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78216|回复: 8
收起左侧

政府报告让人们看到变化中的中国

此生我不负妳 发表于 2013-3-8 10: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很多数字,让人们看到一个变化的中国。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与“城镇化”有关的一组数字。我国的城镇化是世界最多人口的城镇化。仅此观之,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二是有关自由迁徙的户籍等政策的逐步调整,公平的“城门”在制度层面逐渐打开。
" d+ g, S, w- ^7 M: H' D. M       城镇化不等于“圈地”,更不等于“造城”,最关键的还是进城人口的权益市民化。就此而言,我们还得接受以下这个数据: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7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36亿人。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恐怕还要再等等“市民化”的进程。 / |8 Y5 g2 l& X1 s3 h) ]
国家层面的数字难免是抽象的,比如财政预算、赤字,但仍与每个人的权利、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每个人大代表必须理解它,尽责审查它,达到行使“最高权力”的目的。
. [$ m; J! }0 N/ W       面对这种宏大数字,公众包括人大代表的一个主要困境是“看不懂”,原因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预算部门没有考虑到人大代表审查以及公众了解的需要,把它弄得很高深。另一方面是人大代表本身知识储备不够,有的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掌握,要看懂被圈内视为“一门学问”的预算报告,自然会感到吃力。
* V; }. l! j' A2 X  Y       但看懂预算报告是人大代表的责任所在,审查与批准预算是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人大代表必须代表人民把好这个关。公众在这方面也负有监督之责。看懂抽象的数字是可能的,再宏大的数字也都源于一笔笔的具体支出。预算编制部门有义务让大家看明白,起码让人大代表对政府预算有一本明白账。
; u- T' S' ?: ?, G( Y       GDP、CPI、PM2.5、城镇化率……这些“数字”对普通人而言,由陌生变熟悉,一方面传递了政务透明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着老百姓越来越关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公共事务。以前,很多数据是秘而不宣的,现在却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等渠道,定期、制度化公开了。而我们也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围观”的改变,甚至很多人还慢慢升级,有了“内行看门道”的意思。 8 y5 R3 m4 x- p# ]# U! W- o
       很多“数字”与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只有专家、学者敢于评说解读这些数字;如今,普罗大众也有了琢磨“数字”背后涵义的能力。当我们对一些数字越来越熟悉,便意味着多了一份解读和发声的能力。 ; g6 O5 t$ d% T
      其实,民众数字解读能力的提高,也对职能部门的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有些职能部门曾发布的前后矛盾的数据,过去可能不会引发关注,但现在,媒体和公众都能发现其中的荒谬。在此语境下,统计者必须拿出诚意,以更专业化的工作,为社会提供靠谱、准确的数据。/ j  a( m: B9 p$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正能量 发表于 2013-3-8 11: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步是进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淡泊 发表于 2013-3-8 14: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当然在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人们的行为也在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戴眼识人 发表于 2013-3-8 15: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在变化,但有的几十年了还是没有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湘耒王子 发表于 2013-3-8 15: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变化,看着变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美雨 发表于 2013-3-8 15: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在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居家女人 发表于 2013-3-11 11: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变化,更有说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翁法哥 发表于 2013-3-11 1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两会,令人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自由自在 发表于 2013-3-11 12: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城镇化好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