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3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帖最后由 段初生 于 2011-8-5 14:17 编辑 % e# N- T" h0 n1 L
5 J% u" w6 Q! z
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流传“无湘不成军”的说法,这一说法源自曾国藩建立的湘军。
' H) R$ m8 }# v1 k6 W0 M: t* Y 但是,纵观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史不难发现,我军高级将领中湘籍将领颇多,例如,在新中国首次举行的授衔中,名列共和国将帅榜的十大元帅中有3位是湖南籍的、十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籍的,这两项共20名高级军衔中湖南人竟有9位,几占半数,正可谓“无湘不成解放军”。这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地域文化现象。
0 w. n6 S3 k7 }' p 那么,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2 d7 ?6 X: e" j) S9 _- F4 Q$ P9 Z 历史渊源:晚清历史上就有“中兴将相什九湖湘”之说1 R4 d V' q& o, z, }6 I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于咸丰二年(1852年)奉命帮办湖南团练,摈除清代八旗、绿营的旧制陋习,仿明代戚继光之营制,招募乡民,编练成一支新型地方武装。至1854年初,已编练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加上兵勇、夫役工匠等,共一万七千人,人称“湘勇”或“湘军”。这种书生加山农的独特体制,兵随将转,兵为将有,一改自北宋以来“兵无常帅,帅无常兵”的军事准则,形成了地方武装势力。湘兵吃苦耐劳,骁勇善战,8 l7 h2 ?' q% H: s
从此湘军取代绿营成为清军主力。经过不断扩充,至1859年湘军集团兵力约有十四万人,鼎盛时兵力达五十多万人,以后军中战将骨干以三湘子弟为多,因而出现了“无湘不成军”的民谚。; }. g0 v2 U- w+ B; E: Y+ E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也称“中兴四大名臣”,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整个湘军系统中官至总督者15人,官至巡抚者14人。
6 f( X" c W8 z! @- S# S# ^0 { 湖南人在中国历史上的突出作用,始于湘军;湖南人才之盛,亦始于湘军;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主要由湘军人物一手发起。
8 b @( _8 p' _ 这可以说是后来形成“无湘不成解放军”现象的历史渊源。+ R( ]' [8 z" c u) M" J( m0 l
文化性格:湖南人“性质沉毅”、“敢负责任”(蔡元培语)
: n* ?8 x; w% C0 f 从曾国藩创办湘军起,湖南开始出现人才喷涌的局面。此后,从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到维新运动;从兴中会、同盟会革命党的成立,到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一拨拨湖南志士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冲锋陷阵。" r# [% I7 r& b& W0 [0 T
清末维新运动,湖南是最开风气的省份。湖南维新志士救国最坚定、最富牺牲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唐才常、沈荩、林圭等都为救国图强而壮烈牺牲。
/ S: z" } {6 m8 Q 辛亥革命,湖南人冲锋在前。同盟会的创会元老79人,湖南籍有20人,占其1/4,其中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堪称主将。
" I" Q4 N; J0 k& b: K 护国运动,又是湖南人率先发起。蔡锷、程潜等高举反帝制义旗,通电讨袁,全国响应。
" O0 \( M1 G7 f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大批湖南有志青年争相投考黄埔军校。黄埔军校1至5期共有学员7399人,其中湖南青年2189人,占1/4强,居全国之冠。许多三湘子弟后来成为国共两党的著名将领,如**方面的陈赓、许光达、黄公略、左权、肖克、宋时轮等;国民党方面则有宋希濂、郑洞国、李默庵、黄杰、刘戡、廖耀湘等。湖南籍的黄埔学生中 共出了200余名将军。
8 d! t/ n1 @5 Z q; c 近现代中国百余年间,可谓是“湖南人材半国中”。湖南是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名人辈出的省份,特别是政治军事方面的人才之多,居全国之冠。以《辞海》为据,近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籍44人,居全国之首;次为广东,38人;再次浙江,22人。现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63人,仍居第一位;第二位为广东,44人;第三位为四川,40人。无怪乎民国时有言:“中国若为德意志,湖南即是普鲁士”。0 M Y; Q7 ~+ P' g
孙中山在评论湘籍志士时说:“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的。”蔡元培曾在《论湖南的人才》一文中写道:“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湖南人敢负责任。”
4 e! M" W" K! j# [ I( A: a; }$ f5 Y, j 人民解放军中湘籍将领之比例
" B, s7 J0 m) w6 v: ^8 D7 v 在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史上,涌现出了大批湘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以**、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林伯渠、李立三、李富春、陶铸、胡耀邦等为主要代表,在党史军史上举足轻重,功不可没。特别是在人民军队中,湖南籍将领更是占了很大比例。1 Y- n7 k: D( L0 V
(1)我军1955年授衔的中将以上的开国将帅湖南人最多。十大元帅,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人;1 @. F ^6 p J7 g; F( M
