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11675|回复: 6
收起左侧

千年纸都焕异彩

此生我不负妳 发表于 2012-10-18 09: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读科学发展中的耒阳. U8 D# p! \8 g; f, q4 q/ S
李爱成 谭才余 袁义生 朱章安(来源:湖南日报 2012年10月18日)) [% m2 Y8 ]8 F3 F
      耒水向北,浩浩荡荡。
; i1 [' S. c1 f6 l  ?2 s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V; p% S6 u9 d; e+ d      耒阳,钟灵毓秀,源远流长。神农创“耒”,开创华夏民族文明之经典;蔡伦造纸,推动人类文明新进程。“一纸传天下,莫不称蔡侯。”传承千年的“纸都”盛誉让耒阳人无比自豪。
. |& D( Z. X6 t" p) s       携两千年文明薪火传承,揽湖湘文化之精妙风华。近年来,耒阳市委、市政府按照“转型发展、人本发展、安全发展”的思路,提出“五年五十亿、五年进全国百强”的经济建设目标,以及“立足双六十、瞄准双八十、着眼双百”的大城市建设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2011年全市共完成GDP292.88亿元,增长14.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38亿元,增长14%,完成财政总收入22.63亿元,净增5.5亿元,增长32.10%,排名全省第五,是衡阳市第一个突破20亿元大关的县市。今年上半年,在煤矿停产重组的背景下,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取得了GDP实现137.32亿元,同比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7亿元,同比增长16.7%,完成财政总收入13.06亿元,同比增长13.26%的良好成绩,全市金融机构一般存款余额达到198.9亿元。* r6 o* f3 ?& \  r# i& F
        高歌低吟续旧章,浓墨重彩写新篇。着眼耒阳长远发展,市委、市政府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十二五”蓝图,举全市百万雄心,凝心聚力,改变“一煤独大”,实现耒阳转型发展的华丽转变,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着力建设实力耒阳、开放耒阳、生态耒阳、幸福耒阳。
6 V! k/ J2 t4 `       千年纸都,异彩纷呈。# |) y" }3 g7 |6 Y. ^) }& w
       民生先行,打造幸福耒阳
( L- t. z3 U% [. y0 e7 _7 ?0 F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年来,耒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民生至上,大力实施事关民生的各类项目,发展成果惠泽百姓。
7 P* x7 Z$ |0 N. k, {/ O       幸福耒阳,天天向上。2011年全市民生支出达22.58亿元,34项为民办实事全部或超额完成。投入涉农资金19.34亿元,发放惠农补贴2.49亿元,投入村级“一事一议”奖补资金达3428万元,全年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34项,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新增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等均走在全省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862元,分别较去年增长12.64%、19.66%。第二自来水厂实现供水,1020套廉租房已竣工792套,1000套公共租赁房已完成8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落实51项惠农政策性补贴项目,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处,敬老院实现乡镇全覆盖。连续三届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县)城”和“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县”等多项荣誉。
5 k+ m: V: Y9 R, E) k0 m* T  ~     “谈到民生问题,不能不谈发展,没有发展作为前提,民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市委书记唐文峰用这样一句话阐述发展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经济越是发展,越要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形势越是复杂,越要关注人民群众冷暖。近六年,耒阳共投入各项民生支出829224万元,每年均呈三位数增长态势。2011年民生支出225841万元,比2006年递增3.07倍。
+ H6 K" t! Q& K6 p& g' F" E& o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国首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财政支出300余万元为四类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免费参保,城乡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设立职业病防治基金,启动煤炭职业病防治工作;财政预算5100万元支持医改和新农合工作,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9.7%,城乡低保达8万人次,真正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目前,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7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100%动态清零。住房保障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建成廉租房792套、公租房70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784套;住房补贴发放户与实物配租在保户达5622户,住房公积金实现财政拨款单位全覆盖,基本形成了分层次、多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近3年来,耒阳新增就业人数3万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余人。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环境,从根本上保证了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惠民生。