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4391
- 主题
中级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一生心中最痛爱的女人!(2013-07-28 00:35:31) 转载▼
/ O0 \5 B* K% H' T$ F+ ~) V* L( l- B c/ H6 G
/ @; R7 V" \% I" ~, p" R) Z% b
写**的感情世界,就必须提到就他的第二任夫人贺子珍。从史料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她与**有着深厚的感情,两人既是革命同志又是亲密伴侣。但是,两个人争强好胜、倔强的个性,注定使他们感人肺腑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b- O1 C. h0 B- z: `+ ~! m+ x+ Z
k( b3 c2 G8 @* s% y, n, w. p) l 贺子珍,1909年中秋生于江西永新云山,是江西永新乡绅贺焕文长女,她才貌出众,少女时代是有名的“永新一枝花”,1926年毕业于永新女子学校。1927年8月,18岁的贺子珍参加永新暴动,并跟随宁冈农民自卫军上了井冈山。11月初,贺子珍被调任前委秘书,到前委书记**身边工作。陪同**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各地区做社会调查,帮助**整理、抄写一系列调查材料。
4 }8 s2 p% h7 [5 @
6 O3 F8 ~1 Q( a5 W4 _ 在井岗山人烟稀少的万山丛中,**第一次见到这位“永新一枝花,一下愣住了”。当时**因为长途行军磨伤了脚,没有及时治疗,伤口化脓了。而贺子珍是一位热心肠的人,第一次见到**,就发现了他磨伤化脓的脚,当天就不由分说为他擦洗换药。这件事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_8 ^6 |* ]! u/ r0 o3 W
4 e1 R7 a* N) \6 L. x 因为工作两人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感情有了微妙的变化。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与贺子珍不仅完成了著名的《永新调查》报告,而且互相也有了更多了解。**喜欢贺子珍是个有文化有性格有很高性情的漂亮才女,贺子珍也喜欢**的文才和豪情壮志,**向贺子珍袒露了心迹,表达了爱慕之情,贺子珍也感觉能与自己仰慕的人生活在一起是非常骄傲的。后经贺子珍的义兄撮合,他们最终定情,开始了他们在那凄风苦雨中相依为命,并肩战斗的十年夫妻生活。
1 ~2 G0 ^5 Y+ e5 r! [' r! ~4 O) M4 b7 s
当然,**并没有忘记家乡的杨开慧,当时**人被通缉杀害,他与杨开慧的联系也已经中断。**与贺子珍成婚之前,曾神色黯然地告诉过贺子珍:自己结过婚,妻子杨开慧和3个孩子留在湖南老家,久无音信,生死未卜。后来,杨开慧被军阀抓捕杀害的消息传来,“**泣不成声,贺子珍也扑到**的怀里哽咽不已”。而1930年同时也传来贺子珍的恋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欧阳洛被捕牺牲的消息。在战火中他们擦干净彼在此失去亲人身上的血迹,继续前进了。
/ V( [6 o& R3 y" O3 O/ z4 F2 q% a h# C4 L* Y9 d
贺子珍对**的感情,以及她倔强的格性和自我牺牲精神,从一件常人难以想象的事中可以反映出来。当时,**和贺子珍住在攀龙书院八角楼时,他发现贺子珍总是将一个旧包袱另外放着,便问里边包的什么?贺子珍说:“我的行李。什么时候开慧姐来了,我什么时候离开。她带着3个孩子,多不容易呀。”她心中已把杨开慧当成的姐姐。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贺子珍是一个多么有个性富于牺牲精神的女人。至于说杨开慧和贺子珍与**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也是应当可以理解的,一是人在艰难困苦时都希望有感情的安慰,二是**的生活的确需要有女人照顾,三是贺子珍知道杨开慧的存在并愿意,而且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姐姐”,四是在那个时代社会还是允许娶二房太太的,**毕竟也是一个男人,他不是一个神。; R7 e+ r) ?1 u4 \
