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当4年来为自己讨公道“讨”到心力俱惫、伤心欲绝的周菊花,最终“讨”来的是一纸祁东县联席办都迟迟不好意思拿出来的“会议纪要”时,她一连8天都泪流不止!“这个会议纪要哪有半点公平公正可言,完全是在忽悠我、玩弄我,气得我一连八天都泪流不止,和恶官同归于尽的想法几乎要变为行动!”周菊花在电话中气愤地说道。 这是一场实力、财力、势力有着天地悬殊的较量:一方是祁东县炙手可热的人物刘国毅、刘国忠兄弟。刘国毅是弟弟,系祁东县检察院起诉科科长;刘国忠是哥哥,系祁东县建设局副局长。一方是无权无势无财力的平民百姓,即刘国荣、周菊花夫妇。 据周菊花在网帖中反映:检察官刘国毅和县建设局官员刘国忠兄弟因能量巨大,竟然在祁东县城私建高达17层的财富大厦!刘氏兄弟利用职务之便违法违纪做生意不说;刘氏兄弟的财富大厦属于违法审批建筑也不说;刘氏兄弟凭借权势侵占了周菊花家的安置地和消防通道还不说,让周菊花一家人忍无可忍的是,刘氏兄弟的财富大厦在施工中严重损坏了周菊花家的房屋却不肯做出合理的赔偿,且多次动用黑恶势力对周菊花夫妇进行殴打,她处处受气受欺受害,却告不起刘氏兄弟的状,即使偶尔引起了某个职能部门的重视,也总会被刘氏兄弟用金钱和假汇报摆平。无奈之下,周菊花先后在互联网上发布了《祁东县检察院起诉科长刘国毅通过手段将土地弄去搞房地产开发》、《看各部门官员如何歪曲事实》、《衡阳祁东检察科长持权作恶,谋利害民,政府职能部门无人敢管》、《祁东检察官刘国毅侵地、炸房、殴人》、《检察官搞房地产开发相关部门违法乱纪民为黑天找青天》等帖子,但上访也好,发帖也好,都无力改变刘氏兄弟的霸道和侵权行径。据周菊花说,祁东县原县委书记蔡敦成的落马,牵扯出了一大批官员,当时的刘国毅便是其中之一。其时,刘国毅担任祁东县检察院反贪局局长,他因此掌握了祁东县大批官员的贪腐材料,许多官员对他敬畏三分,即便是能管住他的官员,也不敢轻易对他下手,最后给他做了个“轻柔”的处理——由反贪局长改任起诉科长。抓住人家软肋的刘国毅联手哥哥刘国忠,对付周菊花一家可谓锤子锤钉子——三下五除二!尽管周菊花在网上早已将刘氏兄弟以单位名义的回复驳得体无完肤,但由政府组织的协调会,周菊花夫妇休想让“有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法则应验! 2013年1月17日,由祁东县信访局牵头组织的协调会形成了一个会议纪要,其中的某些意见实在太过离谱,如要求周菊花“选择有资质的加固公司对房屋进行加固。因房屋加固对房屋造成破损,其费用由房主自负”。你看:分明是刘氏兄弟的财富大厦在施工过程中放炮损坏了周菊花家的房屋,而因房屋加固对房屋造成破损,其费用竟然要由周菊花自负,真是岂有此理啊!假如刘氏兄弟不愿意承担赔偿责任,这个协调会有何意义?这个会议纪要有何意义?或许参加协调会的个别官员也觉得1月17日的会议纪要的某些意见太“刺眼”,因而一时间还不好意思拿出来示人,让这个会议纪要变成“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这期间,有官员对一些表述做了换汤不换药的调整,直到3月17日,上述会议纪要才正式以文件形式出台。文件的标题为:祁东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纪要),落款为:祁东县联席办。该文件将前面提到的问题换成如下表述:“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对房屋进行加固。财富大厦根据周菊花选择的加固方案及其相应预算支付加固费用。因加固施工对房屋或其它财产造成的损毁,由周菊花夫妇与施工单位协商约定赔偿修复事宜”。这句话让人一头雾水:约定的赔偿修复事宜所发生的费用,是由财富大厦承担?还是由周菊花承担?抑或由施工单位承担?假如是由财富大厦承担的话,其表述应该是:因加固施工对房屋或其它财产造成的损毁,由周菊花夫妇与施工单位协商约定赔偿修复事宜,所发生的费用由财富大厦承担。然而,文件中的表述让财富大厦变成了“缩头乌龟”,看不到这四个字的踪影。由施工单位承担么?恐怕施工单位没有那么“土生”,他们不可能自己施工自己负担费用,剩下的就是周菊花承担了!看来,祁东官场不乏做文字游戏的高手! 现在看来,违法违纪的刘氏兄弟已经为自己一锤定下了“胜利之音”,不过我总觉得你们“胜利”得不够光彩,毕竟周菊花是你们不堪一击的弱者。《左传。襄公十年》中云: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意指在绝对优势的竞争条件中获得胜利,胜利不公平,也无可取之处。再说,刘氏兄弟作为“人民公仆”,不要求你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最低限也得做到以义取利吧?!古人将“义”作为获取财富的道德规范。义者,宜也。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不宜自私,不宜侵占别人的利益。如管子提倡“义不自进”(即有道德的人不会只照顾自己);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人之利而利之”(即根据他人的利益要求而成全他人);墨子主张义与利的统一,指出“万事莫贵于义”,“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孟子主张“舍己从人”(即舍弃自己的利益以成全别人);而汉代的刘向更是耻于不义之财,他在《列女传•齐田稷母传》中说:“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古人以“义”为导向,体现了以义取利的价值观。相传清代著名宰相张英(1637~1708)的邻居建房,因宅基地和张家发生了争执,张英家人飞书京城,希望相爷打个招呼“摆平”邻家。张英看完家书淡淡一笑,在家书上回复:“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甚感羞愧,便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宅基地,邻家见相爷家人如此豁达谦让,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这条巷子现存于桐城市城内,成为中华民族谦逊礼让传统美德的见证。在古人面前,今天的党员干部刘氏兄弟难道不感到汗颜吗? 但愿刘氏兄弟能有迟来的道德觉醒,用“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胸怀处理好与周菊花的纠纷,让被遗留问题折腾了10年之久的周菊花喜极而泣、破涕为笑——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和谐结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