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 提到海南岛游客们大多会想起阳光、海岸、椰林、沙滩,既美丽又浪漫。但是在不为人知的海岛腹地、在层层叠叠、直破云端的雨林深处,海南还有太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神秘物产和丰富资源。这些国家的宝藏,需要有人甘心情愿舍弃繁华、没入密林,不断探索、持久守护,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跟多数人印像中的海南岛并不一样。 海南的清晨天亮得早,很多人还没睡醒的时候,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巡山队员们已经穿行在保护区的密林中了。这次的穿行需要两天时间,记者跟随巡山队员们将从保护区的缓冲区深入到核心区。 蚂蝗沟是鹦哥嘴保护分站进入核心区的必经之路,经过这里队员们被蚂蝗叮咬是常事,大家开玩笑说这叫留下买路钱。闯过蚂蝗沟,队伍正式进入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热带雨林区域。 鹦哥岭保存着我国最大的连片原始热带雨林,整个保护区面积500多平方公里,是海南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海南两大河流昌化江和南渡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海南的水塔,保障着半个海南岛的生产生活用水。2006年底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正式挂牌,来自北京、哈尔滨、西安、长沙等地的20多名大学生陆续来到这里工作。 保护区管理站的很多队员都来自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加上饮食的不适应只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道关,在日常的保护和科研考察的过程中还有着更多的突发情况。 穿行在保护区里,除了盗猎者的陷阱,热带丛林中的各种蛇、蜈蚣、蝎子等有毒生物也时刻威胁着巡山队员们的安全,可是他们都说这些和工作中的乐趣相比算不了什么。 保护区成立以来,队员们在这里发现了伯乐树、轮叶三棱栎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鹦哥岭树蛙、圆鼻巨蜥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发现科学新种20个、中国新记录种24 个、海南新记录种 190个,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在山里行进了一整天,队伍准备扎营吃晚饭了,队员们就地取材,采来很多野菜下面条。大家把这样的晚餐称为超级绿色食品,虽然没有多少油水,可是每个人都吃的很香。 吃完晚饭,大家搭好简易帐篷休息了,尽管潮湿炎热和蚊虫让人很难入睡,可是大家还是强迫自己尽快睡着,保持体力很重要,因为明天还有一整天的路要走。 第二天巡山的工作结束后,记者跟随队员们回到了保护站总站,这里是他们平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记者看到他们的办公条件还过得去,队员们告诉记者现在比以前好太多了,因为现在这座办公楼是以前的乡政府搬迁后留给他们的,以前管理站是租用当地居民的民房办公生活的,房间来个正经窗户都没有,条件非常差,和现在比他们把这叫做鸟枪换炮。 目前这支队伍中,核心团队31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6人,博士2人,平均年龄31岁。他们远离大 城市,平均每个月只能去一次最近的白沙县城,他们的词典里没有奢侈品、夜店、K歌这样的词,更多出现的是寂寞、单调、风餐露宿。 鹦哥岭的山既偏远又热闹,这是因为有人爱它至深;鹦哥岭的人既普通又高大,这是因为他们爱的特别。鹦哥岭上没有莺歌燕舞,但是它自己不就是一曲青春之歌、英雄赞歌吗?我们应该为有鹦哥岭这样的自然宝库而高兴,我们更该为有这样的青年而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