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54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昨日,四川高考语文科一考完,《手握一滴水》这首小诗便在网络上风靡起来,对于这道考生们看来普遍“偏难”的作文题,其原作者又是如何看待?他自己又是如何破题?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专访到了远在湖南的诗人聂沛。
0 Z9 z# r( n2 P$ e8 l3 Z, j$ ?' b) U( @* @3 x: ?
我是作者 题眼在“手握”要出彩易偏题' [- C/ k4 o6 N6 \% `% A, M
) M# M5 ]" e0 A+ F: Y6 D 1985年就开始写诗的聂沛是中国作协会员,目前已出版三本诗集。其中,《手握一滴水》被收录在他的第三本诗集《天空的补丁》中,虽然写了那么多首诗,这还是聂沛头一次有诗作进入高考考题。“得知这个消息很高兴。”聂沛说,昨日下午起,有不少四川家长慕名找到他的微博,留言希望他解读一番《手握一滴水》的真实含义。
6 |) f2 @1 u! G, Y7 n' c0 @2 K, q; f
1 Y" j+ f" Z7 y3 {+ y0 f6 U 对此,聂沛最初觉得“并不难”,很好写,立意点也很广,考生可发挥的空间很大。但当记者一一告知其其他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后,他立即表示,“四川的题是所有题目中最难的”,难在选择立意的角度,很容易落入俗套,但要出彩则容易有偏题的风险。
5 [# a: a! R: m- G# K4 y: a2 n' }$ k) }5 K" C8 C t
聂沛说,《手握一滴水》是他五六年前写的,“现在已经回忆不起来当时写诗的心境和缘由”。但他表示,这种小诗大体都是一时灵光闪现,”而以诗入题非常开放,因为诗歌往往有很多内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他写《手握一滴水》时本意是写轻与重的关系,一滴水可能很小,但失去了也可能丢掉很重要的东西。 \9 ^1 v5 d9 q9 M) D1 f
) Z( i+ d" s9 g' S4 G- Z
为此,他认为,“手握”二字应当是作文的“题眼”。考生可衍生出:谨慎、珍惜、一滴水看世界等立意,但手握一滴水也同样需要讲究方法,借此讨论方法、方式的问题,也是可以的。
9 T* C* U; l9 r5 m+ D) |
4 i8 V% \) F( j6 q' y. Z* ^4 q! O 我的高考 文采虽好但不敢创新- Y$ \: F5 W; k# e$ m
7 K$ K+ A3 c, q8 y9 `, ]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也向聂沛约稿,希望他能写一篇作文,为考生们示范,但聂沛拒绝了,“这样像是自己写一篇评论夸自己,显得矫情”。0 a+ \, ?1 h/ u1 z
- }) [* H& Y- k 聂沛也曾参加过高考,在学生时代,全校唯一组织的一次作文比赛,他就拿了第一名。1980年,16岁的他理想的大学是湖南大学,虽然考了个好成绩,但因为患小儿麻痹症、腿有残疾而未能通过体检。不甘心的他,第二年又考,却还是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
% r& s' L$ R2 v8 L& o
: p1 t/ K8 r( b0 z$ u4 a$ [ 于是,聂沛开始回家自己研究写作,3年后,便开始有诗作发表。4 \, s( J! P* C( }: }
' h/ D! W& T3 S2 d. W
当时的作文写的啥?聂沛已经不记得了。但在他的印象中,自己的高考作文文采虽好,却丝毫不敢在立意和写法上有所创新。“高考这种选拔方式,注定了是无法让有文字天赋的孩子突出的”。
1 H2 e0 z+ N* h& @( A8 {; L5 a- E. B2 J7 |+ R
我当家长 告诫儿子作文求稳妥1 ~5 e# x5 h* f1 _4 V1 |& L) x9 R
" N) ] Z+ v/ K, B- Z9 U) S 作为作家,指导儿子写作时,聂沛也同样会要求他“中规中矩”。3年前,儿子参加高考,聂沛给儿子开出了两剂“良方”。一是:面对材料作文,宁写记叙文,不写议论文。“因为,记叙文接地气,议论文容易导致空发议论,阅卷老师不一定买账”。二是:要写议论文,最好用“三段式”,先亮出论点,再写论据,论据最好先举历史故事,再引用一段现实的题材;最后再重复一次论点,打结收工。
# B3 r9 q% ]; m% u& |; `# ]8 F1 f& X' ^( s+ U( ]& | Q, t, v1 w: P
这样的模式和学校里老师们教的“八股文”别无二致。但聂沛认为,这是最保险的方式:“高考时最好少创新,稳妥一些更好。”
