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2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开篇语
. ^# E; H7 U; Z; E/ L& ?7 s/ C4 u% ?7 O' t5 j- e9 `" Y0 V$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涌入雁城衡阳,他们以自己特有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在衡阳的饮食、运输、建筑等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数据显示,我市的流动人口高达150多万。
% @+ `4 ^, ~$ f; D( o# G3 j; A0 Q$ r f1 a* }2 V- W% z
虽然籍贯不同,但他们犹如半个“衡阳人”,一点一滴吸收着衡阳的热辣个性,同时,也用自己的特色生活影响着身边的衡阳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生活境况如何?对雁城印象如何?生活中又面临哪些问题% P. [, I, g& [0 T! y2 ]5 Y
每当夜幕降临,一辆辆挂着“皖S”牌照的微型车就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岳屏公园东门门口,车顶“专修楼房漏水”的招牌格外醒目。车门打开,一家人老小从车里钻出来,然后摆出煤气罐和锅碗瓢盆,开始做饭、洗衣……
1 t+ `7 C& J5 }7 ^6 A0 D+ P( U. h* V. T* H6 C
他们大多来自安徽农村,为了生计,他们拖家带口,风餐露宿,凭着自己的手艺辗转南北。一辆车就是一个家,他们过着四处漂泊的篷车生活。在衡阳,这个群体大约有30辆车,60余人,七八辆车为一组,车开到哪儿,哪儿就是家。& x k5 n+ |" M
% G# T/ t& Y( @ v+ b群居生活,每个固定停车点就是补漏小市场
! k6 _* ?" q$ y+ h3 E0 J
/ o6 e) N" ~8 l* `+ ~% i" j* Q4 @! K 岁的许广义来自安徽利辛县,他和儿子各开着一辆面包车,加上妻子、儿媳和一岁半的小孙子,五个人,两辆车,即一个家庭。2 f8 Z! v! V7 M: M" Q
* y4 x3 w% _3 j
一对夫妻住一辆车,一辆车就是一个家,这是利辛“补漏人”的固定搭配。" }0 c2 L3 u- b+ L3 f6 D
" h4 P+ |& ]1 G l% {. r 许广义也曾在江浙等地打工,但他嫌打工生活不自由,“不如干点自己喜欢的事,而且还是自己熟练的手艺活”。用他的话说,其他地方的建筑工人没有利辛人“牛”,经验老道,而且涉及砌筑工、钢筋工、抹灰工、电焊工、装饰等大部分工种。
& m8 y& H1 C; K4 a* H
7 h M, r; g9 T “80%的安徽利辛人都出来干补漏了,全国各地都有。”许广义说,老人在老家种地,年轻一点的、干得动的就出来做补漏,一般都是一家四口两辆车,由儿子继承上一辈的补漏手艺。
: U5 _; s! g) `+ V: A' s% ?, c' o4 w' c P) U* ?
岁的许毅(化名)也是以一家四口的搭配来衡谋生计,他把自己补漏的手艺教给了女婿。白天,他和女婿两人开着车到处转,苗圃、荷花坪等集中的居民区他们都去过,他们去客户家里干活,媳妇就守着车,到了晚上六七点左右,三三两两的面包车、微型货车就会回到岳屏公园,女人们开始做饭洗衣服。4 C7 a, R2 v1 [# H( M9 e% M3 }
# h: Q$ {& B* C/ z# l. e" \/ |4 g
“江东新桥、岳屏、湘江南路老桥那我们都待过,我们都是老乡,习惯几家人在一个地方住,互相有个照应。”许毅说,他们的固定停车点就是一个补漏小市场。 u- z3 D2 q% C- l# |6 i: V r1 G
1 ~7 |" b+ W3 y以车为家,就睡在煤气罐旁边
/ F) u4 P9 m2 ]5 y# w; m! x- |( O' I* b
“补漏车”既是“补漏人”的家,也是他们的营生工具,每辆车的后座和尾箱都塞满棉被、衣服、锅碗瓢盆、煤气罐、水桶、桌凳等物品。0 O4 ?6 k7 h/ ^ u, Q
9 o: g$ H* |. U 安徽人不仅懂得修补房屋漏水,还深谙“空间取舍”之道。白天干活时,衣被放在驾驶室,桌凳、防水材料、切割机、电锤等工具收拾在车斗里。夜晚,他们支起架子、盖上雨篷、铺上木板,车斗便变成了睡床。面包车不用支雨篷,人直接睡在车后座,煤气罐就立在脑袋边上。) Z/ [ j1 t6 E6 i O2 a
; K, C, L. J/ A% _ }4 ^+ U
为了解决喝水问题,他们使用的是一个水壶和火炉结合为一体的环形烧水壶。在烧水壶四周灌满水后,把中间空出来的部分点上柴火,就可以烧水。
& H$ c+ m- P# S" o
* F* ^' q3 I7 L 许多人的车里还有一部DVD播放器,每天吃过晚饭、洗完衣服后,看一会儿电视就是他们的娱乐生活。“一天到晚跟车转,什么唱歌跳舞的都不要想。”许毅说。. b4 D' Q/ m2 L# i
, U9 f4 m5 N+ R, a! R7 x材料特殊,让“补漏大军”进军全国
; a% Z+ h: J& o: ~# v3 r, m: ~/ o; }7 p K
对每一个停靠点,他们都多方考察,比如,岳屏公园东门口。; E3 O2 i+ d' W7 ~3 P$ ]
1 q( X- o8 u% h W' v8 b
“这里有超市、有菜场,旁边的小区里有公共厕所,公园里有自来水用,热的时候就去湘江河洗澡,湿衣服挂在墙上,天一亮就收起来。”许广义说,为了不影响街边环境,每次做完饭,他们都会把停靠点周边清扫干净,第二天不留下一丝痕迹。3 y5 F8 \' H' A; f$ |
9 w, [8 I/ I* J s) h
从赚钱营生的角度出发,每一个“补漏人” 对雨天都是爱恨交加。下雨的时候,屋子有问题就会漏水,意味着有生意做;但雨天多了,又没法干活。# h8 I; K$ \9 A% m, l T
# C+ U4 ~1 M4 [+ o; Q 相比其他地方的补漏行业,他们最引以为豪的是他们老家出产的“防水材料”。许毅说,有些建筑材料必须从安徽发货,“建材算是安徽的‘特产’,比普通的材料更有弹性,不容易开裂、软化。”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材料,安徽的“补漏大军”得以进军全国。$ r$ o, m0 w! @, t$ B
+ H# x; j$ u" Y
安徽人没有记账的习惯,许广义一家收入好的时候一年能赚3万多元,他的习惯是“赚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日子”。他愿意一直待在衡阳,在这买房,尽管生活上还有诸多不方便,他们仍然专心面对工作和生活。1 V- T: {9 V1 Y) d
* E* U1 T( V7 y9 S
" ^* Y$ m* p; K.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