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72570|回复: 3
收起左侧

国学印象之国学漫谈 【一杯茶九本书书屋】

静肃哉 发表于 2012-2-12 13: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学印象之国学漫谈【一杯茶九本书书屋】
时间:公元2012年2月11日   开始于14点30分             结束于17点15分3 D/ E& y4 Y. l" F& H! `/ Z
地点:一杯茶九本书书屋
% N( C$ T' r  j+ X) r参加人员:谢哥、爱人民、那个谁、亦凡、舟、白茶水、独行狼、小鬼* j, e$ @1 ^7 |' [# B
记录员:小鬼
% k9 `; p: y' ?0 N% ^  f: O本期话题:国学印象之国学漫谈# f2 {5 K. Y9 l4 X  M% x/ W# {1 `9 D  W
中心问题:自我的国学定义; b- C' E& A) _+ Q
记录文本:
7 ]& F. A" j; _9 b* U7 g. W
1 U7 m: h) I6 p! q" E- m; t$ a: k爱人民:+ z9 |+ R( S) c' r, S3 j) @
       现如今普遍肤浅的认为,国学就等同于儒学,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狭义的,片面的的说法。国学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崇高,社会作用举足轻重起到了延续上下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用,我个人给国学名词定义将其看待成诸子百家综合起来而又经过长期的历史进程纷纷融合到一块的一个整体,其内容是不断丰富壮大,也不断推陈出新的,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天人感应到宋明理学,从本土道教到外来佛教无一不整合融化而形成为国学。古代以道德为社会基本行为准则,而法律作为一种另类补充这无不归功于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一致高度认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物质文明到精神层面一层一层递进,从小单位的个体家庭扩而转化为国家,这一层一层的无限扩大使得中国从而产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z1 T! ~- P) J  q# K# A8 k 1 D  Y; o/ N: q: C# d% l4 @
独行狼:
5 s7 ~' v' [/ N; J- x       现代认为国学是儒家,并且社会所倡导的却又仅仅局限于儒家自我的修身层面。而我个人对国学保持中立,对其中的“灭人欲,存天理”也极度的不理解,认为思想偏激过于激进,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阻碍个人的个性发展,消除欲望的根本不是刻意的去遗忘,去阻止而要加以引导疏通,让其自然而然的放弃欲望。加之过去一直用以德治国的观念,导致现中国社会还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而以关系人情为主,法律法规得不到彻底公正的落实。所以本人认为,国学需要改良,需要引进西方法治观念,改造社会习气。当然,这种改变的首要变法之处又是教育部门。
- W/ t$ Y" D1 h) S" m6 r4 `; P$ ? ; n" z0 T9 k2 P2 q9 D, s) K
谢哥:
- G# I# q7 L# g( c! r* D7 u       独行狼的提法,强调的是个人主义,个性解放,是代表现如今90后或00后新新一代的主流思想,也是作为社会一种客观存在的思潮在慢慢蔓延,然传统的并非狭隘的理解上的克制人欲,禁止欲望。传统的古代,在这个“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规范下依旧在发展,那么这个“灭人欲”的灭字就非你理解的那种绝对,而是一种上下自我调节的。西方文明是典型的岛国文明,他们从有人类以来,由于生存地域过于狭窄需要贸易交流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物质来满足生活,所以他们是外向型,加之基督教的教义就是一种普世精神,是一种对外开放的外向型教义,从而导致西方人的文化是有外向型的。他们在频繁的贸易交流当中,相互融合又由不认识的个人与个人,没有血缘关系的种族同种族相互融合成一个大集体,所以他们起初就出现比较持久的民主,用民主选举产生机构。中国恰恰相反,地域广博人口浓密,并且生产经济也是自给自足型,国学的性质又主要停留在修身阶段,从人的内心寻找内心世界的精神需求而不注重外在的物质生活。西方文化是一种法治文化,而中方却是一种人伦文化。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国学主要分为:儒家、道家、释家三大块。
: |6 Y9 I# R4 V( W6 A ! c. S, [, j' l6 b) |  X
那个谁:' N" u$ K. }3 ]/ J% ?
       中西文化各有千秋,既然如此无需多言。互融则互利,互排则损。天理昭昭,顺其自然。
6 H1 ?7 m/ L/ q. _8 ~  x: \ 7 Q* S5 ^( w- J7 s* g8 M
此次记录大体如上。期间另举例证:1、美国为什么要发动战争;2、现在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等等。因同主题:此期国学印象的问题是国学是什么有点偏离,恕不记录。: e  ~5 y9 P* a
! e( A; ]0 `0 R; D' Y( q
【一杯茶九本书书屋】QQ群号:23574676                                                                              
4 @7 P. n* G% E, [  W2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夫子 发表于 2012-2-12 16: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益的探讨,多研究些问题,多探讨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翁法哥 发表于 2012-2-17 16: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很神奇,她也因时代的不同与地点的不同而改变其味!法哥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翁法哥 发表于 2012-2-17 16: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不一定是富人,但富人不一定都懂文,这就是哲学的另类现象。法哥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