& P# S% c0 K; H. h8 j/ |2 h5 w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强市”战略优先实施,耒阳教育公平惠民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软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22所合格学校、68所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卫生惠民”全面开展,进一步完善和改造全市36个乡镇、办事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医务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家门口”看病就医提供最大便捷和优质服务。“民生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自去年9月份以来,耒阳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以及百岁老人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实施新型“五位一体”医疗救助,新的救助体系不设救助起付线,提高了封顶线,取消了救助门槛和病种限制,正成为全民医保外的又一“兜底”之举,让贫困患者有所医有所助,实现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参合、参保标准的全覆盖,全市4万余名贫困患者受益。今年初,又启动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首开全省县级市对尿毒症患者在农合报销基础上全部兜底的先河,让困难群体能够看得起病,得了大病能够得到救助。同时,在上级支持下,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以帮助解决相对弱势的农村困难群体改善生存和住房条件。三年来,全市有6000余户困难群众通过农村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 o; w( X4 H! n- t: m, \
       ——“幸福耒阳”指数进一步提高。围绕人民群众“过”得更加开心、“医”得更加安心、“食”得更加放心、“住”得更加顺心,投资创业者“投”得更加省心,市委、市政府建立和完善“平安耒阳”指标体系,加大整治,依法打击黑恶势力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今年4月5日,市委书记唐文峰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全市禁毒工作,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为契机,迅速组织开展了“禁毒百日会战”,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工作成效。: v3 b9 _( O" }
       民本耒阳,唱不尽幸福欢歌。
6 Y$ s1 H) E* f; \7 g       绿色崛起  建设生态耒阳) [; X1 E. Z5 L9 b9 ~9 x" A
       耒阳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全市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g! n% w& y0 P- H7 Z# V       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孰重孰轻?耒阳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城市观。“发展经济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耒阳政府职能部门践行的准则。为了保护环境,耒阳将很多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项目拒之门外,坚持“一票否决”制度,3年来,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20宗。. E7 c: N" t8 B- P2 ~7 V+ E
       百里飘香看油茶,碧野流金出耒水。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广大林农发展油茶产业,坚持多渠道投入,金融部门促油茶产业发展,走出了耒阳特色的发展之路。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油茶产业发展基金,并从煤炭相关税费中提取1元/吨,专门用于发展油茶产业。对新造油茶林,无偿提供油茶苗木,并分三年补助管抚费200元/亩,对新造油茶林100亩以上的大户,再追加20元/亩的一次性奖励,对良种嫁接技术改造视同新造予以补助;对垦复油茶林,每亩补助50元。近年市本级财政对油茶产业的投入累计达8000多万元。2009年,耒阳成功争取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农村信用社油茶林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湖南省唯一试点县,制定了《耒阳市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登记工作程序》,优先向种植大户和公司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010年,全市所有造林大户进行了林权抵押贷款,完成授信金额1.04亿元,发放抵押贷款390笔、7588万元。同时,充分利用贴息、担保等杠杆,鼓励银行扩大信贷,支持发展油茶产业。对规模公司和种植大户按1000元/亩的标准配置信贷资金,财政贴息3%;对规模公司发展油茶产业,担保公司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提供担保,全市各金融机构先后发放各项油茶产业贷款2亿多元。
5 S  ]4 H* D# q- U; L/ S1 R       市委、市政府坚持大力实施“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公司化运作”战略,加快土地流转,加大造林力度,全力振兴油茶产业。目前,全市油茶林面积达115万亩,年产油茶500万公斤,有油茶种植和加工企业40余个,带动70万农户致富,被确定为“全国油茶产业重点示范县”。
; K! w( `; A0 ~- J; h1 [2 e       如果说油茶产业正崛起为耒阳的脊梁,那么,生态农业正成为这一强壮脊梁的有力拳头。漫山遍野,瓜熟果红;山顶猪叫,山腰鸡鸣,山脚鱼跃池中。这是耒阳市哲桥镇石仙村彭家组的彭氏生态种养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平均每天有100多名游客前来采草莓、钓鱼。每年,仅草莓一项收入已超10万元,种养业毛收入1200万元,直接支付村民工资、土地租金就达500多万元,石仙村彭家组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
9 ?2 o# j5 n* [) B      在耒阳,像彭氏生态种养合作社的生态农业模式正慢慢成为一种趋势,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生态农业合作社已达120余个。生态农业,让传统的农业产业在耒阳风生水起,焕发出一片生机和活力。
