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370
- 主题
超级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3日06:34 沈阳晚报
, V f+ N' z5 e1 J9 U 3 @1 ~; m- p2 ~: W s
编者按: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无数孝子的事迹在民间被广泛传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孝子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但亘古不变的,是孝子身上彰显的人性光辉。
, k. M! I* S5 \7 X" }
8 G- l- Y; u/ w+ q1 g 11月12日,由市老龄委组织每三年一次的评选敬老养老金榜奖、助老服务功勋奖、老有所为奉献奖(简称“三奖”)活动揭晓,其中“十大孝子”从97名敬老养老金榜奖获奖者中 w" G3 `+ G% u* o; c
脱颖而出。十大孝子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是对有血缘关系亲人的孝敬,也有的是对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辈的赡养。他们的事迹以真情动人,值得弘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十位可爱的孝子。
% B8 c; |9 u7 h6 b, q1 D% |' B/ H " N8 Q/ y, d3 Y- O7 ~
曾昭林:单身尽孝半世纪3 J5 s. Z' x7 W2 D6 f$ ~8 U
9 z- W8 t- A/ w' p% P 人物档案:曾昭林,男,67岁,退休干部,家住沈河区南二经街。
- @; @5 I: P% @, B$ ?- E N; V
0 N# w# k' ]& w% g H4 J+ ]7 M 曾昭林的母亲88岁,年轻时患严重的妇科病,从此留下了病根,身体虚弱。为了给母亲治病,曾昭林16岁出去打工挣钱,并几次卖血。因母亲病重,家庭困难,曾昭林直到今天还未谈恋爱、结婚,仍是单身尽孝。他刻苦学习针灸,在自己身上实践扎针。自己购买中草药煎汤熬药,为母亲治病。七年前,老母亲患小脑萎缩症,精神错乱,记忆不清,生活不能自理。曾昭林每天给母亲做饭、喂饭洗衣、换衣,伺奉高堂,无怨无悔。他定期请理发师、修脚师为母亲理发、修脚。母亲不睡觉,他就不闭眼。一年正值三十晚上,母亲的假牙掉在地上摔坏了。他跑了几家医院,终于感动了好心医生,修好假牙,没误了母亲吃饺子。他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 K) t# j- \# @
9 p" w4 y6 n l; Q' n& D! p& y7 u8 T 王丽华:贤惠善良的好“女儿”
& q/ V- B$ j9 u8 P - n% o. G; l+ y. p7 P
人物档案:王丽华,女,38岁,东陵区祝家镇下楼子村村民。
_! l6 a) _7 l d2 S/ g5 p
% K" J/ ^1 V7 J I/ ~ 1996年,王丽华与丧偶的刘宝义结婚。当时刘宝义家有前妻留下的两个孩子和前妻75岁的干妈李淑兰。在这个复杂的五口之家里,王丽华担负起做妻子、做母亲和做女儿的多方责任。王丽华接送孩子上学,为孩子做喜欢的饭菜。对李淑兰老人,更是像亲女儿一样,家里大事小情与老人商量,不让老人做家务活,冬天为老人屋里烧得热乎乎的。王丽华不仅温柔贤惠,而且还是一名致富能手,每天起早贪黑一起同丈夫到集市上卖肉。尽管又苦又累,但在老人和孩子面前,王丽华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当地群众赞扬王丽华是“纯朴善良的好继母,温柔贤惠的好妻子,孝敬老人的好儿媳”。3 R8 K9 e' J4 X) H
. a3 t$ w+ B3 Y 付万昌:赡养岳母一生不悔
2 Z! r3 n4 }% b5 D5 S, v3 f
/ |& f& m9 y7 @: ~. @0 ]/ B/ [0 P 人物档案:付万昌,男,67岁,皇姑区华山街道退休职工。7 u9 s# D0 O* x' k' t" d
