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68514|回复: 4
收起左侧

中学生早恋的10种表现

一女生 发表于 2011-5-26 23: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F1 k) C2 ?# R* r
  中学生出现早恋,主要是因为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到来,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急剧变化,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对性的好奇心和吸引力也更加强烈,在这种意识的推动下,就有可能出现早恋现象。总结了10条表现,供家长、老师参考。% E: v6 ~5 Z1 l& y
(1)孩子变得特别爱打扮,十分注意修饰,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迫切要求父母添置时髦的服装。" u* ]" I" G0 l3 W
(2)原来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突然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
3 U# X! ]8 _' z+ a. Z; ~7 @/ d9 F6 ](3)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起来,不愿和父母说话,对弟、妹的态度也粗暴了。6 y7 G7 ]7 ~1 p7 A
(4)一到晚上常常魂不守舍,找一个借口外出,常常深夜不归,瞒着父母和老师、班主任去公园、溜冰场、音乐茶座、舞厅等场所,有时还说谎,如父母和老师不同意外出,就发脾气或胡搅蛮缠,心神不定。
/ ?5 h  R; m* p  s(5)放学回家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或待在一角想心事,常走神发呆,一经人提醒,往往搪塞敷衍。* S1 P& Q" b7 l8 U+ l$ C! E
(6)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烦躁不安,做事没耐心。, y, l/ |/ M! {4 d1 d, h
(7)对有关男女情爱的书籍、杂志、影视感兴趣,喜爱哼些情歌曲,嘴巴里常有些不健康的语言。* M) K( A2 G7 u( h+ s* a, G
(8)喜欢打听男女之间的事,对儿女情长的事尤其感兴趣。
( d+ Z4 z3 L' T' Z4 y- A(9)背着家长和老师偷偷地写信,看到父母和老师走近或询问,便匆忙掩饰,百般争辩。
' z. Z5 }% W8 M# s(10)常有异性打电话来,或与异性同学传递小条子。信也多起来了,信件下角不留地址。
; P4 w3 B- ?( i" H: M# _* R
, }4 X! D7 ?# a4 M7 x5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丽质永恒 发表于 2011-5-26 23: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①有旷课行为、深夜不归的;②追求打扮,讲究吃喝的;③与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接触的;④突然大手大脚花钱的;⑤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的;⑥突然沉闷不语,眼神发呆的;⑦精神亢奋,突然狂喜,失去常态的;⑧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的;⑨鬼鬼祟祟、嘀嘀咕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丽质永恒 发表于 2011-5-26 23: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学生早恋危害多多
. B! w+ p# M  [6 s" z
, K$ f$ B- r2 j% T1 @- |$ k5 ~本报《生活专刊》7月13日刊登了一篇《扭曲的恋情》的文章,报道了龙岩某校高二女生杨某被其社会上的男朋友杀死的案件。这一悲剧的发生,令人不得不重新认真审视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尤其是中学生逾越校园与社会青年的恋爱问题。( I. i: g, w- P9 }
  现在中学生的恋爱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君不见,放学回家,光天化日之下毫无顾忌,相握相拥有之;休闲日,公园里,旁若无人,搂搂抱抱有之。更有甚者,一些漂亮女生贪图享受与社会青年厮混,或成为人家的“二奶”,有的竟被“情人”之妻告到学校,最后被学校除名。凡此种种,真让人弄不明白:现在的中学生到底怎么啦?!