, Q4 i' F9 s1 P% Z1 c9 q, Y. {3 }      “耒阳是一块上佳的西装面料,绝不能把它做成短裤。”市长蒋云良对于建设绿色生态耒阳有着自己的解读。依托“半城山色绕耒水”的自然资源优势,耒阳“组团式山水生态城市”的蓝图应运而生。城中西湖游园风光无限,“唯有蔡池双月美,夕阳斜照水东江”等古景重焕靓彩,千年万年的蔡伦竹海风景区风光无限,并晋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 [; I2 `8 X* D& G2 s+ o% ~      2010年,耒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评审。整个公园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11公里,总面积3597.6公顷。耒水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对保护耒水湿地,确保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水量,保证湘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有效保护耒水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满足耒阳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I& G% o& q% D+ Z& o1 v6 S' C
     “经济与生态齐飞,崛起共海天一色”。这是耒阳的真实写照。耒阳绿色崛起,正在进行中……
3 m0 C) \- z' Z  [$ h7 s% B$ f3 }       宜居宜业  塑造魅力耒阳
! O+ \4 m* _  j- q& `/ `# V1 o& }       宋代诗人程师孟曾写道:“移官远过耒阳西,好景重重合尽题”。今天的耒阳,正在续写古人诗意生活的新篇章。
5 C, c5 e- z6 {  m       20多年前,耒阳市城区面积仅7平方公里,人口不过8万,是一座“点燃一支烟,绕城走一圈”的古城。经过历届政府的努力,城市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面积达44平方公里,人口45万,城市“长”大了5倍,成为全省最大的县级城市。
6 d2 P8 j4 x( K4 W6 n    市长蒋云良感慨地说:“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是耒阳改革开放30年巨大变化的缩影,更是140万耒阳百姓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最直观的感受。”) H; s- e4 W: K7 }6 t9 W
       为打造宜居宜业之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和谐惠民”,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视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市财政安排奖补引导资金2000万元,城镇化率达47.31%,稳居全省县级城市之首。城市建设加快提速,城市设施不断完善,新建续建基础设施项目12个,完成投资5.43亿元,新建西湖南路等3条干道,提高改造高速公路联络线二期、五一西路、群英路等8条干道;第二水厂建成供水,城区用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区主截污管道完成工程量50%以上,建成绿地面积1231公顷,完成50条背街小巷“三化”工程改造,城区主干道路沿石、道板砖完成更换。20多个高层高档住宅小区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品位进一步提升。目前,耒阳城区已形成“六纵六横”的大路网,其中30米宽、5公里长的道路有6条,道路总面积达203.6万平方米。
% X6 j, z8 S. q      耒阳利用高速公路联络线,开始了“北扩东移”的战略。在沿高速公路联络线两侧的10平方公里范围内,倾力建设了经济开发区、东江工业园区、五里牌新区,形成了庞大的城市左翼雏形。“北扩东移”形成“一河两岸”的发展格局,让城市扩大了十几平方公里。
% ~" E- r* x5 \8 K# H/ X7 X" q$ ?      实施“西拓南提”的城市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抓住武广客运专线设立新耒阳站的历史机遇,建设武广耒阳新城。武广新城为耒阳城市实现“膀大”,“南提”金南半岛让耒阳城市实现“腰圆”的目标。
. I2 d8 M2 D  M. u4 `/ W      2007年,耒阳市确定为“城市绿化年”。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埋头苦干三年,把耒阳市创建成为“适宜于居住、适宜于创业、适宜于旅游”的省级园林城市。当年,耒阳市财政斥资500万元用于公共绿地建设,以保证道路、景点等绿化项目提质扩面的实施。. c( `1 D% Z2 F& D; r% P
      ——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老城区改造。三年来,共改造“城中村”10余处,改造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昔日的“闹市乡村”成了城市建设的“新星”。“社区负责、财政补偿”,大力改造城市背街小巷。投资220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背街小巷“三化”(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对西湖社区小道等20余条小巷进行了升级改造,一条条坑洼不平的“羊肠小道”呈现出了路平、树绿、灯亮的靓丽新貌,全市背街小巷的硬化率、亮化率均达到100%,绿化率达到95%。$ x8 e% x6 q0 Q% O: n2 q! @
       ——多措并举,提质改造城市配套基础设施。近三年,耒阳市投入1300余万元,对城建开发中因多种原因而形成的“断头路”,因路制宜,采取市场运作、以地置换、财政全额投入等多种办法实施打通,使全市城市“血管”彻底消除了“血栓”症状,车辆行人畅通无阻。投入1.2亿元,改造下水道3400米,清疏下水道2.5万米,更换人行道道板砖5万余平方米,铺装人行道道板砖12万余平方米,新装路灯1200盏,维修更换灯具1.8万余盏。% x! Z8 W/ m+ u, q
      ——倾尽全力,缓解城市教育发展瓶颈。近四年来,耒阳市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扩容改造、整合城区学校近20所,新增学位2200多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就学难问题。同时,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于2009年启动了实验初中建设工程,为推动工程建设又快又好进行,2010年底,刚刚上任的耒阳市市长蒋云良主动请缨担当总指挥长,多次亲临现场办公。经过各级努力,今年9月,试验中学顺利开学,学校占地面积179亩,总建筑面积35770平方米。" x0 @! q; j9 n! h4 ?$ W
       竹香沁满城,彩蝶衔香飞,一江水,绕过半城美。“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古人的居住理想,如今在耒阳触手可及。* v8 O5 W3 W; r
