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54676|回复: 2
收起左侧

“抢盐”闹剧为何再次上演?

小二哥 发表于 2012-4-14 09: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兰州市掀起了一场抢盐热潮,兰州抢盐风波折射出国人消费的从众心理,也反应出消费对商品涨价的忧虑,因此解决抢盐问题也要对症下药。
3 `+ t; H" H" w# L6 l/ J! M' K% B) o  O. m) x+ S( q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与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去年3月一场由日本地震引发的抢盐风波,在全国的很多地方上演。闹剧被很快平息之后,冷静之余很多人开始为自己冲动的行为而后悔。抢盐事件也给消费者上了一堂课,本以为风波平息之后,消费者可以认识到理性消费的重要性,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已经有了前车之鉴的情况下,抢盐的闹剧却再次发生。2 i9 f9 [* T' Z2 v3 ^& r

! f/ \& l3 s7 Y2 G5 m6 q2 S2 P  据媒体报道称,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兰州市民纷纷涌入各大超市之中,掀起了一场抢盐热潮。此次抢盐的主要目标是售价为1.5元绿色精碘盐,兰州市各大超市的绿色精制碘盐很快便被抢购而空。据了解,兰州市民抢购绿色精制碘盐的原因是这种盐以后将停产,厂家将推出高价盐。这部分市民抢盐也算是情有可原,更为让人不解的是,一些抢盐者表示,看见别人抢,自己就加入其中。
( c/ \: `3 a) n% X9 w( |5 z5 t5 r% O; u8 n$ X( ~8 W. t
  此次兰州抢盐事件给人带来最大的疑惑便是,谎言为何总是能屡屡得逞?谎言的背后一定有造谣者隐匿其中,造谣者的目的不言自明,兰州抢盐事件是否有炒家在其中作祟?还需要有关部门详细调查一下,有人通过制造恐慌来获取利益,那么相关部门也应该揪出造谣者给予严惩,以避免以后类似的事件发生。9 |9 s9 k7 j; X/ ~
( O. L4 T3 S4 U; a" x* t
  抢盐事件背后折射出国人消费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此次抢盐事件也再次说明,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希望广大消费者在以后的消费生活中,能够保持一份清醒。抢盐仅是消费从众的一个缩影,奢侈品牌洋品牌的热销,一定也是消费从众的集中体现。
6 ^+ [6 a- l' I  R0 t7 [& r  O1 M7 h
- Q4 }, a2 y" c4 T- Y7 b5 n2 B6 O  不提倡消费从众的同时,也需要理解多数消费者抢盐的做法。很多消费者抢盐是出于对商品涨价的忧虑,涨价两字与消费者颇有缘分,蔬菜价格成品油食用油羊奶粉,涨价真可谓是无处不在,以至于让很多消费者闻涨价色变。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样一点问题,一个强大的内需市场,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稳定的价格监控机制。不合理的涨价会对内需的扩大产生不利的影响,内需不妨从严控价格下手。# `0 b; j' |! m4 K6 c

3 I3 P; e. c% ^  最后一点,面对如此不理性的消费,超市是否有告知义务?事实上一旦很多消费者知道真相之后,会第一时间返回超市选择退货,超市不予退还的话,势必会发生争执甚至是引发客户的潜在流失。因此超市是否应该有提醒或告知义务?例如事前提醒消费者,类似抢盐的这种不理性消费将对其切身利益造成损害,超市将不会给予退还。或者对每位消费者施行限购政策,事后消费者应该会感激超市的负责态度。8 p& v' G8 T, {' S( |9 t
9 V$ @3 L4 T7 z) k' s4 \
  兰州抢盐谎言之所以被很多人相信,有消费从众心理的影响,也是涨价潮的连锁反应,解决抢盐问题也需要从两个方面分别入手。" s) E/ C, [8 {' L3 V( a+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黑 发表于 2012-4-14 09: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迂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罗 发表于 2012-4-14 09: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事都能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