- s' Q( _" Y* l1 H2 H  随着孩子进入中学,渐渐迈入青春期的门槛,学生的性意识被悄悄唤醒。由于学校、家庭“谈性色变”,许多学生对己身的生理现象一知半解。再加上一些书刊、电视对爱欲的强力视听冲击和渲染以及社会上不安好心人的引诱,中学生早恋问题就无法遇上。这是他们自身的错,还是社会的悲哀?& o) x4 t! v3 D$ G9 {
  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这些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许多学校、家庭只顾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而放松了对孩子的必需的生理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对早恋现象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x8 ~4 e/ ~& G. L
  假如杨某所在学校和家庭加强青春期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假如杨某自珍自爱、不早恋,特别是不与社会上的青年谈情说爱,假如……或许,她的生命之花就不会在19岁的季节凋谢。7 U* s, u) |' T6 c3 H0 _! q0 ~
  但愿杨某的死能给我们广大的学校、家庭和青年学生一剂猛醒药,杨某们的悲剧不再重演。- _- |4 ^' M' a* j, N6 ?/ O

; q& O& |" D0 {) q) H+ f
5 v) A4 p! Y4 M: F
& a! }0 _1 ]& t* A: k4 Y早恋的危害
/ S! A- [4 B1 y" x, r1 ?1 k7 q# O5 i& t; {& I" z  l( u* w7 q$ E
有人说,早恋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不仅如此,早恋还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认清早恋的危害,时刻敲响警钟,对于青少年防微杜渐,避免产生不当的恋情是很有帮助的。一般认为,早恋从以下几个方面危害青少年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 $ r+ J" J. O( G4 x6 w2 ^) O. f* |- r. M

% ~6 j9 H; m, z  1.影响学习和生活 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或者认为:“相爱产生动力,促进两人学习”,这些都是极不客观的。实际上,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以对方为航向,感情为对方所牵制,学习没有不分心,成绩没有不下降的,许多早恋者两人交往虽然很隐蔽,之所以最终还是被家长、老师发现,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成绩下滑引起家长的注意,追问之下,道出实情。 . l0 A# e2 D% W  v( c
5 U1 I) p) _9 X2 ?4 D
  2.早恋更容易使人受到伤害 青少年态度还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怀疑人生,怀疑是否有真正的爱情,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影响成年后的婚姻生活。
+ N; j6 ~& }# v6 ~$ V  U2 w
5 w5 v1 Q- w3 `$ w' v/ M$ j  3.早恋者容易出现性过失 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对异性欲望强烈,容易激动,感情难以自控,行为容易冲动,容易凭一时兴致而不计行为后果,从而出现一些越轨行为,如未婚性行为、未婚先孕。这些行为一旦出现,会让当事者羞于见人,担惊受怕,即使当时不觉得怎样,但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对成年后感情生活的影响,往往也是难以弥补的。在一个对性犯罪罪犯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首次出现性罪错的年龄在15—19岁之间者男性占50。1%,女性占71.9%。反过来讲,青少年时的性罪错与他们日后走向犯罪道路有着不容否定的关系。
, B, K% _) Z" [# S0 z8 c2 S9 j3 K1 t9 f" j# b) i
  4.“早恋”极难成功 由于早恋的盲目性和不成熟性使早恋者极少走向婚姻的殿堂。父母、学校的干预,两人感情的裂痕,升学、转学、工作等太多的因素都使早恋这个不健康的婴孩中途夭折。据王友平对大中学生的调查,有恋爱史的学生中,有42.9%的人调查时已中断恋爱关系,有30.2%的人表面上虽然保持恋爱关系,但心中明白分手是迟早的事,仍然保持恋爱关系的仅占26.9%。即使早恋走向婚姻,这种婚姻的牢靠性也值得怀疑,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在离婚案件中,男子在23岁之前结婚的占的比例最高,而其中又以19岁结婚者为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别人的现状想到自己的结局,早恋者快悬崖勒马,亡羊补牢。
# P% E3 V5 q  j& V% h7 ^* k( N! D; l: l! \) l$ v- D; N, _
中学生早恋危害大: A" c( ?) H8 z4 `# I8 t2 t4 X

