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09858|回复: 2
收起左侧

五四运动闯将匡互生

老兵 发表于 2013-5-5 18: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U- a8 w8 Y/ [匡互生
北京高师参加五四运动学生合影。

7 ?! M# F' g6 {" \% \' b3 R  5月2日,偶然看到一摞民国十年的《北京大学日刊》,发现其中连续好几次刊登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的招聘广告。广告文字不长,转述如下:
7 ]; X) M# ]# i  q) @% f; w  u. X
$ V/ {, n. z- Z* \9 B  “现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长)要聘一位本校毕业的,品行端方、思想新颖的,对于语体文有最好的研究的,国学根底很雄厚的同学去当国文教员。每周教课不过十四小时,月薪八十元,预支旅费二十元。本校同学如有愿意就席者,务请即来东条洪字九号接洽为盼。”
% h3 Z' o- x2 u5 ?  这张广告有很多民国时期的信息,其中之一是:一师曾在中国最好的大学招聘本科毕业生。但几乎同时,作为一师本校毕业的中专生,**成为师范部的国文教师,这其实是破格了。主持这次招聘,慧眼识珠、力排众议的是,当时实际负责学校日常校务的教务主任匡互生…… 壹 “五四”运动中,打进赵家楼第一人, C" d# @/ j8 D& L$ T9 R
  说起这个匡主任,可是一位大有来头的人物。! U2 p( I, E( p4 X
  他是湖南邵东县廉桥镇人,个子不高,但很结实,因从小学过武术,练得一身好功夫。他豪侠仗义,膂力过人,据说用手能把弯的铁门扣捏直。他聪明勤奋,中学在长沙的邵阳驻省中学堂和著名的岳云中学就读,1915年考入北京高师(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先预科,后入数理部本科。
; j4 `2 h2 g! [3 |8 @# n* |, D8 ?7 c1 d% w  1919年“五四”那天,他喊着口号,走在爱国学生队伍最前面。游行队伍行进到赵家楼曹汝霖家大门外时,只见大门紧闭,院墙高耸,众人都不知再往何处游了。匡互生看见大门旁有一扇镶着玻璃的小窗,连忙跑过去,一拳打碎玻璃,两步就踩着窗沿跨上高高的围墙,在满院持枪护卫的惊诧眼光中,跳进院子,打开大门,迎进蜂拥而至的学生队伍。4 B' D2 [, m8 F3 [5 ~. C8 X
  有护卫企图阻挠他,他只用脚随便一扫,那护卫就倒在地上。然后,他率先冲进曹的卧室,扯下厚重的窗帘,拿出火柴,点燃大火——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故事,匡互生成为一号男主角,一时家喻户晓。
/ ]5 U$ F4 p; f9 I3 s9 q- O* d, V% X 贰 私下找赵恒惕借五颗炸弹,准备给张敬尧享用
0 ~& v; w7 p0 f; ^  这年夏天,匡互生毕业回到长沙,到楚怡小学任教。在这里,他认识了**,而**早就对他有所耳闻,两人英雄相惜,互为知己,一起办文化书社。所以,当他第二年到一师当了教务主任后,就修改招聘章程,极力提议要聘用天才**,使**成为一师当时唯一一位未读过大学的教员。0 n8 G1 r/ L) Q% Q
  在楚怡,匡互生差点又干成一件很血性的事。1918年,安徽军阀张敬尧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湖南的督军,他在湖南任上几年,杀人、走私、重税、贩毒,搜刮民脂民膏,无恶不作,把湖南人搞得苦不堪言。大家对他恨之入骨,后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领导的新民学会是其中的主要力量,匡回湘后,自然也成了驱张的积极分子。他想得很简单,与其这样上北京请愿,到上海、广州等地寻求支持,造社会舆论,不如一下了结张的性命。于是,他找到当时湖南的军政长官赵恒惕,要借五颗炸弹用用。赵秉承“湘人救湘之谋,天经地义”的原则,痛快地答应了。炸弹借来后,作为效果测试,匡先行炸掉了一颗,留着四颗准备给张督军享用。不过,在全国各方力量的高压下,张敬尧撤离湖南,驱张运动取得胜利,匡先生只得把剩下的炸弹还回去,否则,他又将成为另一故事的男一号。
: A- I2 i+ N; I) S' v, m- U  其实,历史上对匡互生的最高评价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值得纪传的人物”(周予同语)。教育,才是他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 O) X% n0 \, \& {1 K; L7 [$ {
