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849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各部门都要自觉行动,限期完成职能转变各项任务,绝不能‘换汤不换药’。”国务院针对新一轮机构改革敲响警钟。机构改革有哪些“换汤不换药”的怪象?记者进行采访梳理。
- f5 N6 Q( c% _8 K/ q( S6 K# F( m
怪象一& Q& v- n$ k2 i/ \7 ?
2 E4 ` J8 p( O# |' e; F
改出一批吃财政饭的闲人) l6 j' U; z, S$ [# L
+ K( X* [. k* |+ Z: o- ?/ [6 O
机构改革中的人员编制,向来是“增易减难”,一些地方经过多次机构改革后,多出了一批巡视员、调研员、×长助理,他们虽然“退居二线”,“巡视员满天飞”,“调研员不调研”,但工资、待遇一分不少。
: l _. b4 X: M3 L: m. W6 f7 v( `
某省于2009年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部门设置由原来的58个减少为47个,精简比例为19%,然而这些部门的公务员编制未有减少,不再任领导干部待遇却不变。一些原厅局级、处级领导,现在不再担任实职,到干部没有配满的单位,担任巡视员或督察员,没有人因机构改革而“下岗”。
0 b" m/ `0 G' ?, h9 c
5 D! i0 S; s% R$ M. N怪象二
, a8 x" t! m1 M
* k% [5 ?4 Z& Z少了正式工多了“临时工”
8 P9 i* R) ^8 t% T
% U* n0 ?* B' D1 w, Q一些地方改革,编制减少了,“正式工”精简了,但“临时工”队伍却越来越庞大。某大城市一位局长告诉记者,目前局里有200多个编制,临时工50人。东部沿海一县的农业局则更夸张,正式编制只有40个,但“临时工”有100多。
* K; r1 S& H6 _7 }6 a! h
9 ?; j" l6 z |+ F5 A. V( C# R P在特定情况下,“临时工”还成为政府的“挡箭牌”。比如,辽宁西丰县委书记日前涉嫌违规坐豪车、套用武警部队假车牌,而书记事后回应称“司机只是临时工,已主动辞职”。
& I& s/ }5 Z' L
\, s$ _ [$ n3 ?政府机构改革需将应该剥离的职能真正转移给市场和社会,政府的“临时工”应转变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正式工”。( }: z3 c0 `/ o/ B
6 W$ y9 Y3 b* [! O/ n: {$ b
怪象三
) x& k5 h5 f; e8 |0 Y$ c N; Z$ j; K9 v9 p2 O6 X
以“改革”之名行“涨价”之实
- g# _/ D- d" J! M
2 a1 U5 N3 {6 ~! f" m2 }/ T% N披着改革的外衣进行的收权,使涨价几乎成为必然。
7 Y1 h+ | v' C/ J) v! A7 w# v* F! o3 N9 u$ @
200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成立区域电网等实现输配分开,建立电力市场。但多年后电网公司成了“巨无霸”,电价被牢牢把住,所谓“听证会”沦为“听涨会”。人们为铁道部改革叫好,但普遍担心火车票借机涨价。机构改革不能成为产品涨价、借机“分肥”的机遇。9 }4 l/ [# [" X" g- [8 ^
& g: M+ @1 |+ v& G$ j
怪象四2 u0 X; r, `+ \( @. H4 l% S
* E" E* ]! G' }/ B9 S$ V4 }
明放暗收、小放大收
7 @; m9 g( B: @( t: k* F4 I6 g( `$ k4 `0 N6 F( m. ]
国家三令五申减少行政审批,但一些地方政府却有“加码”嫌疑。
2 w% o& }- L; K, C" o7 i6 z! ]
& P/ z$ S( e' G3 H3 X: h. m%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曾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在当前阶段,审批越来越多,眼前最迫切的是行政改革,减少审批。
0 I5 `& D8 X& n0 v& A( Y1 C5 I
5 v4 y- ^1 ^$ h6 y. _. X0 @有专家也担心,改革后部门权力更加集中,原来只是一只手,现在成了“千手观音”。
$ ?: }3 }- o1 @ |, Y/ S. g4 s% _2 [: E9 M6 z$ t
政府能不能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能不能做到多放“事前审批”?应对机构改革进程及时进行评估、监督和完善。2 ^. v; ^2 b5 f. _. u5 _8 f1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