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和财富 问今天的中国,哪里人的幸福指数最高?答案是县城的上班一族。而幸福指数最低的,恰好是大都市白领精英层。 智慧与财富并不必然给人带来心灵的快乐,这一点在今天已经没有什么非议。道家的老子,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他这样结论:巧者劳,智者忧。是说,心灵手巧的人,一生注定是个劳苦命;聪明智慧的人,一生注定是个忧愁命。老子本意,人不要巧,不要劳,也就是不做事。他的理想,是人回到纯粹原始的自然状态,含哺鼓腹,悠哉悠哉。按庄子的话说,叫“上如标枝,民如野鹿”。老百姓像野鹿一样,每天可以自由四处奔跑,想吃有青草,想喝有湖水,无天管,无地收,这自然叫人神往。虽然这只是一种理想,事实根本无法做到,但能够想想,对大都市白领精英也是一种心理安慰。 人的一生,不管你如何转悠,到最后都会用其所长。古人说:文死谏,武死战。正是这个意思。人只会死在自己的职位上,死在自己的长处上:只要你心灵手巧,这一才能就会让你一生劳苦,躲避都不能及;只要你聪明智慧,这一天赋都会让你一生陷入思索,直到头发花白,牙齿掉光。 不能说巧者与智者的心灵有更多自由,因为心灵手巧与聪明智慧在给你带来许多的同时,会让你付出同样或者更多。痛苦的哲学家等于快乐的猪。是说世界最聪明的脑袋,没有许多世俗的烦恼,但最昂贵的代价,就是陷入彻底孤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快乐的猪自然是肤浅的快乐,生死都可以齐一,正因为如此,所以无意识的猪,他在生死的过渡之间,痛苦是很小的。意识不到的死亡,虽然也是死亡,本身也是庄子说的“方生方死”。换上佛家的话:心外无物。猪没意识到痛苦,就不可能如哲学家痛苦。 人的每一个行动,有回报必然有代价,而不存在没有代价的回报。 一个聪明的社会活动家,他生命力蓬勃澎湃,能力卓越,既巧又智,他的作为,就是不停地发起社会运动。 运动有破有立,但解决一个问题,必然又产生新问题,问题解决越多,则新问题必然越多。自然法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循环。这样不停歇的运动,如果不出意外,他会陷身运动之中,及其年老,欲罢不得,抽手不能,最后劳苦奔波,心力憔悴,轰然坍塌于自己凭巧智而发起的运动中。 一个人纵然有天大的理想,如果过程之中,他常常陷入身不由己,心灵自由便无从谈起。唐朝有个诗人叫罗隐,他写诗这样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如果运去之时,理想反而渐行渐远,那就岂止不是自由,反而是一种痛惜。 世界事情,充满了辩证法。喜剧中隐含了悲剧,悲剧中同时有喜剧,悲喜相互交替、循环,悲可以成喜,喜可以化悲。所以:不存在绝对的强者,不存在绝对的弱者。强与弱,始终在交替中波动。 强者如山,一旦动摇,则天崩地裂,毁灭于一旦。弱者如水,它永远处在低处,就这样安静恬然,千秋万代不变。 正是看穿了强者这一性格存在的悲剧因子,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才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式。意思很明白:人要知道什么是雄强的,但是却安守雌伏柔弱,让自己成为利于天下的溪水。而柔弱的水,是最强大的东西:一方面,水利万物而不争;另一方面,水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一个真正的强者,他都会让自己近于水,近于土地。否则虽巍峨参天,但时刻处风雨飘摇。 正因为强弱都要有代价,转化也有代价,强者的自由及不自由,并不多于弱者的自由及不自由。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人生仿佛永远存在一个天平。即它不可能让谁获得多一点,也绝不至于让谁失去多一点。 得到的总会在某个地方失去,失去的又将在某个地方获得。 中国民间俗话,叫赌场得意、情场失意;情场失意、赌场得意,似乎概括了这个道理。反正人生是要缺,不会让你满。器满则溢,叫月盈则亏。所以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任何的获得,总要付出代价。退一万步,哪怕你中了彩票暴得千万,也要让你承担被绑架之忧,要承受暴喜之压,要承载社会公益之托。