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37378|回复: 1
收起左侧

国学印象之我的国学印象2

静肃哉 发表于 2012-3-22 22: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12年3月11日 下午三点至下午五点- R  {9 F" L# l
地点:一杯茶九本书书屋
' C6 L) \% ^! v' v  x5 \" R参加人员:小鬼
4 o; v' i! B: h! N记录员:小鬼$ M* r* g7 e, B7 q. N4 E$ f7 N
本期话题:静坐思己$ e$ g4 [. j9 w) f4 e( l" V
中心问题:想东想西,安静坐坐,仅此而已
* e8 d6 ~9 H: n1 j/ K9 P* C: r一杯茶九本书书屋群号码:23574676
6 G, g3 R! K" g" K4 R. Q5 g2 P# h9 O7 J; j7 |* {- c

# C9 R/ _5 c, I1 l1 [6 l1 `3 g1 E( y& i) G5 v
我 的 国 学 印 象
9 v- `% j% g% i& \8 J
       东周灭亡了,在那个弱肉强食相互吞并的时代。秦国由一个边陲小国继而发展成一个统一的大地国。前面提到,丰富的、繁杂的都不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稳定,当然,这句话至少在那个时期是这样的。秦意识到这个地方的坏处,采取以法治国的方针。
      政治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统一全国的法律;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按地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驰道,车轨;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0 Q) {( A& d- Y& Y, G0 G7 n# m
     经过这三个方面的统一,秦代的国势增强,领土疆域空前强大,文化、意识形态一扫社会那种纷杂的现象。灭百家思想,尊法家领导的愚民政策。但由于法家思想过于严厉、刻板、不符合中国人以往的人情关系社会环境,与人伦、血缘、情欲等重要的人性因素有很大的冲突,对社会的管理是一种高压态势,所以不长久。纯法治在我们现在看来,秦朝这么做不但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反而用高压态势有利于促成人们的**情绪,外加统治者残暴不仁,滥用刑法,苛捐杂税繁重,人民无以聊生。陈胜挥臂而呼:“壮士不死即己,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继而不久秦朝灭亡。享年27年(公元前221到公园206年)。
" l% G: S  y& X8 c8 _6 e7 q      楚汉之争,历时五年。这个时期“刘邦醉斩白蛇”、“鸿门宴”、“霸王别姬”“十面埋伏”等等,这里就不细讲了。这一时期的文化接承上面秦末,人心思乱,社会动荡。
+ L# G9 b  s& \& t; Z6 B& D4 ~/ E      运用“四面楚歌”的小人刘邦,一局打败了英俊潇洒的英雄似的大帅哥项羽,开创了汉代四百多年的基业。! X+ F% r) t" X
     经过5年征战,人口锐减,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汉高祖刘邦此时趁着战争刚刚结束,而北方游牧民族再次进攻中原,借战争余威同游牧民族对抗,然总规实力不够,中埋伏造成“白登山之围”,汉朝从此次战役看到国内虚弱从而运用老黄之术的道家无为而治,从而使得道家思想在汉初的六七十年间达到鼎盛时期。2 |4 c5 A' i: a% L# Q5 M
      前面讲过,一方面长时期的战乱,人口锐减生活水平下降大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第二个也恰好是道家的学说符合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老子说:“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而秦朝因为有众多严酷的法律,而导致强盗越来越多了起来;老子又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没有见过一朝一朝持续的刮着不停的,暴风骤雨没有见过整天整天连续很大很多而长久不间断的,秦朝和项羽虽然都像“飘风”“骤雨”似震撼时代的大英雄,却都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老子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统一人民思想,一个这么有作为的王朝却顷刻间灭亡,项羽一个屡打胜仗几乎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来形容的战**,却总是赏罚不分明总不想给予别人回报而最后乌江自刎;老子说:“柔弱胜刚强”牙齿都掉光了而舌头在,刘邦弱小却打败了项羽取得天下。以上的一切都让后来的汉朝初期的统治者认同,所以他们采用道家思想垂拱而治国。
: [/ y  \' [/ N# _2 k9 K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通过六七十年的轻徭役,薄赋税,休养生息的恢复国力。汉朝文帝景帝出现了小盛世“文景之治”。人口得到了繁殖,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恢复和提高。而高层所采取的治国理念却没有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也就是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依旧信奉用老黄思想治理国家,其中代表人物是实权派窦太后;而改革派此时就是初出茅庐的汉武大帝刘彻。
/ o) Y3 U3 i  u, n1 e- [; Q      适应于社会的新势力,不论如何总会将旧势力破除,这里也不例外,窦太后驾鹤仙归,汉武帝正式掌权,听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运用儒学思想治理国家,这就正式开创了中国几千年的以儒学为主脉而夹揉其他学派的中国国学。  Y& A; J) S9 n4 p: y8 a% O) v( Y
       以上是我想讲的关于国学开源的大体内容:下面我想跳跃式的点一下国学中的其他阶段思想主流:汉代是以儒家经学为主流思想,发展成三纲五常、阴阳五行;魏晋是以玄学著称,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是对乱世的一种极端逃避思潮;隋唐时期的佛学,继东汉佛学传入中国以来,结合本国的国情,运用因果轮回等在中国产生很大影响到隋唐达到一种主流思潮;宋明以儒家理学思想为主: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清代在乾隆、嘉庆年间出现了一种以考据为主要治学内容的学术思潮,这种学术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轻义理,所以称之为朴学。   " ^2 t. T) \9 c
       今天我就对国学从纵向上的一些想法看法与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下期想就国学的横向想法与看法继续与大家沟通,谢谢大家。    8 S0 d" G' @! t# s+ _9 T

7 d0 D0 q: P4 [3 M) ?1 N;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12-3-23 08: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好,讲得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