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查看: 418723|回复: 5
收起左侧

杜甫曾是富贵公子哥 (来自网络)

流烟飞雨 发表于 2012-5-9 00: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流烟飞雨 于 2012-5-9 00:38 编辑 5 ]- @0 p5 P3 \" ?: q( x. O, d% x

; N) o4 U. J# w( |3 D. v       712年的春天如常降临,河南巩县的一户人家一个男孩呱呱坠地。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曾经写道,一家子生了个男孩,人们来贺喜。这个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升官的;那个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发财的……说到底,没有人能够预料一个孩子的未来,他将有怎样的生与死。
0 Z" u8 |7 D8 f1 [% v  @7 N/ r    看着这个孩子降生的父母家人,远亲近邻,更不会知道,叫做杜甫的这个婴儿长大后,将历经战乱与饥荒,备尝人间辛酸。而所有这些经历将熔铸成一颗诗心,发为不朽的篇章,为他赢得后世的仰望。2 c* w# K3 {- s, K- }+ T- n( j
    整整1300年过去了,杜甫的名字依然活着,和他的诗歌一样。但人们所熟悉的杜甫生活颠沛流离、体恤民间疾苦的诗人,却仅仅是他人生的一个片段。

  ^8 B# x$ L$ i8 D5 {
0 O0 _) r; O0 v+ Y: s8 U; W
打猎和唱歌中度日
        实际上,杜甫59年的人生不都是现在人印象中那般穷困潦倒、艰难苦恨,至少他的前半生跟其他太平盛世中的公子哥一样度过。
. z' ~4 t' s! p* Q2 |% s       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官僚家族。先祖为晋代大将军杜预,也是著名学问家。祖父杜审言为武则天朝的著名诗人,因此杜甫曾经自豪地说过“诗是吾家事”。父亲杜闲历任兖州(今属山东)司马,奉天县(今陕西乾县)县令。富裕的家境为杜甫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优渥的成长环境。在杜甫两岁多的时候,母亲过世了,但是幼年的杜甫并不缺少母爱。忙着做官的父亲把他寄放在洛阳的姑母家,姑母待她胜过亲生。大约在杜甫3岁的时候,他和姑母的孩子同时染上了疫病,姑母尽量照料他,自己的儿子却丢了性命。长大后,杜甫与人谈起,常常泪流满面。& y8 \5 H: f  Z9 n
       杜甫早慧,6岁时跟随父亲观看过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令他印象深刻。公孙大娘是当时著名的舞蹈家,书法家张旭看过她的演出后,草书大进,后世尊称为“草圣”,而杜甫最后也被人称为“诗圣”。# y& T: B' o+ V3 @
       杜甫7岁就会写诗,他曾在诗中自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十四五岁的时候,他开始与文士及官员交往,出入翰墨场所,得到前辈褒扬。不过,那时的杜甫,可不是一个只会摇头晃脑背诗的“书呆子”。他自己写诗说:“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可见,那时的他是多么顽皮好动!. Z( G1 E' T& `. v; ?! D& n; L5 N
20岁以后,杜甫过着漫游的生活,那是唐朝文人的风尚。他先是在南方吴越等地,后在山东、河南一带,结交名流,张扬声名,对自己的才能相当自信,自谓“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此时,大唐社会欣欣向荣,年丰物足;年轻的杜甫雄心万丈,他登上泰山,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豪气万千的句子。
; `$ V" d, `( J0 B那时的杜甫,家底雄厚,虽然没做生意没做大官,也不愁生计。他到了洛阳,在自家祖陵所在的首阳山下,建了一座庄园,一边读书一边与当地人士交往。
! `# t( a' k- A5 L       744年3月,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经过洛阳,与杜甫相识。闻一多先生有一段非常诗意的论赞:“我们该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4000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 i; d1 @3 ]0 R2 d; }4 Y2 `# v其实,“李杜”并称是杜甫身后很多年的事情。实际情况是,李白当时已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比杜甫大11岁;杜甫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对李白十分仰慕。他追随李白一起漫游,访道士,登慈恩寺塔(今西安大雁塔)。后来,高适也来了,三五友人一起,追鹰逐兔,纵酒高歌。“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从他晚年这些回忆的诗里看,这段时间他过得相当轻松自在,好像就是在打猎和唱歌中度过的。
难得的模范丈夫
       富裕闲适的生活中,爱情也如期降临。29岁时,杜甫娶了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19岁的女儿为妻。司农掌管钱粮,通俗地说,杜甫的岳父是县财政局副局长。杨氏的名字我们不得而知,但他们夫妻非常恩爱。
