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54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菲律宾与中国华南隔海相望,自古就是华人移居的重要目的地。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后,中国声威所及,菲律宾的吕宋、苏禄等国都时断时续地同明廷保持着朝 贡贸易。到16世纪70年代,移居菲律宾的华人逐渐增多。当时明王朝部分开放海禁,刚殖民菲律宾的西班牙对商品和人员极为渴求。华侨的增多,令晚期明帝国 与西班牙在菲律宾产生碰撞。 殖民者肆意屠杀旅菲华侨
" u+ Z; K( h- ]& u 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攻占宿务岛,1571年侵占吕宋,建马尼拉城。西班牙人对菲律宾统治初期,对前往菲律宾的华人采取拉拢政策, 因为菲律宾当时的经贸发展要仰赖华人的努力和贸易。但随着华人影响的提升,西班牙殖民者与华人的矛盾开始凸显,并最终导致1603年的大屠杀。# @$ b8 }8 ^. i2 I8 P$ V
1574年,活跃于福建一带的私人武装头领林凤差点攻占马尼拉,让西班牙殖民者对华人大为恐惧。1593年,菲律宾总督达斯马里纳斯远征摩鹿加群 岛,由于他强迫华侨充当桨手,引发不满。途中,达斯马里纳斯所在旗舰上的华侨潘和五等人奋起反抗,将船上包括总督在内的西班牙人几乎尽数杀死(仅12名士 兵死里逃生),随后驾船远走。这次事件后,马尼拉当局煽动排华浪潮。在这一背景下,1594年初,一支中国船队在福建官员带领下,载着士兵和武器到达马尼 拉,接回3000名华人。! [" z! V! H3 W6 ?/ f! |* k, p
1603年,菲律宾岛又出现传闻:中国皇帝有意占领菲律宾以获取这里的黄金。传闻源自一名在吕宋生活多年的木匠,他称吕宋有一座机易山,“其上金豆 自生”。万历皇帝信以为真,下令福建官员前去勘查。西班牙人本就对中国颇为忌惮,何况菲岛华侨众多,因此疑心中国想“开疆裂土”。随着排华情绪渐浓,西菲当局欲迫害甚至屠杀华侨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1603年10月3日,不愿坐以待毙的华侨爆发起义,但由于缺少武器和军事经验,他们仅坚持了41天。起义很快演变成一场大屠杀。在当局的煽动和蒙骗下,包括土著、日侨在内的各方力量都参与到屠杀中。据统计,至少2万华侨被杀。, m4 p+ `( k+ Y( w! F u
马尼拉忧心明廷报复
/ Z& C" C4 c, G$ n/ y 大量屠杀华侨对菲律宾本土经济产生致命影响,物资匮乏、经济萧条。当局财政状况恶化,甚至需要借贷度日。
* _5 _+ |8 H" T. _ p4 A" |1 B7 G 西班牙人忧心中国商船不再到来,会令遥远的美洲受到波及。更大的恐惧是,他们担心明朝政府会进行报复。西菲当局紧急加强战备,但军队士气低落,口粮 严重不足。殖民者只能心惊肉跳地等待,马尼拉笼罩在绝望和萧条气氛中。1604年6月,一批对前途悲观的富人离开马尼拉,举家迁往墨西哥。9 N4 m$ @, Q N$ o
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阿库尼亚一面做些表面工作,如部分发还华侨商人的财产,发动幸存者给国内写信,企图证明西班牙殖民者“清白”;一面派特使奎瓦携 带致广东、福建两省巡抚和其他官员的函件,于1603年12月10日乘船前往澳门,并趁机刺探中国有否进攻菲律宾打算的军事情报。考虑到澳门的葡萄牙人对 中国比较了解,阿库尼亚还写了几封信,详述华侨起义事件,并附上致中国官员函件的副本,让奎瓦分发给澳门的司令官、主教、在政务方面有着较大发言权的耶稣 会教士等。! }( J+ h+ |1 ]6 e
奎瓦一行因遭遇风暴于1604年2月折返马尼拉,2月25日又由150名西班牙士兵和1名神父陪同再赴澳门。但葡萄牙人出于打击贸易竞争对手的考虑,始终未将函件转交中国方面。7 Q: x( _6 l8 N, \3 k; H
