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54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耀邦叫基层干部不要去争“红旗”) Z" l& Q, W* q5 t3 n$ B
; J3 g) [9 t, J& F8 [% V h" e% o5 @2 X我给胡耀邦当秘书时,“大跃进”刚开始不久。1959年5月,耀邦带我们几个人去河北安国县齐村劳动一周。那时,“大跃进”的不良后果开始出现了,群众生活已很困难,我们差不多天天吃白薯干、玉米面糊糊和白薯面窝头,吃后肚子发沉、胀气。& W" e( ~/ A& v2 g+ H: m! O
3 {1 W8 k4 w9 U) V ?* z$ j
那时,基层干部被上级的高指标压得喘不过气,为了完成任务,许多干部有严重的强迫命令作风,造成干部与群众关系十分紧张。群众对基层干部意见很大,而基层干部也感到是“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难受”,怨气冲天。5 Z+ S- Q( [" z* G: L- s* }
) k8 r$ P$ G' B. e( i6 ^! O
耀邦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工作,说有一些强迫命令是上边压下来的,责任不在村干部身上。耀邦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去争那个“红旗”嘛,(这样做)饿死人。那时他对“大跃进”有看法,但他一般不散布消极情绪,一般是鼓劲的。
2 V. s9 x* E U* w
# C# L) T" \6 d7 S# U“大跃进”他是拥护的,他在经济建设上也是主张“快”,他一直是这样,有点急于求成。但是一开始,对各地“放卫星”他并不太相信。因为他是农村出身,知道一亩地能产多少稻子。但是后来,各地的“卫星”越放越多,耀邦就相信了,后来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就跟上了。当然,他也不是完全相信,其实,那时大家对这事也弄不太清楚。3 T. D# M" h- A5 w* ]6 u
! k) J7 Y/ ~9 U; T ~
1959年7月,庐山会议批彭德怀反右倾。在这个情况下,从庐山会议下来以后,耀邦在“大跃进”誓师大会上讲话还是鼓劲。他一直鼓劲,那时**也非常强调鼓劲,气可鼓,不可泄。但我觉得他还是比较冷静。不过,你说他在那个时候完全头脑不发热也不可能。那时候说胡话的多了,例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是一个后来的改革家先提出来的。
4 b% {$ K4 l: N# c6 G
# k0 |# l3 ?6 ^2 o ~% A批评起来喊打喊杀,组织处理时非常谨慎
% m& d2 Q+ } W
& x9 M, A% w2 N胡耀邦工作起来真不要命。那时他在家办公。一个四合院,他在东屋,我在北屋。他根本顾不上家人,除了工作就是思考问题。一般的劳动他都参加。例如,1959年我们去安国县劳动时,他点种、锄草、推水车,什么都干,而且不要别人照顾。大家休息时,他才坐下来抽支烟。大家不休息,他也不休息。( ^! [8 J4 W" s! z+ g- l
: A2 U8 t* I3 x2 ]. ~胡耀邦的性格很直,藏不住话,对别人没有防备之心。在团中央时,我觉得他威信很高。威信高的关键是,那时他和谁都是讲真心话。交谈中老打官腔是挺讨厌的,你能听得下去?耀邦是不设防、讲真话,这一点非常突出。2 |$ V3 C" J4 [6 u) l. A: v
# U6 j: L4 O, c8 O- I) `7 ?( p
他有时候讲话很生动,比如,他提出要“冷处理,软着陆”,什么意思呢?冷处理是说,不要在头脑发热、群情激愤时处理人,放下来等冷静时再处理。软着陆是指批评人不要打棍子。
7 F6 c. \- Y2 C% n! h" k8 D r" N
' F% ]: Q; c% J" F+ s- h: v0 I有人说他说话随便,不严密。是有不严密的地方,有时仔细琢磨会有漏洞,但是他不讲不痛不痒的话。有人觉得这很好,就应该是个普通人嘛,宁愿听漏洞百出的真话,也不听滴水不漏的假话。讲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级废话,听着也觉得没意思。
/ y/ H. f9 G- U! X) F; v0 L4 h! T
他喜欢知识,喜欢有知识的人。如果看到一篇他非常欣赏的文章,他就会打听是谁写的,作者多大年龄了。你跟他讲些知识性的话,他非常高兴。他爱看书,什么书都看。会议上的讲话一般都是自己起草的。我听说中央团校要复校时,请他讲话,事先团中央给他起草了个讲话稿,拿上台去他看都没看。
3 a: R: z0 C% ?
) J! d% \) @1 i/ s& _6 i胡耀邦比较急躁,经常发脾气。你要什么事办错了,他批评起来绝不留情,特别是熟人、身边的人,他专找些尖刻的话来挖苦你,让你有个很深的印象。我也有受过批评,也见过他批评别人,越是熟悉的人他越不客气。7 {3 G6 ?) m, ?' R
) H" p! `( P; N0 Q9 b但是耀邦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他说的:我批评起来喊打喊杀,但真的要做组织处理,我下不了手。他不怕批评过头,但是落到文字、组织处理上,他怕过头。包括做结论,他字斟句酌,非常谨慎,生怕过头。 : D4 }' L% Y$ t7 X) L*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