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3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帖最后由 段初生 于 2012-4-29 17:24 编辑
, {+ y% s w0 c" ?. A: [1 y! J4 K$ P. j! @! y: I; q- J- q
长路漫漫
8 d Y, g4 d+ O( Y: e 妈妈的身体一向不错,但在20世纪50年代时患了高血压,后来又诱发了糖尿病。“文革”开始后的种种遭遇,像一块巨石压在她心头。1969年爸爸莫名其妙地“靠边站”,她的神经再也支持不住,身体突然垮了。1 D; e; i) N/ Q4 ~1 Y& E& V
1970年1月29日凌晨,妈妈因肾炎被误诊,未得到有效治疗,不幸逝世,这是爸爸在“文革”中遭受的最沉重打击。因为过度悲痛 ,爸爸高烧40摄氏度,口吐呓语,时时惊厥,身体异常虚弱。虽然最终转危为安,但这却是爸爸病史中最危险的一次。# c% i+ ^( i; A" s- c) n$ B
妈妈的离去让家里骤然了无生气。爸爸的睡眠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安眠药越服越多,不仅加大了剂量,而且增加了品种,最多时一夜需服药三四次,吃七八粒不同作用的安眠药。有时,爸爸甚至整个上午都昏昏然,走路蹒跚,那是后半夜加服了安眠药,药性还没过去。爸爸还有气喘病,每次爬楼都要歇一两次,再加上头晕腿软,有一次险些从楼上摔下来。, u" ]8 {" L* M3 @ k" }$ n
到了晚年,爸爸身体不好,不能多走动,写作一般就在床边的桌前。因为肺气肿引起的气喘日益加剧,他每次写作不能超过两个小时。我们曾劝他到外地疗养,可爸爸总说:“不行,写回忆录不能停,这一大堆的资料要随时查阅,总不能都带走吧,等我写好了再去。”6 S$ S: P( g9 z6 Y+ _" l& Y
那些日子,爸爸仍然坚持看书、看报。原本他是靠两大本内部《参考资料》了解国际大事。“靠边站”之后,《参考资料》停送了,这让爸爸大为苦恼。后来,我把自己订的一份《参考消息》转给了爸爸,才得到一些弥补。
$ F# l2 B3 j0 R9 \' M 1976年10月14日,党中央公布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从21日到23日,北京民众连续3天举行庆祝粉碎“四人帮”的游行。爸爸10月初感染风寒,打针、吃药不断。我们劝他在家中看电视转播,不要参加庆祝了,但爸爸执意要去。目睹了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的场面,他很高兴,当即写下了一首旧体诗《粉碎反党集团“四人帮”》,表达对党中央和华国锋主席的钦佩。' [4 i$ {! p. C8 e1 S3 {% M
1980年9月,爸爸病重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的他,牵挂的依然是祖国的文化事业。当时,有一个设立鲁迅文学奖金的议案送到爸爸那里征求意见,爸爸得到启发。他对我说:“解放后生活安定,你妈妈向来节俭,我也不会花钱,稿费一直存在银行里,现在有多少了?”“有二三十万吧。”“这笔钱我想用来设立一个文学奖。一个单项文学奖的基金,25万元够不够?”我赞成道:“这是一件大好事。25万元是很可观的数目,肯定能够起到繁荣创作的作用。单项奖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你是写小说的,就设立小说奖吧。”爸爸说:“不,这样范围仍太广,这笔钱一分散就不能起到奖励的作用。这几年,短篇小说有了长足的进展,长篇小说还不够繁荣,我自己是写长篇小说为主的,就捐款设立个长篇小说奖吧。”
. g% F, t/ x' f% y( S& m 爸爸靠在床上,艰难地写了起来。但是,他的手已不听指挥,写的字歪歪扭扭,无法辨认。于是,他口述,我记录,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 E6 j) v8 D% h8 ^) {5 K1 m. A; O
耀邦同志暨中共中央:% M- R9 Y, y4 W9 \- d; [
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
0 O" b+ }0 q$ B 接着,爸爸又口述了第二封信:2 w* P3 O/ u( A: \# B, Y! Y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 S; J- ]+ |0 A0 B: q1 c! g; d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致最崇高的敬礼!6 w. @ \$ S' e
爸爸举起颤巍巍的手,在给党中央的信上签了“沈雁冰”三个字,给作家协会的信上签了“茅盾”二字。他叮嘱道:“信你先收好,等到将来再送。”我明白,爸爸不愿在生前把信送出去,还是为了坚持他那个原则——不愿接受过多的荣誉。爸爸还补充说:“我这是防备万一,也许我还有可能亲自重新写过。”
. ^( R7 n6 H- W" F, C5 [$ v6 T 可谁曾想,这竟是爸爸最终的遗愿,他再也没有机会亲自写过。1981年3月27日,爸爸陷入昏迷,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去世。
1 [! ^5 H9 s0 X9 L 爸爸逝世后,我把他给党中央的遗书交给了赶来的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同志。第二天,又把爸爸给中国作协书记处的遗书及捐献的25万元存折,交给了作家协会秘书长。8 B) }0 q* |% F- s; ?3 r
爸爸就这样离开我们走了,走得那么突然,那么仓促。他留下了两封珍贵的遗书,留下了他的作品,也留下了几多遗憾。 6 j# v3 K4 J1 o! ~
1981年3月31日,中 共中央决定恢复爸爸中 共党籍。这或许是对这位老人65年文学生涯的最好肯定。我知道自己水平有限,这支秃笔未必能将爸爸的高尚情操和人格完整地表达出来,但我尽力使它接近历史的真实。- U" c8 U+ n/ `* z6 L' E% f7 \6 c7 t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父亲,一位在风雨中沉默而顽强的老人。$ H2 G4 y8 [( F8 V( U1 B& n
- \' p' _/ ]* w, C
/ e) M5 c- D$ @# n: L/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