$ y0 h3 k& l) O% J7 k; @; V: ?由商报与下城区社区学院联办的“市民大课堂”第三十一讲昨天下午2点半在潮鸣街道小天竺社区活动室进行,下城区红十字会医院杨清医师给市民们上了一堂“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课,除了青少年,附近不少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们都闻讯而来。
: m. Z% \, o1 p1 H6 c4 i
- l7 q) w. }+ E, P# X" ]3 D从月经的形成到男性青春期的特征,杨清医师一一详细讲解,特别提出了关于“早恋”的问题。对于早恋的危害,杨医师提出了4点:) }2 R$ p5 l& c) \
+ `& |8 Y) ^- o9 d8 X+ y
一、影响学习和生活。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人志同道合,不会影响学习”或是“相互促进学习”。但从医学角度上讲,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情感为对方所牵制,加上身心未成熟,不影响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家长和老师之所以能发现孩子们早恋,往往是从他们的学习成绩下滑开始的。) p- n; w; i3 d/ {0 G+ Z
4 K6 n- }# x0 H. M; N4 u
二、早恋容易让人受到伤害。青少年态度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情感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而怀疑人生,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甚至影响今后婚姻生活。1 l7 b3 X* N+ w
- L6 ]$ h. x) w7 {+ n* Z/ D& B
三、早恋容易出现性过失。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容易激动,因一时兴致而不计行为后果。而出现越轨行为后,又会羞于启齿、担惊受怕。这些都会对今后人生产生影响。某些人产生的自卑感、挫败感甚至会严重影响以后生活。在一个对性犯罪进行的调查中显示,50.1%的男性罪犯和71.9%女性罪犯首次性犯罪的年龄均在15-19岁之间。$ F' v# `' T; W. d% q
: m5 K2 `( }" z
四、早恋极难成功。早恋的盲目性、不成熟性以及父母、学校的干预,升学、转校、工作等太多因素使之极难成功。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男子在23岁之前结婚的离婚率最高。' |( T. O$ |) e
; Q, }4 @$ [0 x" S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夫子 发表于 2011-5-26 23: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 u- _/ v1 a1 s$ C& I

- y2 F3 o( z! |  V0 ?有的男孩女孩相安无事地度过了青春期,而有的孩子则在这个地带迷失了方向,甚至铸成悔恨终身的错误。由于中学生“早恋”具有单纯性、不稳定性和蔓延性,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学校和家庭非常担忧的问题,也是老师、家长十分头疼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尽早的摆脱早恋困境是每一个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4 P0 X& R2 M/ g$ ]      几个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出现5 o' q* J8 \* a# e, y: n; |
      学生S:5 U  d& L' h; Y! M* l3 \
     高一新生入校不久,一位学生家长来校说,“不怕你笑话,我的女儿有个‘男朋友’。是她上初三时就有的。那男孩子也考到了这所中学来了,我们两口子已作了大量工作,但不管用,只好请老师帮忙了。” & y9 H& M; k% b: M  |
      学生J:* E$ j+ K, T5 ~
      在去参加学校集体活动的路上,我看到我班学生J和高二的一位女生一起单独行走,走得很慢,边走边谈,很亲热的样子。我联想起了他俩经常在一起的情形和学生J某在班上的近段表现,在与其家长了解了有关情况后,我断定该生已陷入了早恋情结。( n' W& e9 q5 B8 @0 y7 t
     问题的解决过程
, X! _% h5 f; j3 t7 Z  z     发现班上学生有“早恋”问题后,我召开了这样一个主题班会:
. T8 M8 Y+ M+ o; r7 h' t4 E8 V6 q      1、讨论中学生“早恋”的原因。  B  ]9 \: `, z# Q  n
      2、分析中学生所处时期的特点:
$ Y1 x8 P3 I) D8 I7 G     ①中学生没有自食其力的经济来源,生活不能自立;
: \2 p% ?  K% s- d
+ S- H4 @: x0 f- W    ②青春期的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还不成熟。$ f) A* ?- d$ J