5 m' X) E! Y' j1 ^) ] 在**最艰难的时期,贺子珍始终伴随着他,同生共死,一起翻雪山过草地,走完艰难坎坷的长征之路,帮助他走出人生与政治生活中最低谷。贺子珍与**从1927年相遇,一直到1937年延安分手,共同生活的10年中,他们相濡以沫的婚姻是非常幸福的,共生育子女6人,除李敏外其余全部丢失或夭折。这样一个温情倔强勇敢,勇于自我牺牲,与**患难与共的漂亮女人,怎么能不令**痛爱一生。
; {. h$ N8 m7 o
: Z q/ j& r% F8 i$ C 另一件事需要提的就是,有一次**、朱德等人开会时被敌人包围,贺子珍不顾别人的劝告,二话没说,骑上马手持双枪,她把敌人引开。这也充分表现出贺子珍的格性,贺子珍的刚烈脾气是出了名的,连**也爱称其为“女司令”。同时,这样的性格也为他们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 K7 o% E% y( z+ e3 w- X# s
: r% l# G- c' k& f3 B* H T; q% e 当延安成了抗日圣地时,国内外各种人物纷至沓来,**特别繁忙,并有了无数的崇拜者,回家后也顾不上贺子珍,贺子珍是个非常敏感、好强、倔强的女人,这使贺子珍感到空寂、苦恼、烦躁、猜疑、怨恨。她恨自己的身体太不争气,想要多做些工作,却因伤病感到往往力不从心。因此,她想动手术,把从上井冈山到下井冈山,从长征到延安,在身上留下17块弹片从体内取出来。可是,延安动不了这种手术,于是她便决定放下出生刚几个月的女儿李敏,转道西安到苏联去。**知道贺子珍要走,极力挽留,执拗的贺子珍此时已听不进去劝告。后来**又给暂住西安周恩来处的贺子珍一连发过6封电报,劝她回延安,而她倔强刚烈的性格,让她依然执意不肯。
) k& |$ k% s- p, a! s
# @# V- ?; M2 e) ?/ z: b 事实上,还在怄气的贺子珍并没有忘情于**。身在西安,她的心却飞回了延安,贺子珍惦记着**的健康与休息。她想到,自己把那条共同盖了多年、烧了一个窟窿、记录了他们爱情的红毛毯带出来,他的被褥更单薄了,晚上一个人能不冷吗?于是,她用自己积攒起来的津贴费,上街买了一床新棉被,亲手缝好,托人捎给在延安的**。但是,倔强的性格,使**的6封电报也未能阻止她踏上赴苏联之路。**也是个性极强和性情中人,此时此刻她贺子珍没有顾及**的面子,没有体谅到**对她的感情,因此,**对她也有了一腔的哀怨,对她是又爱又痛,又无可奈何。其实今天看来,**和贺子珍的感情纠葛,同我们老百姓过日子中,两口子遇到的矛盾没什么两样。6 @& t, ]: ^6 F
7 @1 a; s) u9 P8 c0 A3 T- J! k9 i
但是,两个好强、倔强的人,没有想到,贺子珍这条赴苏之路对她与**的关系而言成了一条不归之路,从此,两个同甘共苦整整十载的患难夫妻就此天各一方。**和贺子珍的矛盾,主要是因贺子珍坚持出走苏联。国内外有不少书籍、文章把贺子珍的出走,说成是江青插足**家庭,甚至绘声绘色描述贺子珍如何在延安窑洞里跟江青吵架。其实,贺子珍去西安,最终出走苏联,真的跟江青并不相干,在这件事上江青是冤枉的,让她背了黑锅。江青这一辈子也未曾跟贺子珍见过面,她跟贺子珍“在延安窑洞里吵架”纯属子虚乌有的谣传。不过,贺子珍的走,恰恰给江青提供了“乘虚而入”,一个取而代之的绝好机会!历史竟会这样的凑巧:不早不晚,就在贺子珍离开延安的时候,1938年5月这个爱唱京剧爱演戏写的一手好楷书的江青进入了延安!" Z6 \' P. \4 B$ l* |' o( c
$ z0 i2 E8 U5 \1 [3 C 虽然,贺子珍与**分开了,但是多年以来两人相互的关爱、关心始终保持着,贺子珍在莫斯科治病时,1940年初冬,**把女儿李敏送去苏联看望贺子珍,直到1949年春贺子珍回国,**才把非常喜欢的李敏接到中南海丰泽园,住在自己身边。而贺子珍一直在生活上照顾着**和杨开慧的两个在苏联学习的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也通过他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带一方丝质的大手帕,是旧的”给贺子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是情感非常丰富充满柔情的大男人,心中一直存有他痛爱的贺子珍。而贺子珍也非常关心**,她通过李敏送给**“一个骨头做的挖耳朵的耳挖勺儿”,因为她知道**喜欢掏耳朵,贺子珍住在天津时,“还会经常带一些南方的蔬菜、青菜给**”,因为她知道**是湖南人,喜欢南方蔬菜。也许此时此刻,他们才明白了当初的倔强,使两个患难与共的人痛失所爱,他们一定在为此而悔恨。$ V, W' `: l- K' S; s. Z; D f& l2 Z7 Y
# E* v2 f6 C K4 ? , M) f4 a2 _5 Q F& e
8 ~/ T" h; A6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