       传承文明  唱响文化耒阳
3 }0 ]1 n6 R7 \; p3 v       一耒耕千年,一纸天下传。
7 M  m, X; v; s! ?1 I       悠悠耒水传承着千年文明。市委书记唐文峰认为,耒阳文化,也就是农耕文化和“纸”文化要发展,要有卖点,就要立足“文化耒阳”,突出传承和创新;立足“务实耒阳”,突出为民和实效;立足“厚重耒阳”,突出做大和做强。- z) ^- _7 n$ ~8 k% z
       耒阳文化设施建设起点高、蓝图大、设想远。近10年来投入3.6亿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形成了五馆、六园、六广场、两中心的格局。7 ]; Y* X6 D' k% ~+ T# n) Z
       ——建设湖南省五个优秀文化广场之一——耒阳市发明家广场。广场总投入6000万元,规划用地面积340亩。突出了崇尚科学、传承文明的主题,打造成为了旅游、休闲、娱乐、集会的多功能市民文化广场。
) `" _7 u- F, o4 d$ `" }       ——建设了全国3A级旅游景点——蔡伦纪念园。园区占地116亩,总投入1.4亿元,园区内蔡侯祠(蔡伦纪念馆)为全国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伦故里景区入选“新潇湘八景”。  N9 p3 L* ?9 L' e) L
      ——建设了迄今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具特色的主题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馆藏藏品697件,生动再现了从神农创耒至今,农耕文化的由来和发展,揭示了耒阳与中华始祖神农氏的渊源。
* }; x! V/ K/ q9 K8 ?+ M# e4 J# M        ——建设了我国第一家全面展示蔡伦造纸文化的专业纸博物馆——耒阳蔡伦纸博物馆。馆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1100多万元,充分展现了造纸术向世界传播、推广与应用的价值与魅力。: _! d3 P8 D$ B9 Y2 O) `+ N
       ——打造文化产业新格局。成功开办了“杜陵书院大讲坛”,提出以突出“白色”纸资源为代表的古文化资源,通过拍摄大型电视剧《蔡伦传奇》,举办蔡伦造纸文化旅游节,打造耒阳文化产业链,着力提升耒阳知名度。今年9月20日下午3点,由耒阳市委宣传部、长沙鼎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电影《童年》,在耒阳潇湘国际电影城举行首映式。这是一部在耒阳全程取景的电影。作为耒阳首次拍摄的高规格主流影片,既是耒阳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也是耒阳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具体体现,更是耒阳推进经济转型,进军文化产业的一次有益尝试,为建设文化强市增加了新内涵。
3 I3 N" h; ~6 U# l4 }0 V1 Y0 P       群众文化,唱响耒阳风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协会带动,群众参与”,让先进文化覆盖到全市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人都是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今年以来,在发明家广场、神农广场等公共场所,组织大型演出20余场次,观众达60余万人。0 o8 n) c0 i4 r: e, Z
       民生文化,惠及耒阳大众。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民生文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障、促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农家书屋建设经验全国推介,全市626家农家书屋纳入中央投资建设项目,200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耒阳市首批农家书屋建设验收,给予了充分肯定。乡镇文化站全省首屈一指,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总量共31家,均申报并列入国家投资建设项目。
, C5 V! q  d+ n' q, j       从农耕文化最早的文明发祥地,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再到今天的幸福家园、生态宜居之城,耒阳正以开放、文明、大气磅礴的姿态,在一个崭新的时代里,创造着另一个传奇。
* H+ w  e4 t$ u. J5 X       已越关山,再眺群峰。未来的耒阳,将是一个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更加优美的现代化魅力城邦!
! D" R8 I! l, A6 c$ ~6 f#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影子 发表于 2012-10-18 10:35: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汽车服务之家 发表于 2012-10-18 10: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哪位耒阳普遍百姓从中得到了上面所说的实际效果,在耒阳生活了哪么多年,没有感觉生活的变化,道是感觉社会越来越不公,做苦力的打拼一生,到死了家人得个重病却治不起,可经常看到一些官员的家人和子女,年龄少工作时间短,却开高级小车住电梯房,数字还在害死几代中国普遍百姓,可耻的官员为了自己的前程,不管普遍百姓的死活,只要一时的政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糊涂到死 发表于 2012-10-18 14: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服务之家 发表于 2012-10-18 10:42 $ S: Z- W6 F9 S+ S
请问哪位耒阳普遍百姓从中得到了上面所说的实际效果,在耒阳生活了哪么多年,没有感觉生活的变化,道是感觉 ...

. D8 R3 R( b# M! ?( M,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睡到自然醒 发表于 2012-10-18 15: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说,作品真是写得好,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速印机 发表于 2012-10-18 18: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的马屁文章……* p0 B- [; q7 m( k  {9 ]# d$ N  z
自说自夸,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贵族 发表于 2012-10-20 07: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浏览,激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