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6129
- 主题
新手上路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记得美利达的一位设计师曾经说过——————你说别人黑也不能证明自己是白的,诚然,我说这些话并不是想去黑哪个公司,也不是抱着一颗歪心想把哪家公司搞垮,更不是不正当竞争。
. D/ u) X- H8 v. p我承认对于自行车爱好者购车,虚荣心大于实际需求。有些人一辆每周只骑一次的车并且是压马路并且单次旅程不超过往返不超过20公里的人也要装个1万左右的山地车。目的就是为了拉风,充分体现自己的虚荣心。但是在这,我也想说一句,我们承认虚荣心的存在,但是我们更多的希望这些虚荣心是体现在和标的用途不对等的专业技术方便,例如。压马路小日本ALIVIO M430套件足够,但为了虚荣非得装个XTR顶级山地的套件。诚然,我们所有爱好骑车的人可能大多数都会有这样的心里,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希望有奸商将这种心理进行扭曲并加以利用,宣传语配上专业,超高性价比,科技含量,顶级等等等等这些不负责任的标语来提高自身名不副实的价格。3 E7 X2 {' s% b9 D3 W7 D
; `7 @5 A" g- V" W5 K' s B
一句话,我们的虚荣心只希望体现在车辆的价值上。而并不是单纯的价格,更不是与价值相差很多的价格。) ?3 P8 L; a. j" Z7 J" Q
$ s L! c* m4 w$ t8 T% k! Y那些每天在贴吧里骂索罗门车垃圾的人,他们只是和我一样的心理,但只是出离了对于奸商的愤怒才每天对索罗门X来X去、内涵来内涵去。我能够理解他们,同时也和他们站在一条线上,只不过我的表达方式不是X来X去,而是真实的分析去报道。
1 T; O2 v' @( M( L! N
0 }+ c3 U: z- m- Z4 s K! v+ ] J为什么捷安特在中国如此成功,美利达口碑如此良好,为什么除了索罗门自己的员工和代理商没人去说索罗门的好?
0 Q. h2 d( f, N" H# i4 P0 h, E3 o: Y5 G
下面分析一下,观点不成熟,求轻骂,如有说的不周的地方,轻谅解,毕竟我也是个普通平头老百姓,不是神。0 F, I( W- ~5 p8 I: H
1捷安特、美利达 产品性价比都很高。甚至美利达的全线产品比捷安特还要稍微高一点(个人感觉)所以两个自行车品牌都口碑都很好。觉得不好的也是因为G牌自行车产品线很长,且臭街现象明显,但是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人民群众基础意义上的好车才是真正的好车。- s" \7 I" ]; l8 t
2运营模式,众所周知G牌自行车门店很多,我认为他们的运营模式好像银行模式,通过大批量的地区开启门店来让用户感觉使用该品牌自行车售后有保障,且去网店维修保养都很方便。 前文提到G、M自行车性价比很高。但是他们主要做的是售后升级,配件补充,及更换零件,利润除了售卖整车之外,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店内配件的销售(店里配件价格普遍高于DIY店,淘宝接近2倍)当然了,人家店也需要租金,人员也需要开工资,并且东西都是行货,虽然价格贵一些,但是质保是没问题的。所以我建议广大爱好者,买车最好买G,M的整车,因为毕竟有质保,况且比自己在车店装车的价格不会高太多,但是终身的车辆调整和建议维护对于这些钱来说绝对物超所值,如果想升级配件,那就请到顺如风,二里庄大师店,52bike这些DIY店(其他好店烦请车友另行添加)去升级,毕竟质量也都是相对有保证的,况且配件价格真是比G门店便宜很多。
% E3 e8 `& Z1 |2 W$ m0 S7 n# V2 U, i( Y
G\M两个品牌的自行车真的给我很踏实,厚重,务实的去进行自行车这个由夕阳产业转向朝阳产业的市场拓展。同时用心去做为自己赢得名利双收。虽然现在有些店的服务不太好。。。
' k* k! Q6 Y7 k. ] e- ?
' |: |% ^- s1 x国外的品牌本人相对使用的较少,但是经常去新街口闪电,前身单车骑客生活馆,那里的服务我觉得比G店要好很多,同样配件也更贵,但是不同的是,他们也提供类似DIY项目。比如M4 M5车架单售,不信的话你去个捷安特的车店买个XTC系列的架子试试,绝对不卖你。(XTC FR|TEAM除外,此意指整车车架): ]1 A4 X1 }4 I6 J. h0 O) N1 I
0 X. j! `4 F4 b2 k( T' D. N我希望这篇帖子可以置顶,并不是满足我个人什么需求,并且如果不是为了上那张证明自己是索罗门公司员工的图片的话,我肯定会匿名发表。这个新号也是刚刚才注册的。跟发帖的时候不是同一个ID。希望大家能够将连接发到山吧,或者其他自行车的论坛上,只有咱们这群爱好骑行的忠实群体用实际行动表明立场才能去杜绝像索罗门这种只为了追求利益去蒙骗他们人的奸商公司的不良行为,这种坑人的运营模式不能让他有第一个,因为市场是盲目的,看到他赚钱了,很多人会去效仿,从而挤压现有的用心去做自行车的国内、国外自行车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