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54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报10月6日讯(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李爱成 匡顺华 袁义生)近日,记者走进耒阳市实验中学,看到的是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学校。这所历时3年、投资1.5亿元建设的新学校,可容纳学生3000名,是耒阳市推动“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转变的又一硕果。
/ K# J* P1 f) z* s0 R7 v4 a$ q/ r# n 耒阳市有460余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6万余人,是我省教育大县(市)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校设施落后、校舍不足、师资缺乏,“教育大市”大而不强。为改变这一现状,2007年开始,该市实施“教育强市”战略。以教育资源整合、城区学校扩容改造、合格校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美化育人环境。几年来,累计投入学校建设资金3.6亿多元,相继启动了91所合格学校建设,新建、维修校舍4.5万多平方米。城区学校通过撤并整合、扩容改造,至2011年,新增校舍1.96万平方米、学位6000余个。该市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办学,共引进和吸纳社会资金13.94亿元,兴办了一批民办学校,支持禄芳集团与湖南师大在耒阳合作兴办当地最大的民办学校——湖南师大附中耒阳分校。
, c+ A9 ?0 k2 P3 d9 j9 d0 \ 同时,耒阳市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师资结构。2008年至2011年,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共引进教师800余名;择优选拔初、高中毕业生,定向培养163名。全市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劳模和省优秀教师11名。该市还以“规范管理”为主要手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推进教育内涵发展。1 I, k3 z# c! [; q7 N) ]6 s: p" T
[稿源:湖南日报]+ t- s0 u( ]3 ]5 q"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