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_" o+ t9 B
石镜:就是我的故乡,位于 湖南耒阳市东南与永兴县交界的偏僻山村,由上石、石镜、下石镜、丛木塘四个行政村组成,分属上架乡和大义乡管辖,面积约七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五千。境内多山多石,资源贫乏,村民世代以种田为业。穷则思变,变则靠读书,读书才能山沟里飞出金凤凰。相传石镜第一个秀才姓远,后来考取翰林做了京官。其家后山有块石镜,圆而光滑,每天黎明只要用他洗脸的水擦净,便能看到天宫神仙活动。天帝获悉后,大怒,命雷公将石镜击破,从此这里再也走不出一个读书人。后人为纪念远翰林,就把这地方取名石镜。 十出九没:贯穿故乡全境的一条清溪,从大义乡白云岭山脚第一个谷箩大的泉眼算起,每隔两三百米增加一个泉眼,到上架乡上架村最后一个止,一共是19个泉水眼,九个进水眼,十个出水眼,故名十出九没。每个进去处是一座石山,峭壁林立,石洞也多,最出名的当数铜钱眼,可容纳万人。洞内景观奇特,有条地下河,据说与江西一水潭相连。相传这里出了条瞎子龙,作恶多端,后被黄三宝追斩,瞎子龙逃跑的线路就成了十出九没。泉水一年四季涌流不断,形成溪流,成为闻名湘南的奇观。十出九没是故乡的乳汁,养育了代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养育了我。
" p0 N0 q6 W# {2 g$ r2 s0 A 朱家湾:我出生的村庄,百年前从永兴县黄泥坳搬迁而来,有人口300多人,成为故乡一个大姓。而我们这支朱姓人的最早祖先是朱熹,因朱子在江西吉安开创了考亭学派,故其后代均为考亭第。村庄分老湾和新湾。老湾背顶一座青山,面含两池塘清水,属清代建筑,青砖黑瓦,雕龙画凤,木门木窗,石板铺路。一股山泉穿村而过,流水潺潺,鸡犬相闻,宛如世外桃源。在这里,我度过了十六年美好的时光。 9 k9 ]5 e- C4 d* } E
青石板路:由光滑的条石铺成,绕过村庄,越过田野,爬过山岭,一直蜿蜒到山外。曾经,我无数次走在故乡的青石板路上,读书,挑煤,放牛,打柴,年复一年,让李白的霜染得白白的,哪怕回来得再晚,也能沿着它走到母亲的床前。后来,随着公路的开通,这些青石板路慢慢地被乡亲们遗忘了,而它会一辈子蜿蜒在我的心里,成为连接我和故乡的脐带。
4 H |+ F3 ^( W8 h4 f$ |2 q 油茶花:故乡盛产油茶,山上最多的是油茶林,四季常绿,生机勃勃,虚怀若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春天,茶泡、茶涫是我们孩子口中的美食。夏天,干枯的树枝是农家最好的干柴。深秋,茶籽榨出的茶油飘香诱人。到了初冬,雪白的花儿竞相开放,把百花凋零的暮秋和初冬装点成春的世界,圣洁而清新,幽香而甜蜜。
# B. v4 h) V* e$ }& o 竹子:多山的石镜也多竹,乡亲们个个是蔑匠,会编织各种竹器。童年的我,常爱骑在牛背,拿一支六个孔的竹笛吹呀吹。“我伴黄牛青山坡,黄牛吃草我唱歌。牛儿吃得溜溜回,日头落山才下坡。”悠扬的笛声,真的把太阳吹落,把月亮引诱到山头。而村庄就在袅袅的炊烟里,一节一节柔软起来,慢慢进入甜蜜的梦乡。 ' r0 p l$ s o c' I/ L+ J' e
狗叫鸡鸣:成语词典里是没有狗叫鸡鸣的,它收在故乡的词典里。家家户户,一条狗一群鸡,热热闹闹的。雄鸡是守时的闹钟,狗儿是忠实的门卫。黎明,村庄在此起彼伏的乐曲中醒来,早起的乡亲就在狗儿的护送下,开始新的一天劳作。我读初中时,家离上架中学有十里远,我家的那条黑狗经常在天未亮时分送我翻山越岭去学校,一直看着我坐在座位上才恋恋不舍回去。后来,它误吃了别人下的毒药,临死前我紧紧楼着它的头,我哭它流泪。那滴泪至今未干,藏在我的鱼尾纹里。
1 s9 p- G* A! H" q 荣耀:人生不能没有荣耀,故乡的荣耀藏在一部部发黄的族谱里。只要在石镜出生的人,无论混得多大出息,待遇是平等的:即使没有归葬故里,也一定会归葬在族谱里。