忧愁、压力、责任同时扑来,它不可能让你好全。 事实人生哪有那么好运。人无论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漂亮是丑陋,是出身名门还是寒家,世界给他的,世界夺他的,计算着来去,总还是平的。 为了说明白这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失终平衡”的自然法则,我们看这一结论,一样见之于动物世界。 在动物世界,无可回避的事实,是狮子围杀水牛。 是自然法则让狮子围杀水牛成为必然。他们只是有着不一样的生存道路:牧草是水牛的全部生存资源,水牛是狮子的一种生存资源。 比较而言,作为狮子食物资源的水牛,对于作为水牛食物资源的牧草。最大区别,前者是动的,后者是静的。 以静止的资源做食物,要养活自己,只需勤快就够了。这是简单的体力活,不需要任何吃草的技术。水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起早贪黑、拼命吃草,足以生存。 对于以动态水牛作食物的狮子,他们光靠勤快、四肢发达,那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要有智谋,能够精确地计算,知道怎么抓住时机,在瞬间爆发。否则就会饿死。事实上,狮子围杀水牛,每次速度、队形的把控,都有几何意义上的精确。 长此以往,用进废退,基因遗传,水牛的四肢日益发达,头脑也日益简单。狮子的四肢日益发达,头脑也日益发达。于是他们在围杀与反围杀中,达成了某种生态平衡。 他们的子孙后代,根据这一法则,世世代代,重复演绎他们的故事。 如果以为,这场生存的竞争游戏中水牛处于失,处于亏,处于不自由,那就谬误得远。事实上,相对于狮子的机关算尽,水牛易得之食,是得、是盈;水牛的资源牧草丰富,它可以四处为家,随处即安然享受大自然赋予的自由;狮子以水牛为食物,这是一种紧俏稀缺的资源,而且水牛会群起而对抗,狮子每获得水牛,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历险。高代价与高风险之外,它还要面临对手的竞争,以及外来夺食者的挑战。包括抢食时被鬣狗反捕杀,丢掉自己的小命。 当大地葱茏,他们家族茂盛,当土地干涸,他们食物缺乏,相继而死。如果说狮子相对水牛,是胜利的红方,那么结论依然浅薄。 在自然法则面前,它们都一齐渺小,而且都得乖乖地顺从。必须看到的事实是:蠢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水牛,其种群的数量,包括其适应自然的能力,都远在精明、头脑与四肢同样发达的狮子之上。 结论是:水牛比狮子更适应在地球生存。狮子如以为自己聪明而机灵的计算,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了不得的成就,那其实就显得幼稚与荒唐了。自然法则面前,狮子只是一个维持生态平衡的工具,比如它们永远不可能凭借自身之力,依靠自身的意志,将水牛群从地球上彻底端掉。狮子的家族,没有这个自由。 比狮子再强大的动物,自然法则给他凶悍无比的力,也给它最残酷淋漓的惩罚,让它断子绝孙,比如恐龙。 同处在自然法则之中,人类将自己划出了动物界,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无疑是人类社会的写实与缩影。 自然之中,大小万事都逃不了的,就是有所得,有所失,无所得,无所失;盈亏有数,盈中必有亏,亏后必有盈;不得不盈,固然无自由,但一身轻松,乐得自由,既得又盈,则被有物之自由,但又被物之自由所困,反有不自由。 明白了这些,我们也就知道,在今天这个欲望四溢的时代,人真正最大的幸福,就是能一直做自己开心快乐的事情。道理很简单,“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失终平衡”。 得失终平衡,不是叫人无为。绝对的无为,就是无失,无失必无得,无失无得,就是死后的状态。但它给我们的启发,兴趣所在,这是唯一永远不会欺骗你的幸福。如果你去羡慕财富,你得要有失去自由、承受更大痛苦的能力。如果你获得财富,仅仅是为了与人攀比,而不是将财富当成乐趣所在,人生终极价值所归,那么即使你腰缠万贯,它对你也毫无意义。你为了赢得巨大的财富,却付出了全部自由、幸福的代价。这种得失虽然对等,但于你是双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