ m3 \. I" _+ ?/ f1. 咒语部分("揭谛揭谛…")为梵语音译,传统上不翻译,以保持其神圣性。  $ f; d; p' t( i4 @
2. "空"非指"虚无",而是指一切现象无独立自性,皆因缘和合而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