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 造谣惑众法难容 5月3日,一名安徽女孩在北京京温商城坠楼身亡,年仅22岁。这个姑娘不光长得好而且心眼好,熟悉她的人都说这孩子是百里挑一的懂事。这样一个孩子就这么没了,人们当然希望知道她如何离去的。但遗憾的是不幸发生后,有些人并不关心女孩身后留下的迷团,并不是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清真相,而是首先想到了找人索赔,要求不满足便利用意外事件编造谣言,制造混乱。这种行为当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个女孩和一群大男人,最后女孩跳楼死亡,你相信她是自杀还是他杀?这就是在京温遇到的情况。市场中已经有保安潜逃,现在很多人猜测是保安轮奸死者后将死者弄死,还扔下楼!” 这是5月7号左右在各大网站、 论坛、微博纷纷出现的帖子,该帖称:5月3号在北京京温商城坠楼身亡的安徽籍女孩袁利亚,是被服装市场多名保安奸杀后抛下楼的。如此情节旋即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仅在某论坛上这样一条内容的发帖就被点击将近两百万次。 5月9号,经北京警方侦查终将互联网上一名散布相关谣言的女性嫌疑人马某抓获。然而马某仅是此次京温女孩坠楼事件中谣言制造群体的一员,除却“保安潜逃说”和“警方不立案说”,还有人声称京温服装市场有人借助自身权势影响警方办案。正是这些令人震惊的情节再加上煽动性极强的谣言,最终导致5月8日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在京温服装市场门口聚集,部分不法人员还扰乱了公共场所和交通秩序。 根据北京市公安局21号晚上发布的消息,身为袁某同学或同乡的耿某、马某、汪某、胡某、万某等人,均存在利用互联网煽动组织聚集滋事、发表不实言论等行为,分别因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寻衅滋事罪被逮捕。 那么安徽女孩袁利亚到底因何坠楼?警方有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呢?其实早在5月3日袁利亚坠楼身亡当天警方就介入调查,并给出调查结果——袁利亚是自主高坠死亡。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袁利亚家庭贫困,父亲重病,猜测是因为生活压力导致其产生轻生想法,但在当时公众对这些 信息并不了解。袁利亚坠楼身亡后她的家人与京温商城商量赔偿事宜,遭到拒绝后袁利亚的男友彭某就开始利用互联网散布袁某离奇死亡的信息,并煽动同乡帮助向商城讨说法。此后在一系列谣言的疯狂传播下,最终各种猜疑不满的情绪从网络走到了现实。 5月8日上午,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在京温商城门口聚集,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和交通。事发一个多小时后北京警方官方微博“平安北京”针对坠楼事件通报称:“近百名外地来京人员在丰台区京温商城门前聚集,市公安局迅速调集相关部门警力前往处置。” 当天下午15时30分,平安北京第二次发布微博称:“警方调取现场及周边监控录像,袁某于5月2日晚单独进入商城内,次日5时许坠楼,未发现与其他人员接触,现场勘查、尸检亦未发现可疑情况”。然而在北京警方一天内发出两次回应微博情况下,一些人仍然对此事存怀疑态度。 5月9日,北京警方又再次连发两条微博表示,经过认真复核并再次梳理商城全部监控录像、走访调查当晚京温服装商城内人员。袁某死因排除中毒、性侵害及他杀可能,系自主高坠死亡,并通报已将一名散布谣言的嫌疑人抓获。 近期还有多起在网络上传播谣言者被拘留,这些谣言都引发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北京大学的王教授说,是否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是司法机关对造谣传谣行为定罪的一个重要依据。 知情是公民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满足。