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485
- 主题
超级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帖最后由 求真 于 2012-7-27 11:24 编辑
! M! ~/ R; I! k8 w* U! t
2 U7 }: D. ]) f3 s 环球时报评薄谷开来案:谁也不能恣意妄为- J" }1 |7 `7 L
2012年07月27日 07:09: ?1 d0 j; k0 w4 x
来源:环球时报
* j9 d" }; m& c! _* S1 E$ n! T! |) o" C& R" Y- u' ]7 T( e
; q i$ M4 c! |6 ]' b7 H/ m原标题:任何人走上刑事被告席都是普通人1 ?" s# s% P: o. R# P% R
薄谷开来、张晓军涉嫌故意杀人一案近日已被提起公诉。由于薄谷开来是**的妻子,此案备受关注。这一案件的依法审理,将会加强中国人对法治的信心。5 @& }+ b# ^+ a7 ^+ v
薄谷开来的特殊身份,以及此案同**问题的关系,在中国现有国情下很容易引来漫无边际的猜想。此案的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潜在舆论环境会较复杂,而且会在审理案件的全过程中挥之不去。4 t2 _8 d9 ?, s4 d4 r
依法审理、依法判决应是处理此案所遵循的唯一原则。此案的最终结果无论会不会有什么其他现实影响,法官们都应做到对法律的忠诚,心无旁骛。
2 l' ~4 ^# v6 }; z这是对法官们忠诚法律精神的一次考验,他们的审理和判决必须经得住考验,必须对得起他们的良心。1 `& B; n# {: d' T% h5 i
薄谷开来以如此特殊的身份涉嫌杀人,是中国司法从未经历过的案件。它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次特殊检验,也是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激烈竞争时,对公众理性分辨力的一次磨练。
& @) w! b( v! j3 n0 O/ ^) Z0 c" B司法部门应对薄谷开来案件的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人们对案情的了解始终与事实相对应。这一点做得越好,审理此案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正推动效果就越大。; _3 T# \0 |1 t3 D% U7 y: ^9 L0 C
审理薄谷开来案件是法律尊严在中国不断巩固途中的一个标志性节点,它迄今向社会传达的最大信息是,谁也不能恣意妄为,尤其是不能伤害他人的性命,无论什么样的地位和权力都不能保护一个人不受惩罚地做例外。$ P0 E3 X3 c H6 S; u
在很多信息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应当有一个大的判断:中国的进步是综合的,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治理以及舆论开放都向前走了很远,任何事件———无论它有多“重要”———的解决环境都已发生深刻变化。一些被联想的重要“潜规则”事实上在今天已经毫无根基。( d. \# b7 ] T. v2 r4 L6 r
尽管法院也不断成为批评的对象,但法律越来越成为社会公平的最大保障。今天众目睽睽的案子如果搞蓄意司法不公渐渐不可思议,它的巨大风险正使其变为不可能。因此相信法院对重大案件的判决,比相信任何其他分析和传言都要可靠得多。6 k v& {/ W# b r) W" N3 h
这几年中国各地法院已经有过许多“敏感判决”的经历,过去几次是互联网的大量议论,这一次是各种“猜想”,从舆论压力的角度看,它们的性质有类似之处。我们相信,虽然薄谷开来案件“更特殊”,但法院能做出公正的判决,不辜负这个时代的期望。
; d$ R* k; W) m薄谷开来案是刑事案件,社会把它作为刑事案件去看,这是将法治变成习惯的一次体验过程。任何人站到刑事被告席上都是普通人,中国社会需要这样的平常心。9 W9 B/ X0 B% Q2 a& d& [( c$ T
改革开放的中国今后还会遇到各种突发事,它们的每一次依法处理都是积累,在事实上和人们的心理上逐渐促成法治社会的成熟。
4 t0 p" b, w& J3 a) x7 n
+ L' F; B2 Y* r& p. M ?. P
# p) _" I+ m( U7 I8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