% y+ i1 O% u" O" U U: i' n8 Z0 G) [ 付万昌家中有两位老人,一个是患骨髓炎,行动不便的老伴,一个是90岁的老岳母。几年前,老岳母不慎摔倒,大腿骨折,生活不能自理。30多年来,付万昌不怕脏和累,给老岳母做饭、喂饭、洗澡、梳头、换衣服,背岳母上厕所、去医院看病。每到夏天,老付背着岳母到室外乘凉,冬天特意买来暖袋为老人保温。由父亲的感染,老付的子女也都争抢着伺候姥姥,将老人扶持得快快乐乐。老人感动得逢人便说:“我的女婿比任何一个儿子都好。”; L: v! N& q4 S- b
. }) }! H1 |+ j, L' z/ v
朱永洁:因为有她公爹活着快乐着! Z3 y5 Y9 n9 Z1 w0 z
* R8 @5 L# X5 k 人物档案:朱永洁,女,51岁,铁西区轻工二校教师,家住于洪区。9 s: x, }4 B- c' m! B: n
' K5 a8 @+ {0 ]2 U
朱永洁的公爹78岁,患严重的静脉曲张症,双腿成黑紫色,十多年来行动不便。五年前患脑出血,瘫在床上,近两年又患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老人刚生病时,为了能听到老人夜间起夜的声音,她在房门边的沙发上住了三个多月。等老人脱离了危险期,她却患上了神经衰弱症,人也瘦了十多公斤。朱永洁每天给老人擦洗身体,一日三餐一口一口地喂。每天早早地起床,给老人洗尿裤、褥单,侍候老人。老人常说:“你是我的好儿媳,因为有你,我才能活着。”7 Z4 g4 J P6 s, h' V- m
U0 X U* U- u- W# f
洪桂琴:公爹长命有她功劳# a l% n9 k3 V
* n5 C' _. `; c
人物档案:洪桂琴,女,53岁,辽中县杨士岗三王卜村村民。
% }5 K; r, b3 {5 u1 b9 e) v" ?( e ( t8 R/ p9 ^3 a7 `9 k) b' K: r
洪桂琴的老公爹106岁。30多年来,她对老人做到了经济上充足供给,生活上细心照料,精神上极大慰藉。洪桂琴让老人独居一室,室内有彩电、电风扇、蚊帐,冬天有火炉。随着年龄增大,老人耳朵越来越不听使唤。洪桂琴特意去沈阳给老人配了一个携带式助听器,可效果不好,她又去买了一个更先进的耳旁式助听器,从此刘老汉又像以往一样笑逐言开,逢人便说:“儿媳妇好着呢!”群众有口皆碑,都说:“老人长寿是和好儿媳的孝敬分不开的。”5 u7 E) R- x2 A/ Z6 l
+ N$ V, k8 k- C0 |7 ~) D
徐海峰:病残儿撑起一片天) e3 ]3 x' N4 h1 F0 ~; X6 H
2 m3 k& w4 ]+ n" p5 x/ h 人物档案:徐海峰,男,34岁,康平县柳村屯乡西北土村农民8 V5 Q: z- e3 l
( M7 j5 n& H# R7 P; @7 [" Y 徐海峰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落下腿部残疾。就是这样一个病残之躯支撑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七口之家。84岁的外祖母体弱多病,他细心照顾。父亲患脑血栓,瘫痪不起,他喂饭、洗澡,端屎端尿。母亲、妻子身体都不好,他都精心照料。徐海峰不仅要孝敬老人,照顾全家人的生活,而且承包了40多亩土地,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他说:“我要用自己的努力给亲人最大的幸福。”徐海峰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5 k+ I% C+ P( a$ S& P8 A' L& X! X7 U
G; V. i5 a c/ K8 R+ l
张素琴:悉心照料家中的“老小孩”
/ B# D- p' E) Z8 I5 b
' x5 |. E3 m5 b 人物档案:张素琴,女,66岁,苏家屯区解放铸造厂退休职工# M7 C$ S: }) F& R2 g
$ g9 d) z, }: [ {! E