万历王朝作出荒唐决定
% K9 [0 K) g! k5 A1 y$ Q& Q. X 奎瓦等抵达澳门的消息传到漳州,有经常往来漳州和马尼拉的中国富商到澳门与其会见,答应把函件转交中国官员,设法动员华侨继续贸易。奎瓦在澳门了解 到,明朝政府已获悉屠杀事件,但全国平静,没有集结舰只进攻马尼拉的迹象。获此情报后,奎瓦购买了一批军事物资,于5月回到马尼拉。
& j' W- o6 X' t 奎瓦带回的消息令西菲当局忧惧大减,但直至1605年5月,西班牙人望眼欲穿的华商船只仍难觅踪影,相反却从澳门传来消息,中国已经集结一支军队, 准备前来兴师问罪,一时间又使西班牙人惊惧不已。事实上,尽管明朝当局了解了事件真相,但它一贯把移民国外的华侨视为贱民,因此仅写了一份《谕吕宋檄》, 于1605年5月底、6月初由中国贸易船队中一名船主带到马尼拉,分交菲律宾总督、马尼拉最高法院和马尼拉大主教。檄文未对屠杀行为进一步严加追究,只要 西班牙殖民当局保证华侨今后生命财产的安全,并宣布对殖民者“不忍加诛”,“其海外戕杀姑不穷治”,要求西班牙方面“当思皇帝浩荡之恩,中国仁义之大”。
( ~* Z9 v0 w8 H. q6 w2 y 明朝未出兵讨伐还有当时现实条件的限制。在西班牙屠杀华人大致同一时期,明王朝进行了3场大规模战争:在西北的宁夏、西南的播州,特别是从万历二十年(1592)开始的长达7年与日本在朝鲜进行的战争。这3场大战明朝都获胜,但国家军事和财政损耗极大。
; n8 X# A% o6 P5 x 郑氏父子曾欲出兵
7 Q% y- x) e4 K) H$ V4 k+ D 明朝的纵容使得殖民者对菲律宾华侨的欺压更加有恃无恐,绝境中的华侨不堪其苦。1639年,华侨再次起义,并坚持近4个月。这一次,西班牙殖民者彻底杀红了眼,无数华侨平民包括虔诚的天主教徒死于屠杀。- [% T' B6 O. Z, b" A) @+ B& t' P& S
得知菲律宾华侨的悲惨处境后,1657年,坚持抗清的明朝大臣郑成功致函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名华侨,要求他停止与西菲当局进行贸易。他还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示惩罚。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派人向菲律宾总督下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
& l5 \' u( g1 Q' G 面对郑成功的威胁,西班牙人反而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集体屠杀。郑成功闻讯,一面抚恤逃到台湾的华侨,一面组织筹备军队,于是菲律宾岛上再度风声鹤 唳,人人自危。当时荷兰人也威胁着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地位,岛上菲律宾人反西起义频发,西班牙殖民者感到回天乏术,随时准备撤离。
9 ^1 @5 s- z; E8 t; h% Z 但郑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现内乱,不久郑成功病逝。他的儿子郑经接着治理台湾,并派人同西班牙殖民当局交涉。据说郑经在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征讨马尼拉,但因各种因素而未能出兵。" n" c/ b& |# ]4 B' W+ ^. W. f
西班牙人在菲屠杀华人,原本忧心明朝出后报复,万历王朝却无动于衷,致西班牙人变本加厉欺凌华人。郑成功父子先后三次欲出兵攻取菲律宾,终因各种因素未成。1 E( C2 h3 j$ r& _
转载本文仅以 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