6 r! D# n; q1 Y( ?4 J* O) B! H
   ③缺乏社会知识,生活经验不足,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还较幼稚、片面,难以深入了解和把握异性的为人和性格特点;
4 M) v7 n7 C  N7 ^6 W6 x8 A% ^4 f, `" A. E, a2 N
    ④谈恋爱的年龄与法定的最低结婚年龄相差太大。7 u6 O2 q# M# C
     3、讨论并指出“早恋”的危害。
" A0 O8 X: b- i     过早的射出爱情之箭,带来的后果总是伤害,受伤害的不是自己就是对方。过早涉足爱河,不仅分散精力,荒废学业,影响前途,而且会自己脱离集体,败坏学风,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产生性失误行为。
4 L, s  |0 Y( w4 V     4、倡导班委和团支部制定活动细则,在“争光”活动中]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用集体活动吸引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6 x- j1 f5 f* |9 B3 M; x     学生J已清楚的体会到了幼稚的“恋爱观”所带来的种种副作用,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急待走出。这时候老师引他走出“死胡同”,他的配合非常积极。班会后我找他就人生观和恋爱观交换了看法,他泪流满面,答应按照老师的指点与那女同学脱离“早恋”关系。第二天,学生J像换了个人一样,心情非常轻松,放学时还交给了我一份对“争光”活动的建议。$ V) a2 \" d3 w
     班会后,我对学生S继续进行了秘密观察、暗示和引导。两个星期后,学生S中止了与那男生的恋爱关系。可是,几个星期过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见她又和我班的一位男生Z拥抱在一起!
) g4 @, M2 ^" {1 g5 y9 j    当天下午放学后,这两个学生一起走出教室。我留住了学生S,与她进行了心平气和的谈话。
1 Z& b3 x! b! A9 h+ {& N   “最近一段时间你在学习上是不是分心了?”3 {2 Q. ]8 k4 Z' n" O; C9 K" U
   “是。”; q. @% k- ^; `+ a8 q
   “怎么回事?可以告诉我吗?”
0 `  J2 `7 [' r# o4 z8 d   “我看他很好啊。”
. g  F% [/ \' [3 R# ]1 c   “你们已确定恋爱关系了?”/ @5 B2 a0 v1 x" J- \% T% k& y
   “嗯,今天上午他跟我说的。”% X" u; _: A0 f2 f( W6 U
    她直言不讳的谈话态度既说明了她在心理上的幼稚,也说明了她对我的信任。我感觉到引导她结束早恋行为的火候到了。# _6 ~6 w5 ^4 v) ]* m% E/ _' O
     谈话要点:
( x1 {/ w" C3 @  Z     (一) 要学会正常地与异性交往。' N$ x* ~; U- m+ \* H+ V/ c
     青春期中的男女同学相互吸引是正常的,相互交往也是正常的,但中学时代的正常异性交往,毕竟只能发展成为纯洁的友谊而不是爱情。中学阶段的异性交往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注意语言分寸、体态分寸、目光分寸和空间分寸。/ O3 W, {9 }& K5 Q
    (二)中学阶段谈恋爱就是“早恋”
* w1 J$ A4 O3 Q      对于中学生来说,身体和知识的发展尚未成熟,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不具备条件;青春期是个体人格形成期和准备承担一系列社会职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准备前期。青春期不仅是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而且是形成完善人格和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问几个相关问题,使其认识到这一点。)2 E, i8 O2 M( S5 i+ t& e3 W2 B; ~
    友谊和爱情有着本质区别,中学阶段谈恋爱就是“早恋”。我们说“早恋”是有害的,原因就是一个“早”字。还要知道,女生在“早恋”中所受的危害也就更大。(列举事例说明。)/ G- v3 s& h: _$ E* Z/ r
   (二) 要学会替父母分忧。
. C5 e# x# {) ^     该谈恋爱的时候而不谈,父母会着急的,那为什么在中学阶段谈恋爱父母会担忧,甚至会粗暴干预?(引导该生反省上次谈恋爱的教训,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1 e) U' b" Y: P7 _  f2 `( z% @    (三) 相互信任,引导学生做出决断
2 o1 H7 E) p2 _; a& W+ H( Q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些闪亮的光点,尊重和信任是打开相互交流的钥匙。我列举了许多实例肯定了该学生自立、自强的主动性和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体的工作热情,同时,我答应替她保密,相信她的分析能力,相信她会正确对待这件事。
" E& i8 ~  J. m6 E9 j     “请你再认真考虑一下,明天给我一个答复好吗?”