张素琴的公爹占凤山今年102岁,人老有些糊涂,做起事来像小孩。下雨天非要去亲戚家串门,张素琴打车送公公去。但没呆一分钟就吵着要回家,张素琴又冒雨打车陪公公回家。公公大小便失禁,一天要便在炕上几次。张素琴不厌其烦地给公爹洗衣裤、洗被褥,没有一句怨言。张素琴每月退休费300元,她的丈夫患癌症,住院花去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虽然家庭经济很紧,仍想方设法换着样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买补品。为了让老人心情愉快,她对公公隐瞒丈夫病情,每天仍旧笑呵呵地忙活着。
$ P) J% d$ A0 _. h% X4 q' g/ s . L% i* m- o2 p4 K5 r2 x7 ?; q
崔淑贤:贫困家庭的顶梁柱' N' N" S4 Z5 F
) g X, Q! L) s7 E0 C4 I5 Y 人物档案:崔淑贤,女,63岁,法库县退休教师。
& M! z; H$ ~$ T5 U ; B( e8 ]! A7 P2 U: e" O
崔淑贤的婆家是贫困乡中的贫困户。特别是小叔子、小姑子年龄都很小,新婚的丈夫在沈阳工作。崔淑贤就成了家庭生活的顶梁柱。当小叔子、小姑子到了上学年龄,因家庭困难公公、婆婆面露难色时,是她第一个表态,“学费问题由我解决!”从此时开始,崔淑贤总是一个人躲在厨房里吃糠咽菜,把好东西让给别人吃。逢年过节,为家人做新衣服。她让老人住最好的房间,自己住偏房,一住就是十多年。1986年,公爹病倒了,崔淑贤四处求药,直至将其养老送终。崔淑贤有三个子女,是四世同堂。她经常对子女进行敬老养老传统教育。儿孙们以崔淑贤为榜样,孝敬两代老人,使敬老养老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c/ ?9 y& ^- V& i1 R+ M
) r5 y9 n* ?, G: T% t c% ], a 董静贤:四位老人的亲姑娘- x5 H4 a$ S- b
! d# k6 T- L3 U: s 人物档案:董静贤,女,41岁,新民市兴隆堡镇金太牛村妇女主任。3 a" b5 Y/ f2 w) C$ H
: _+ R ^) p* K, X5 N0 j) E% K; E: F 结婚二十来年,董静贤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从未发生过纠纷和口角。公爹患脑血栓,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为了让公公吃好,她为公公单独做吃的,还毫无怨言地收拾公公的大小便。娘家老父亲也有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一直由继母护理。董静贤每次出门回来总是给继母买衣服和她爱吃的食品。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她不是老人的亲生女。她对婆家、娘家四位老人尽了最大孝心。董静贤的丈夫在工厂开车,家中十多亩承包田全靠她经营。她还在村里担任会计和妇女工作,被称为“女强人”。
& k1 j) \9 y* ?" D2 C
8 T/ H2 u/ B6 D" F' V2 e& O 葛秀萍:孝心创造生命奇迹
/ ^5 d4 e9 v4 `6 k& a + ~3 d I6 Y- i7 U$ \) H' b
人物档案:葛秀萍,女,34岁,沈阳铸造厂干部,住和平区吴淞街道。
+ ]5 D" E( G; ~0 T# m% u * A+ v8 s( H# `! B Y1 S! [4 g
葛秀萍的公爹腿有残疾并患有严重高血压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婆婆胳膊有残疾,不能干重活。公爹经常尿在床上,便在裤子里。葛秀萍从不嫌弃,给公爹擦洗身子,洗净衣裤。2001年冬季的一天,葛秀萍忽然发现公爹昏迷,她急忙拨打120将公公送到医院进行抢救。住院期间,她为公公接屎接尿,为公公按摩。晚上困了就趴在床边打个盹。公爹在葛秀萍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慢慢好起来,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医院的大夫、护士都说:“是好儿媳的精心照料才创造了生命奇迹。”3 T+ q W6 x* Z: Z/ J
本报记者李明欣通讯员王晓飞实习生霍红
6 X, ~. I, n. j- g8 k M,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