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耒阳新闻网0 h, C+ W: U2 }
耒水千载清如许,只洗青山不洗人。 如今的耒阳农村,在经历过环境整治的阵阵风雨后,如同出浴美人,踏着彩虹,翩翩而来•••••• 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以前人说“我们的故乡正在沦陷”,环境“脏差乱”的老毛病如同寄生虫般,侵蚀在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但如今,市委市政府毅然决然,拿出“敢叫日月换新颜”的气魄,从上至下,狠抓农村环境整治。突围农村,更像一道利刃,挥指31乡镇。 那么,大美新农村是如何开始它的嬗变之程?在这万物生长的盎然春季,记者寻其轨迹•••••• “脏差乱”:农村“空巢”酿成“苦果” 在儿时的回忆里,垃圾总是倒在屋前的沼气坑里,猪牛大粪是肥土最美的材料,山上的杂草杂树捡回来烧一桌可口的饭菜••••••农村没有垃圾,只有可利用的“宝贝”。 而数十年后,打工潮、城市化席卷而来。更有“二代农民工”家族迁徙,让田野的绿色渐然失葱。和其他很多农村一样,我们的家乡逐渐空壳化、空心化。早些年,很多青壮年甚至未成年人在打工潮的席卷下,纷纷外出打工。之后,这些在沿海大城市找不到归宿的“二代农民工”又纷纷返回故土。他们有了积蓄,掌握了技术,加之深受城市影响,习惯了“城里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于是转而规模迁移,有的进城,有的迁入条件更好的“他乡”。 有这样一组数据,我市140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过百万,但真正驻守家园的农村人却不到40万,外出务工却已赶超40万,还有20余万农村人挤进城区,以至于原本只能容纳40万人口的碗口大的城区异常膨胀,扩城拓城,制定 “双六十”战略一时间摆在了市委市政府的门案上。 “故乡被沦陷”的说法多少有些抒情意味,尽管它可能涉及到社会流动的某些横截面,比如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大量荒芜的土地、无所依靠的老人、孤单的留守儿童、堆积如山的垃圾以及零星的犬吠。此类画像呈现出我市当下乡村的普遍生态。所以,农村环境整治的根源在哪里?不仅仅是垃圾粪便、污水杂草,彻底的说是扭转“被边缘化”。 值得欣喜的是,市委市政府也看到了这一点,鼓励农村人回乡创业、农村户口免费培训技能、培植“大户”理念,引进“公司+农户”新农业模式等等,从“治本”角度解决这一问题,开展“三改四清”农村环境大整治,从“治标”角度缓解农村环境的具体矛盾。 “大变脸”:还他一个绿美亮净 一提起“美丽的乡村”,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想到的是新鲜的蔬果、空气,还有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气息。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纵深推进,农村已经不再是一片净土,北风吹、煤尘扬,垃圾堵路、圩集脏•••••• 年初,记者在新春走访时调查发现部分村的村民图一时方便,喜欢把生活垃圾倾倒在河床、村口,比起村里指定的垃圾池,可以用“山”和“丘”作对比。今年2月,农办督查人员几次明察暗访,曝光了大市花坪村、马水乡合江村等20多处垃圾成片成线。调查员谢光飞把他所见所闻如是描绘,“现在农村环境虽有好转,但还有部分乡村存在垃圾随处乱丢,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村中河沟污水横流等现象。更令人堪忧的是,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断渗入,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 其实,这只是我市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前的一个缩影,一个小小的村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农村垃圾与“美丽乡村”的形象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也反映出治理农村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然而,在“农村环境整治”活动中排名靠前的南阳,经过近一年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置身于南阳田心村的角角落落,路边干净整洁,道路平坦宽阔,偶有树木摇曳生姿,空气清新宜人,村民健身娱乐笑开颜,风光如诗如画。记者几番打听,原来今年,南阳镇抢抓全市农村环境整治时机,针对自身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无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等突出的问题,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对村民和保洁员实施“以奖代补”和“以奖促治”方法,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指导,以村组为单位,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的农村环境整治格局,变脏乱臭的“老大难”为和风日丽新容貌。 据有效统计,去年全市共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新建和完善,共建垃圾池、垃圾箱2万余个,仅一个村配备新卫生保洁员5-10名,覆盖率100%。为农村环境卫生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保证。 我们有能力把城市越建越美,越建越“宜居”,那我们为什么没能力还农村一个绿美亮净呢?地面上的垃圾可以集中掩埋,不向河里的流水倾倒污染物,循环利用生物资源••••••垃圾山都可以变“文化广场”,更何况只是还农村一个绿水青山、碧瓦蓝天的真本面貌。 新机制:上下一心 重拳出击 一首好曲,一种乐器无法完美演绎。如果说唱响农村环境整治这支“老大难”的曲子,单靠一两个干部、或三五个保洁员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如何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中有这么一条:“宣传到位”。三顺办事处就开了个好头,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和机制,完善制度,宣传到位。同时,根据平时工作的运行实际情况对各项制度进行了更合理的完善,使得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制度上有了强力的保证。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宣传真正走入人心,累计出动宣传30余次,各村共张贴标语横幅300余幅,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营造出浓厚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氛围,并花真金白银,奖励100-400元不等的兑奖制度,调动“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潮中。 “我们村不光修了垃圾池,现在又安上了这么好的垃圾箱,一出门就有地方倒垃圾。这块就是我包的,倒到别处会被人指责的”村民段阿姨一边把垃圾扔进路旁那个宽大的垃圾池内,一边告诉笔者。谁的地盘谁做主,各扫门前雪。目前,我市大部分村镇实行环境卫生“三包”,对“包”了的保洁员实行百分制考核,抽调专门人员对环境卫生进行全天候巡查监管,并印发村级环境卫生督查通知,及时在全镇范围内通报检查情况。段阿姨告诉记者,要是被通报了,罚钱不说,真的好丢脸! 大力度、高标准,是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环境整治在规格上的定位。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工作的实施和检查、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论是从大方向,还是细节,在投石摸河的过程中,新机制日趋完善,美丽的希望,正步步靠拢。 但是,部分乡镇还有些“毛病”,具体表现在保洁队伍具有临时性、抽调性,且队伍的待遇、管理不到位,保洁工作不能日常化等等。另外,也不排除部分乡镇河道漂浮物等难管区域的清洁。但这一切在农村办督导组的眼中,归根结底就是管辖区党政领导不够重视。因此,今年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又出新规,指明该项工作将挂钩经济,进行干部考核。 值得欣喜的是,从农村办传来的最新消息,一个着眼全市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方案正在酝酿。市委市政府将取经“攸县经验”,试点建设多个“美丽乡村”,使生态农业、农业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等得到广泛应用。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绿美亮净”就是浴后新村最生动的注解,而“大美新村”就是我市农业农村最响亮的品牌。[作者: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