0 M6 R( L; u& Z2 M# p2 ^9 O; h$ o3 P9 Z5 ~0 |! }& }
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6 |- U6 X" M. W) p) O- I/ Z1 A. [* {2 K- A. u
我来写作文
! N, h9 [- `1 d4 L
/ X$ ?% |6 C; \9 X) W: ]: P 李老师散打:我是杯中茶、眼中泪# s u# N: _! D- D5 q* V6 k% d
& P7 R% H+ _$ N1 @8 P, V. _
@大话李伯清:我是一滴水,我忘记我来自雪山还是海洋,或许我本身就是这样被自然轮回着,周而复始。我是一滴水,我很孤单,不停地寻找着同类和知己。因为有了他们我才能呼吸,才能变成江河海洋,才能变得如此伟大!我是一滴水,善变。我一会儿是杯中的茶,一会儿是眼中的泪,一会儿载舟,一会儿覆舟。4 L2 ^8 r& R. }8 [+ d- M r
5 e; q' d1 Y$ A( _. V 网友: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 y7 Q9 _3 ?; s& j; X/ g7 o
6 d. q4 R' u7 f9 y 网友@约定悲爱:我是一滴水,我流动不止,流过小溪,流过河流,流过大河,流过大江,最后,流入大海。再最后,我升天了,化作那天边的一朵云彩……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
, l1 T+ p5 X8 T: M' m4 h5 M7 U2 ?/ T- A* c: N
理工大文法学院院长:水之理
A" H' D( i3 m b7 @6 x+ `$ F& A+ g; _5 L* V( i+ X
陈俊明(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文法学院院长):人手并非绵密的结构,天生三十六七度的体温,内在决定着要想“握着”一滴水,是非常困难的:温度会让水蒸发,重力会使水流淌,久握会叫手酸麻,即使不遇“趔趄”,也是握水难,留水更难。
8 Y& w* x! V1 E* M% J. t$ _, p0 i8 @2 G# I7 D: b( y G* x
然而,生活中谁会在意一滴水的得失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假象,使太多人从不看重一滴水。易得的东西,人们不会珍惜。易失的东西,人们不愿挽留。偏偏水,尤其是一滴水,恰恰既易得,又易失。8 `0 @9 D/ S9 U v# r
% t |+ `- ?( \8 G! A( ^ N5 z
可是,一桶水是由一滴水汇成的。失去一滴水,理论上就开始失去一桶水。终有那么一个时刻,无数个丢失的一滴水,构成了流失的一桶水。那时才想起珍惜,就徒有后悔的泪水。就像地球上是有着丰富的水,甚至地球的别称就叫“水球”,但它也经不起地球人的滥用。一滴滴水的滥用,一条条河的污染,已经使地球人惊讶地发现,水,已经不再是滋养生命的琼浆,倒像是戕害生命的毒液。
" W# g# u4 P. s5 ]! { y" Q, [; q+ o+ ?9 o$ k! D% T3 S4 `
水的内涵丰富在于,它涵养万物而不张扬,自寻方向而不迷茫,善找出路而不固执,貌似柔弱而无坚不摧。然水的所有高贵品质,却是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只可惜,深藏于平庸中的高贵,常常以唾手可得或司空见惯的假象,蒙骗着头脑简单的人们,轻易就从他们那本来就稀松的指缝中悄悄溜走。
# f4 ~' D2 [& ?0 ^3 V0 R n, N. X+ k. h
哦,滴水与机会,何其相似乃尔!前者包含着万物的前世今生与七彩斑斓,后者蕴藏着未来的无数可能与峰回路转。前者通常平淡无奇,极难被人发现;后者大多很不起眼,极易被人忽略。前者即使被握在手,也难被紧紧握住;后者就算是砸在眼前,也极易被无准备的心智放跑。前者只有在十指紧握、心无旁骛的手里,才会尽可能地长留;后者只会在随时准备迎接、一旦抓住就绝不放开的手里,才会被及时开发并充分利用。/ @) i, J$ _' s1 U- c& s
+ @: T" I. s; H
古希腊哲人泰勒斯说,“水是世界的本原”。两千多年后,德国哲人黑格尔称赞此说“具有一种思辨的普遍性”。我国哲圣老子也激赏水的高贵德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是凡人,似乎难以说出哲理,但我们似也可以说:水与人生,滴水与机遇,懂了一个就能懂另一个。
: ~# g s9 T% @0 Q3 n2 }
# j: L+ D5 x U' B 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7 M) s+ m3 @# ]8 y+ Z1 P6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