  他在一师当教务主任,国文教员出身的校长易培基很忙,是省长公署秘书长,又是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行政兼职一大堆,校务就放心地撂给了匡主任。这个时期,省立一师进行了奠定后来成为名校基础、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具体操作者就是匡互生。
# s- O8 i- e1 I( k/ E; y/ K叁 巴金说:“我把他(指匡)
8 Y/ c4 J. m+ e6 q9 f& E- C  当作照亮我前进道路的  一盏灯……”4 Q" V, O( [" e8 T
  1924年,匡互生到浙江,加盟位于上虞的春晖中学。这所学校,凭借校长经亨颐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办学方式,以及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等星光熠熠的名字,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成功的个案。  当时,匡先生是这里受人尊重的训育主任,校领导班子的核心。这所只存在了两年的中学,几十年后,随着教改的深入,重新回到教育研究者们的视野,有兴趣者纷至沓来,不能不说是奇迹。$ d" s9 w: w# B8 ?$ }# O5 Q
  后来因为学校发展,匡先生带着一群渴望实现教育理想、谦逊、有勇气、有担当品质的教师到了上海,创办了立达学园(现在的上海松江三中)。  这些师资很了不得,丰子恺、夏丏尊、朱自清、叶圣陶、陈望道、沈雁冰、郑振铎、朱光潜、徐悲鸿等等,随便列一个出来,都是大师级人物。还有,孤傲的李叔同欣然帮他们写校歌,鲁迅空闲时非常愿意来校园看看,或是来讲演,或是来参观学生的作业展览。巴金则写文章说:“我把他(指匡)当作照亮我前进道路的一盏灯……”/ N" C! ~7 G9 U6 Y: @* v; j3 }
肆 “我哪有钱吃这样贵的东西!钱是学校需要的”; f' `8 K% a0 Y/ V! d+ N/ N' H
  这盏照亮别人的灯,其实生活很寒酸。为筹措办学资金,他从上海搭乘一艘人货两运的海轮,在闹哄哄、臭哄哄的统舱里睡了几晚到了北京。他先找到著名的语言学家、当时的教育部参事、湖南老乡黎锦熙,说明来意后,黎教授当场捐赠60大洋。他又辗转找到正在北京、病重在床的总统孙中山,孙先生兴致勃勃地听了立达的办学打算后,非常高兴,当场答应捐资600大洋。遗憾的是,没过几天孙先生就病逝了,这笔捐赠款没来得及到位。  接着,他又来到前总统黎元洪家。这位下野的总统比较抠门,匡先生满怀希望地介绍完学校的情况,他支支吾吾了好一阵,最后打算捐20元。匡互生一听,竟一语不发,拂袖而去,结果一分钱也没拿到。9 p! I* O' N6 \4 W
  立达办得不容易,教员丰子恺还变卖了房产资助学校。匡先生受了伤,医生建议他每天喝点白兰地,以便早日康复。他喝了一杯后,一问价,八毛钱,吓了一大跳,叫道:“我哪有钱吃这样贵的东西!再不喝了!再不喝了!钱是学校需要的。”后来因为战争、因为辛劳,1933年4月,匡先生仅42岁就去世了。他逝世后,朱自清写了《哀互生》一文发表在1933年第7期《文学》杂志上,巴金则写了《怀念匡互生先生》……  匡互生的墓现在他的故里邵东县,墓碑正面“匡互生先生、唐镜缘女士之墓”几个字,是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题写的,背面关于匡互生的生平碑文则由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撰写,著名书法家启功书写。
7 Q) x" |( B' {6 d  不知道还有谁一辈子能和这么多大师的名字联在一起,除了互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雅芳 发表于 2013-5-5 20: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四一过就想起这位匡先生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花旗参 发表于 2013-7-3 14: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是这样的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