2 B0 g2 M: |) ~: `* `. s2 ~* | 奶名:奶名是故乡狗尾巴草的另类版本,名字贱,泥巴味道浓,但长势茂盛。哪怕被风吹到天涯海角,根不会断。偶尔,我会在大街上遇到一位多年未见的乡亲,他那么远就能认出我,几声“狗子,狗子”喊得好亲切。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大概就是因为这几声奶名吧。
" `8 d. c7 @& A; e- J0 C 皮影戏:皮影戏是故乡的一道文化美餐。平时,谁家有红白喜事,总要请来戏班子,热热闹闹唱上几夜。到了农闲时节,家家户户争着请,一唱就是十天半月。那段日子,人们口中嚼得津津有味的,不是饭菜,而是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是杨家将、呼杨合兵,是封神、说岳。皮影戏滋润了故乡贫瘠的日子,也滋润了我的童年。 ' F* M6 G$ U$ O* r1 @" w
胡子酒:用糯米做成,浓度低,香甜可口,含多种葡萄糖和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常饮能延年益寿。村中男女老少,个个爱喝。早上开工前倒几口暖暖身,中午累了喝几口充充饥,晚上回来品几口提提神。最好是到了半醉状态,心热热的,搂着老婆做次爱,特别爽。
/ v" K! @. e" `2 u- W+ a8 C 节日:村人重视节日,无论宽裕与否,家家尽力准备,“空时不空节”。除了春节、元宵、端午、七月半、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还有别有情趣的“二月忌”、尝新节。“二月忌”定在农历二月初一,这天忌动土、忌杀生,尊重家禽飞鸟,并用米粉做成丸子(吊坨)蒸熟拿到田里,一粒粒串挂在竹枝上,或者插在田头,供奉鸟雀。上供时,口中念念有词:“鸟公鸟婆,上山莫呷(吃)我的粟,下山莫呷我的禾,今日我请你呷吊坨。”其状其态,委实虔诚,寄托当年丰收的良好心愿。我们这些孩子就在田头嬉戏追逐,与鸟雀们争食吊坨。转眼春去秋尽,稻谷成熟了,家家户户准备了大肉大鱼,品尝新米做成的饭,这就是尝新节。
; N. ]1 ?4 W3 E4 D 立夏粥:故乡饮食一绝。每到立夏时节,人们用瘦精肉、糯米丸子、粉丝、干笋、香椿、猪杂、红枣、豌豆、豆芽、鸡蛋等十几种佐料配做成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见,人再穷,也始终不忘对美食生活的追求。 # \1 F1 l5 i) C' x
麻雀:一种已在故乡绝迹的鸟,爱偷吃谷子。曾经在乡村很常见,盘旋在田野的上空,稻草人怒目而视,警惕又紧张。那时,我总弄不清麻雀为何能够高飞,晦涩的含义至今没搞懂,也永远搞不懂了。只有穿破裙子的稻草人,一直沉默不语,坚持在岗位,看洁白的云朵从空荡的天空飘来飘去。 1 [4 \: _2 q$ ^& `1 V* w
父亲:父亲朱显琪,15岁在国民党部队当兵,参加过长沙保卫战。故乡解放后,积极投身土改运动,锻炼成为党的农村干部。1954年入党,先后担任过乡农会主席、大队支部书记、公社水利站站长。文革时被错划为走资派打倒,远走广东韶关乐昌一带做木工。1975年平反复出, 1985年7月退休。退休后,靠种田、开商店、烤胡子酒供我读书。我参加工作后,一直跟随在我身边,身体尚健。
4 K; S- e# E8 `" c1 p& _; I 母亲:母亲陈桂兰,活了57岁。一生含辛茹苦,勤俭过日。生子女11个,只存活4个,我是她满崽。每年清明,我会回到石镜,在那座叫金盆岭的高山,探望老人家一次,向她汇报过去一年的情况。
t5 n# r% v/ {" d$ L 童年:狗尾巴草上的露珠,闪过纯朴的梦,布满溪岸。淘气的我总是光锭着屁股,在水里捕捞出几尾儿歌,养在我的竹笛里,声声都是对岸上竹叶的怀念。多年以后,我变成岸上的鱼,却在异乡的玻璃缸,不停地打转,一直转到今天。 # Z' @% F8 d. e;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