侵犯这项基本权利有两种方式,蒙蔽视听是一种,谣言惑众是另一种,它甚至比隐瞒本身更隐蔽、更粗暴,更值得警惕。因为谣言不是误解,而是心知肚明的欺诈、明目张胆的掠夺。谣言背后无不藏着不可告人的、自私的目的,无不是在“利用社会公众、牺牲社会秩序、谋取自己的私利”。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更要知道“网络行为也要受到法律约束”,为了私利、违犯法律,触犯底线同样要“付出代价、受到制裁”。 无端传言伤人心 红十字会的高效廉洁眼下是大家关注度极高的话题,再遇到和红会相关的疑问,大家难免会盯得更紧、问得更多。比如最近珠海就传了出了红十字会专用包装袋出现在旧货公司的 新闻,舆论密切关注。 5月8日,珠海市公安、工商部门在一家名叫兴旗贸易有限公司的旧衣回收仓库里,意外地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编织袋,这些编织袋上印有醒目的“珠海市红十字会募集物资”的字样。红会编织袋为什么会出现在旧衣回收仓库?这些编织袋是从哪里来的?里面装着的是不是红会募集的物资?新闻曝光后立即引来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众多网友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网友都认为此事跟红会脱不了关系。有网友甚至表示无论怎么挽回信誉,都不会再信任红会了。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记者前往珠海进行了调查。 在梅溪工商所记者看到了这些被查收的编织袋,其中除了印有红会字样的编织袋外,还有珠海市民政局印发的募集衣被专用袋,一共是20个。这些编织袋是否跟红会和民政局有关呢?记者首先来到了珠海市红十字会了解情况。 珠海市红会负责人介绍说,从2010年开始他们发往灾区的东西就改用纸箱包装了,不再使用编织袋,而且发往灾区的物资主要是食品和药品,一般情况下不再接受市民捐赠的旧衣物。 5月12日晚,珠海市政府新闻办针对此事公布了官方调查结果,结论是珠海市兴旗有限公司仓库中出现的印有珠海市红十字会及市民政局字样的编织袋,是该公司从一位慈善义工戚婆婆处收购旧衣物而来。戚婆婆常年以个人名义义务收集旧衣物,由于所收集的旧衣物不是全部适宜捐赠,戚婆婆经过分拣整理后将不适宜的小部分旧衣物出售到该公司,出售部分旧衣物时使用了平时领取的印有市红十字会及市民政局字样的编织袋。 在珠海市普陀寺的一个大仓库,记者见到了戚婆婆,戚婆婆名叫戚秀云,今年已经73岁了。戚秀云是一位义工,她常年义务收集的旧衣物就存放在这里,今年她把不适宜捐赠的部分衣物卖给了旧衣回收公司,对于她的这一举动一项网络调查的结果显示有八成五的网友表示不理解和反对。 记者简单统计了一下,在这里大约还有七八十个印有珠海红十字会或珠海民政局字样的编织袋,她手里这么多编织袋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珠海市红十字会,记者找到了戚秀云当时领取编织袋的记录。在珠海市民政局下属慈善总会,也留下了当时戚秀云领取编织袋的记录。 戚秀云说,由于她很多衣物都是发往青海,那边需要更多的是冬衣和棉被,从今年1月2日开始,戚秀云一共分六次把不适宜捐赠的夏衣卖给了兴旗贸易公司,每次交易后戚秀云都会把收益所得用纸包好并一一记录。在兴旗贸易公司记者找到了戚秀云几次出售旧衣物的单据,其中最后一次交易的日期是4月8日,也就是被查收的那批,一共是700多公斤,收购价为4075块钱。 珠海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说,之前只要是从事慈善公益活动的团体和个人向他们申请领用编织袋,他们都会予以支持。此事发生后对于暴露出来的专用编织袋管理不善的问题,珠海市政府已经责成市红十字会、市民政局进一步加强管理。 不论是珠海的红十会,还是珠海的志愿者,在这起事件中为我们提供的都是正能量,大家现在可以放心了。同时这事也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分析问题,下结论不能太草率。记者都是费尽了周折才搞清了真相,公众仅凭一张照片、一句留言怎么可能一眼洞穿事实真相?弄不好就可能伤到戚婆婆这样的好人,这一定是善良的人们不愿意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