十名大将,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6人;
3 {" O$ U( O. C# V/ U: o" W 57位上将,有王平、王震、邓华、甘泗淇、朱良才、苏振华、李涛、李志民、李聚奎、杨勇、杨得志、肖克、宋任穷、宋时轮、陈明仁、钟期光、唐亮、陶峙岳、傅秋涛、彭绍辉等20人,占三分之一;177位中将,有张震、廖汉生等45人,占四分之一强;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共254人,湖南有73人,近三成,居各省之首。
- g) f# E" j/ ]. U1 K7 |: f (2)在我军“36位军事家”排行榜上湖南人高居榜首。上世纪末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有15位是湖南人,占40%强。他们是:**、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黄公略。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是四川、湖北,分别有7人、4人。+ \- L# R4 Q2 z# I0 T
(3)百科全书“解放军军事人物”中湖南人名列前茅。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卷,共收录我军各时期主要领导人和高级指挥员199人,其中湖南籍58人,近三成,居首位。比第二位(湖北籍33人)和第三位(四川籍19人)总和还多。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共收录976人,其中湖南籍205人,占五分之一强,居各省之首。
+ K- q. @$ j) C: t (4)在各个历史时期湖南籍高级将领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先后组建了10个军团,有6个军团长是湖南人。
/ M ~% _6 c: t* V! d4 l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刚改编时的6个旅有3个旅长是湖南人,以后成立的5个纵队有3个纵队的司令员是湖南人;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整编的7个师有3个师长是湖南人。1 Z9 q' N3 }% l- K
解放战争,1949年1月以后人民解放军先后成立了20个兵团,有11个兵团司令员是湖南人。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4任司令员和4任政委全都是湖南人,即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第二任司令员兼政委邓华,第三任司令员和政委杨得志、李志民,第四任司令员和政委杨勇、王平。. s0 G% P& N& u; i7 ?5 a- E
湖南三次著名暴动与湘籍将领0 n4 ]) p" ?% k$ D; @9 E0 ~
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湘籍军事人物之所以剧多,其原因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三点:, q( k5 x8 o: J2 q. a8 d" e
一是近代以来形成的湖南人敢为天下先之革命精神和流血不流泪之英雄气概之文化性格的影响。
2 ^2 w( r. ?* B) Z 二是进步思想的影响。大革命时期湖南工农运动非常活跃,是当时全国最富有朝气的省份之一。马列主义的传播为众多湖南将领奠定了思想基础。
: H. W( w5 H5 \' q3 `2 O 三是湖南的三次著名暴动(秋收暴动、平江暴动、湘南暴动)的影响。1 ?3 I' ^4 P2 k
秋收起义,
4 F+ [9 s9 W+ N 1927年9月9日,由**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起义部队经过三湾改编,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加过秋收起义的湖南籍开国将帅有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7人,少将5人。还有何长工、杨立三等高级将领。% [4 F6 ^2 @9 h
湘南暴动: V6 b& Q; D! \" I/ ]
1928年1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2000多人,在湘南地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军改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为参谋长。参加过湘南起义的湖南籍开国将军中有大将2人,上将4人,中将8人,少将5人。
, e7 w+ @% B' L) M 平江暴动:
( t, F4 W5 |# L/ k, m/ ] 包括“三月扑城”和“七月起义”。1928年3月16日,中共平江县委组织了著名的“三月扑城”,近20万农民攻打平江县城。
3 P, L2 X+ L9 W/ A 7月下旬,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邓萍等领导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占领平江县城,成立红五军。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为军党代表,邓萍为参谋长。/ A$ _& R; E, {( O% e' {5 M
参加过平江暴动(三月扑城)和平江起义的湖南籍开国将帅共有50余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6人,中将10人,少将30余人。
, |/ E1 ]- C9 `% S, d 可以说,这三次暴动是孕育我军中湖南革命将领的重要实践基础。湖南的许多农民、工人、士兵、学生从此走上了革命之路,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成长为高级将领。有近半数的湖南籍开国将领就是从这三次暴动中走出来的。
( E. G% P: I* O& C. ?- Z 在36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参加湖南三次暴动的有11人。
3 Q8 ?8 z; O# E) Q& X (作者为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大校)
; j7 Z$ w/ L, \- k- _4 o
$ T, Z0 m& A; x9 x+ B. t7 a4 v& Y+ p3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