8 L; N2 `. t6 z5 u  F6 _& W8 z在中国古代男权专制的时代,男子纳妾是十分普遍的事,所谓忠贞不渝的爱情往往只是一时的甜蜜。杜甫却能做到与杨氏一人厮守一生,他们的爱情像潺潺的流水一样,虽然没有惊涛骇浪,称不上轰轰烈烈,却永无停息。$ N* h3 V5 b* X1 Q
杜甫成婚之后没几年,他的父亲过世,经济来源一下子没了,生活日益穷苦。再后来,唐朝战乱,杜甫一家四处逃亡,贫穷、疾病、频繁的分别与担惊受怕成了这个家庭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但再苦、再穷,杜甫都没有抛下过杨氏,杨氏也始终以娇弱的肩膀扛锄头种地、背行囊逃难,夫唱妇随。; \4 `- }2 [  j( S: x  w
       杜甫没写过传唱千古的情诗,但在历代诗人中,作品里出现“妻”字频率最高的可能就是他。他为妻子所写的最著名和感人的诗歌当属《月夜》。756年,杜甫在长安求官,将妻儿寄放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妻舅处。一天晚上,杜甫写下了《月夜》一诗,诗中后4句专门倾诉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当时的杜甫已经44岁了,成婚多年,诗句却如同新婚燕尔中的人写的。
* t+ f3 \, T7 x5 i       759年,关中大旱,饥荒蔓延,正在同谷(今甘肃成县)落脚的杜甫一家陷入从来没有过的饥寒交迫状态。他写了悲伤的诗句,催人泪下:“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天寒地冻,为了妻儿,杜甫不得不拣拾橡树果子为食,不然就去挖地里的野芋头。
! c  x  f) I" }6 |+ H       还有一句,是杜甫晚年生活稍安定时所作,“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字字都是平淡的幸福。
被朱熹列上名单
    杜甫是深情之人。他对亲朋好友,邻居路人,自然山川,哪怕是微细的花鸟草木,都怀有深情与热爱,懂得享受美好,懂得珍惜。
! C* j, A& Q8 c      《论语》上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认为不用网捕鱼和不射归巢的鸟便是“仁”的表现。杜甫也曾经面对江面上被密网困住的鱼发出“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的感慨。“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所以说,杜甫崇高。! E7 ^7 H2 @# y4 `
北宋王安石曾写过一首题杜甫画像的诗,说:“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我推测杜甫先生您的这颗心灵,就连那圣人辈出的上古三代也是少有的,我多么渴望您能起死回生,和我成为朋友啊!: u/ ~4 L& [8 ^. F5 `
       一生批评历史人物无数的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列举过中国历史上可称为“伟大”的5个人:诸葛亮、颜真卿、杜甫、韩愈、范仲淹。5人中,杜甫是唯一一位深处民间、在政治上无甚建树的人。朱熹评价说,杜甫是光明正大,磊磊落落,在人格层面堪称楷模的人。当然,杜甫写过战争,写过民生,被称为“诗史”。但我们需知道,仅仅真实地再现历史并不一定就是好诗,仅仅描摹穷人凄苦和社会黑暗的并不一定都能流芳千古,为什么杜诗让那么多高士仰望?说到底,还是杜甫强大的内心与情感。& H+ p. R3 y/ K$ A8 A& R
       人们甚至忘了青春年少时的他,也曾有过“一日上树能千回”的调皮时刻;忘了他纵马高歌、豪迈饮酒的潇洒生活;也忘了他与老妻幼子在杜甫草堂边下棋画画的平淡……他留给后人的标准形象,只是怜悯地看着天下苍生、在秋风(微博)中瑟瑟发抖的悲苦老人。
回复

举报

羊与狼 发表于 2012-5-9 08: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流烟飞雨 发表于 2012-5-9 09: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流烟飞雨.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流烟飞雨 发表于 2012-5-9 09: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3.jpg
& l2 n" @8 c# D  m) p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流烟飞雨 发表于 2012-5-9 10: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jpg

- l1 ~! ~2 W  r0 M8 U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流烟飞雨 发表于 2012-5-9 10: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2.jpg
2 C  i3 i' }6 A7 x7 ?& }* b& I  W
& v6 m: o# N5 j( w2 Q1 ~$ h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用微信扫一扫
互动赢积分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