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146
- 主题
中级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人物简介:
: A5 K/ X% a+ V9 J I: Q( K 姓名:陈小西& E( K0 F- M+ A3 I
年龄:26岁3 L* t% t B( H# Q
工作:公务员
( _5 Q1 M$ B6 o! q. ]4 e: D 月收入:4000元! O/ Q9 |6 W" w" q
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投资账户是在2007年,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第一个账户存了自己攒下的3000元钱,懵懵懂懂地买了第一支基金。/ b P4 E6 u+ n P
一晃四年,折腾了不少,学费也交了不少。经过几次失败的经历,我们总结出一条原则:理财,只做自己熟悉的。4 A7 s1 o7 p( |, K
删繁就简找出最擅长的* H& G; I7 \* a) k9 |0 f7 P
2009年,我结婚了。老公也对投资颇有兴趣,两个人的小家庭,压力目前不大,但责任感明显增强。我们俩都认为:“钱不是攒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所以,为了我们将来的美好生活,我们立即将投资作为当前家庭生活的第一大主题。我们将投资分为两类,先说说我们的第一类投资:姑且称之为硬投资。在自己和老公之前的投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痛定思痛,决定去繁就简,只做最熟悉和最擅长的。考虑到我们还较年轻,父母仍在工作暂无养老压力,于是可以选择风险较高的投资来做。最后,我们决定只做股票和房产。* T. H- f' \5 A* k' C
炒股设立止损、止赢点
" A9 C* W0 U. n$ f' X9 p8 L 我们砍掉了手头的一部分基金、黄金(1792.90,NaN,NaN%)和银行理财产品,只留下了几只比较熟悉的股票。即便如此,有了曾经的教训,我时刻都在提醒自己“戒贪”,但说来容易做来难,每次到了关键时刻,却都忍不住想要再看看、再看看…后来,因为工作实在是太忙,为避免牵扯自己太多精力,我和老公一商量,决定选择懒人炒股的办法“20%原则”——在购买一支股票的同时,算出预计卖出的价位(包含涨跌两种情况,均为20%),之后只要毫不动摇的执行即可。看起来很荒谬,但近两年的坚持操作,不仅很省心,也很惊奇地发现收益很不错,真的很不错。/ H, L) F# l b8 ^
以房养房让资金流动起来
- C; \* ^) [; e9 x) Z 至于房产投资,我们可是没少从中受益,说起来也算是我们幸运。结婚第一年,我们利用结婚收的礼金做首付,用公积金贷款在铁西繁华地段买了套60平方米的二手房,用于出租,租金刚好可以用来还每月的贷款,没增加额外的负担,目前此房屋不仅价格一路上涨而且租金十分可观。尝到了养房的甜头,我们在去年又在沈阳的近郊购得了一处近30平的小商铺,25万元的全款,是我们省吃俭用一次性付的,现在这个小商铺已经交付并且租金每月达到5000多元,这笔钱主要用于补贴我们的生活。同时,小商铺销售价已涨至每平方米近1万元,我们的资产又增值了不少。
+ c$ `( R5 a7 u2 |4 t 以上就是我目前对于投资的一些心得,既是分享也是共勉,希望所有向往幸福的人们和我们一起吃着火锅唱着歌,在梦想照进现实的康庄大道上前进! 记者孙哲- i I+ }) y4 v4 o4 g: s" U
理财点评" t( K6 t% Z4 R+ V
辽宁省理财规划师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钱维军8 ^) r' _$ Q6 r
看了80后小两口的投资故事,很感动,他们的经验非常值得年轻人借鉴。% M* R) ]% x/ P. f4 O
首先是二人对自己今后生活的负责态度,并积极尝试通过投资获得财务方面的保障。无论什么时候,对理财抱有正确的态度远比理财技巧重要。0 ^7 D# k1 S9 N' r9 y6 P
其次,两个年轻人能及时对自身的投资进行反思,而不是盲目的寻找“捷径”、“专家”,而是根据自身情况,积累理财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b; O6 _: n* R. e! T
再有,小两口经过家庭总体分析,选择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向也是很明智的,这也完全符合我们理财规划中所倡导的,对于青年家庭来说,在理财上可以采取进攻型策略,以获取高的收益。& R1 e2 y$ d- t5 q4 B
具体投资操作中提示如下:! F7 Y N9 W) K1 F
1.在进行股票与房产投资时,一定要做好现金保障的准备,最好是你们月支出(月正常消费+月还款)的3倍,资金流动性要强,以货币性基金、短期理财产品等形式储蓄为佳。9 W, j. `* i- Z
2.关于股票操作中的20%原则,是否可以适当再思考与完善一下,建议一:每次盈利后,可以先将收益取出,再利用本金继续入市。 建议二:调整20%原则为盈利20%,止损10%的原则。& S a* H4 U9 ?4 M7 m
3.关于房地产投资,“以房养房”的思路非常好,这样可以将现有的资金盘活,既给自己积攒了“家底”,同时也不影响日常开销。
3 ?- Q) b1 j1 g* r- } [责任编辑:熊伟]
8 q" s. U* H0 ]2 u [主编:李为民]9 o3 d, x, T; H/ `+ 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