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我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到资兴七里乡送了大姐夫人生最后一程。有感于这里的丧葬习俗与耒阳迥异,记之供民俗爱好参考。 一、 哀告 人断气时,放炮三响,亲属哀哭。门墙贴白对联,儿孙赶来尽孝。乡邻、亲朋闻到炮响,哭声,知道有人“老了”,主动过来帮忙料理后事。 二、 封棺 外戚没到,不能入殓封棺。棺材里放七件新衣服,少量纸钱,木炭、石灰,用白灰白纸封缝。 三、 祭祀 出殡前天晚上搞“家祭”,先是儿孙、侄辈、外甥等祭告亡灵,再由外戚祭告亡灵。 有专门的祭司,一人读祭文,一人指导。大意是某人某年某月某时仙逝,一生劳苦功高,家人万分悲痛……哭哭哀泪悲泣,汪汪泪泪气断肠,今朝辞别红尘走,抛下家暖炉香,儿孙空对三奠酒,来xxx而来尝。呜呼!哀哉!上享。要三奠酒,每奠一次祭拜者都要跪拜一次。跪拜完,上香,烧纸钱。整个活动约两小时。 四、 追悼会 是在出殡这天,先把灵棺从敞屋移到路上,追悼会就在灵棺边举行。大姐夫是党员,七里乡南营村党支部书记先读悼词。有的由族里长辈读悼词,追悼亡者一生事迹,然后由外戚代表表示哀悼,最后由孝子致答谢词。 五、 送葬 耒阳这边是送上山,人散尽。资兴市七里乡是送到坟地祭司唱一段颂歌,掩埋亡者后,全部要回到亡者家。 耒阳市是一肩抬到坟地,资兴七里乡中途要搞“路祭”,停棺、上香、烧纸,祭司读祭文,孝子跪谢抬灵、送葬的人。 六、 白喜事、红喜事 死人是白喜事,对联用白纸,法师、祭司都着素色衣服,掩埋亡者后,把亡者遗像领回来,摆上厅,供奉。孝子、祭司等都沐浴,换上鲜艳的衣服,门墙换上红对联,播放喜庆音乐,表示亡者已成仙,保村佑家是件好事情。让我们感到很不适应,尤其是我,读祭文时进入了角色,还沉浸在悲痛中,这里又欢天喜地来敬酒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看来写的是真实情况。 七、 宴席 排席要排一两个小时,采取唱名制,点到一个要奏乐,管事的带着乐队来恭请入席。先排下席,下席排好,再排上席,左右为陪席,相关客人随便坐。一共四个上席。外戚一个,由我家大哥坐。 一桌之中,上席不喊吃,其他人不能吃;上席不夹菜,其他人不能夹菜;上席夹哪个菜,其他人只能跟着夹那碗里的菜。 敬酒。下席、陪客都得敬上席的酒,上席不必回敬;上席若回敬,则下席、陪客又必须再敬。 我得知这一规矩后,在管事的陪同下,逐桌打招呼,只敬他们,不求回敬。 敬完酒,还得给客人倒满酒,若客人给敬酒者倒酒,则这一杯又必须喝完,否则是对客人大不敬。大哥坐了一回上席,吃不消,推选酒量大的二哥上。 村民来吃酒,按人头排席,来不来都得安排一个座位,带盆来分菜,吃不完带回家。 菜是一个一个地上。晚餐得从3点开始排席,6点吃完算快的了。资兴的丧藏繁文缛节由此可见一斑。 八、 守灵
- E7 g7 i e9 i" @0 ` 资兴市七里乡南营村,村民不会来为亡者守灵,只有自己的血亲,才坐在那里打打牌,三十年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九、 丧仪 外戚不要送钱,但要求买祭品,10斤猪肉、一只鹅、一只雄鸡,还可以买被子、床单之类的送给亡者家属。 散席后,外戚还不能立即走,马上又排茶水。茶水是长席,我三兄弟(外戚)坐一边,三个外甥两个外甥媳妇坐一边,外戚送的丧仪摆上位。 外戚训话,训完后,乐队欢送,丧仪被管事的提来,说尊贵的客人,礼物不能受,我们很惊讶,表示不能带回,略表心意。管事的说,尊贵的客人的礼物,他们不能处置。 我们明白了,是要我们指定“分派”给谁!指定后就收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