2 T1 ?+ ^% z9 q& q3 t4 G) r; q     谈话在非常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2 n+ ^/ o0 H" O6 G; y
     第二天,学生S急于见到我,我一上完课后,她就叫住了我,向我汇报了和学生Z的谈话情况。看她那心情轻松的样子,我会心地笑了,她也笑了。% O) B5 U; A1 s6 E' ^+ n; k
    在期末考试中,学生S考出了最好的成绩;学生J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 b) |' S) I+ w2 C/ o  Y    学生Z的成绩不太理想,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产生思想负担,他正以饱满的热情向前追赶。8 U" k) M& |7 z' z/ |
     结论: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有效途径; {9 [( }% e/ U0 X2 }4 k, ]" T- V
    (一)在集体中指导,在集体活动中加以引导
  Z/ ?3 x1 Q6 J' q     在集体中指导就是开辟青春期教育课堂,加强必要的性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性发育的自然规律,消除青春发育带来的恐惧和不安感;重视性道德、性法律的教育,增强中学生在性问题上的守法观念。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如开展主题班会、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知识讲座、小组讨论等。
& \4 _$ X1 v) S4 G* H4 P! m     早恋是中学生的一种失控举动。如果采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或者用高压的方法来压制,其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越是禁止的事情,学生偏有一种好奇心,越是要往里闯。经验证明,这种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最好的途径是开展集体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活跃的融入班集体之中,让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一个团结向上、协作竞争的班集体里,学生对异性的情感意识会得到有效的释放、转移和淡化,学生“早恋”的行为就会很少。. f' ~1 \2 `; G( S
     (二)尊重信任,个别疏导
) E; B& F, V7 N) d9 N8 g# L      恋爱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对待个别学生的早恋,要及时抓住时机,加以正面疏导,可采取①尊重学生;②取得信任;③个别谈心;④冻结“爱情”;⑤建立合同的做法。不要给有早恋行为的学生扣上思想落后和道德败坏的帽子。中学生发生早恋,主要是认识问题,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和帮助,相信学生会克服和改正的。 * i  u8 C+ Z; x8 x+ D9 A8 P
     (三)辅导家长,做好家、校配合
3 j7 X5 H. v+ X# b& g2 F     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许多家长由于过分担忧和过高的期望而容易对“早恋”的孩子采取粗暴干预方式,往往因结果与他们的愿望相反而放弃对孩子的进一步教育。因此,学校有责任做好家长的辅导工作。辅导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使家长能够冷静地分析情况,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争取孩子的信任,使他(她)说出心里话,然后判断孩子是否真地陷入了“早恋”;使家长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与孩子开诚布公地交谈,并能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恰当时机,心平气静地和子女谈话;②观点明确、态度温和地分析利弊;③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不操之过急、简单粗暴;④正面教育,做好引导,将其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上;⑤指导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 Z( G( m4 l" h4 I: b, {- x3 ^3 r
      总之,中学生的早恋行为,无论是对个体或群体而言,都是危害极大的,应予以禁止。但中学生的早恋行为,不是洪水猛兽,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切不可大惊小怪,应正确对待。学校要在中学生中开展广泛、有效的青春期生理、心理教育和性教育,做好预防工作。对待学生的早恋,应遵循尊重、理解、信任、关怀和引导的原则,采取集体指导、个别疏导,家校配合、共同引导的教育途径。用一颗充满对学生爱的心去诱导、点拨、规劝,学生才会用理智来约束自己、克制自己。
8 {+ e* v" d; K/ h% v/ M( _! @# V1 _" ?0 P$ M"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谷子 发表于 2013-7-12 13: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