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370
- 主题
超级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 w5 b7 j* V8 S* f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尿道和肛门。这些身体上的孔窍平时要多注意保健,保持畅通无阻,九窍要通,通则无病。窍穴保健按摩主要是利用各窍穴与内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关系,进行窍穴保健治疗,从而达到调节内脏功能、防病强身的目的。
! C# B5 u9 @3 T9 S7 Q" i% J眼睛保健
( p& M) r+ x0 J" H: T目宜常运 用双掌小鱼际分别按眉棱骨,向内外作圆圈移动各18次,再双目轻闭,以双手拇指,轻轻在上下眼皮抚摸各36次,然后双目睁开,眼球作顺、逆时针缓慢转动各18圈,最后远眺片刻。长期坚持此法,能防治近视、远视、目疾、眉棱骨痛等。- `8 v" G8 [- d5 l9 x$ B3 k+ s
按摩熨目 摩擦两掌发热后,将手掌置于两眼之上,反复3次。再以食指、中指、无名指轻压眼球,稍停片刻再压,反复3次。长期坚持此法,有养目明目、消除眼肌疲劳的作用。
4 E% B& U- S0 m; N3 T0 x眼部还可进行穴位按摩。
% F( n: _+ i5 o& Y: w8 ?按睛明穴 两眼闭拢,拇指、食指指端按于睛明穴(位于目内眦旁0.1寸处),边按边振动,用力均匀,每次5~10分钟。
& ~8 Z" X. q- [切承泣穴 两食指指尖切按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用力均匀,不可切破皮肤,边切边振,每次5分钟。3 Z) C i2 } E; r
点按攒竹穴 曲肘置桌,两手平握拳,拇指伸开,以拇指指端附着在眉头下缘攒竹穴处。再以两拇指逐渐用力向穴位上方顶压,采用切法、揉法,待穴位周围至眼区有酸胀感觉时,再按压1分钟后松指,如此4~6次。+ M: s" K% D! |6 K" b( t( K
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球向四周环绕一周,正反向各3次。用力闭紧双眼,同时呼气,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眼睛,同时吸气,共3次。
9 f" y, ^+ Y) a+ M; P2 E耳窍保健/ x9 v3 r$ R* c' D- t
耳朵上的穴位非常多,它就像一个倒立的胎儿,要经常揉掐。 f3 w- x8 b- D* F/ w4 Q4 B
振耳保健 用两手食指指面按压耳道,一按一放,快速振动,使耳道内产生振动,并传至大脑。每次5~10分钟。2 Z! B% w. I% l/ L4 c
抹全鼻 右手拇指、食指指面从鼻根部、鼻梁部向鼻翼部抹动,用力均匀,每分钟抹60次,每日5分钟。/ J) Y; p9 @- r K7 {
扣耳保健 用掌心按紧耳道,食指指尖在脑后部上下来回弹叩,力量自行掌握,可觉脑后部有“咚咚”声。两耳可同时进行,每分钟弹叩80次。/ N& l& c2 i0 W2 Z9 W- }# }) t
扯耳保健 用拇、食指捏紧耳垂或耳尖,一上一下拉扯,力量自行掌握,每分钟 60次,每次5分钟左右。; j+ R* Y$ p# b
揉耳保健 两手食指分别按揉耳门(位于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听宫(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时呈凹陷处)、听会(位于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孔)等穴,在按切时配合切法、振法、叩法。每次10分钟,力量自行掌握。
. ]; O1 @) y+ y; ~叩翳风穴 翳风位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凹陷中。用两手食指指尖同时叩击两侧翳风穴,每分钟100次。力量自行掌握,至穴位处有胀痛热感,每次5分钟。
+ d1 g, W4 h# P0 [3 P0 l耳宜常弹 用双手掌掩耳,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轻轻叩击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附近36次。再用食指塞耳窍,压耳门,骤放各3次。坚持此法,有增强听力、醒脑通窍的作用,能防治头晕、耳鸣、耳闭、脑鸣等疾患。0 }4 ?; h1 J# q! w
鼻窍保健
/ z. Y& j( D" h2 I揉鼻根 两手食指位于鼻根,用力挤压穴位,再由鼻根向鼻翼两侧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滑动按揉。由上而下连续10~20次,动作宜缓慢,用力均匀。每次10分钟。
' \# i: b' Z% j2 ~( S8 P捏鼻孔 拇指与食指捏鼻孔,一捏一放,每分钟60次左右,用力均匀,至鼻有酸胀感为度。每次5分钟。
( s: n) @1 h8 N0 \$ o# u8 @揉鼻梁 右手食指指面位于鼻尖部,以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揉动,由鼻尖部向鼻根部揉,再反方向揉,每次30个来回。. ?% i G! a, s0 }% m
按迎香穴 用两手指指尖紧按迎香穴,边按边振动。每次10分钟。
! m/ W5 O$ P3 n" C6 z揉素髎穴 拇指或食指指腹压住素髎穴(位于鼻尖正中),施力揉按,每次5分钟,每日2~3次,力度自行掌握。
+ r! D: ]& A5 `' s. Y洗鼻腔 每日早晚用凉水和温水交替洗鼻,增强鼻腔的适应能力,可预防感冒。
( J& ^* Y7 m/ h s捏鼻翼 用拇指、食指捏按鼻翼及鼻中隔,每次10~20下,每日数次,可宣通鼻窍。, W" x: o% U2 `( s1 q
口腔保健
7 u% o: ]# R5 w0 `4 p2 T* U叩齿 口唇微闭,上下牙齿有节奏地叩击,门齿与臼齿交替进行,每分钟100次左右,力度可自行掌握,每次5~10分钟。此法有固齿作用,能防治牙病,还有滋生津液的作用,防治口干、唇燥、口臭等。
0 \1 B9 F6 R+ v# R5 B吞津 口唇微闭,舌顶上腭运动,然后将津液徐徐咽下,每次5~10分钟。
4 y9 ]4 W2 ?7 G5 ?3 N. i4 R3 o# G现代研究表明,正常人唾液分泌量每日约1500毫升,唾液内含的白蛋白、溶酶菌、蛋白分解酶等具有免疫、杀菌、助消化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此法适用于咽干、唇燥、口渴少津、皮肤干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心悸健忘、头昏耳鸣、咽干、眩晕、失眠、五心烦热等。1 R# d7 ^ V& B9 E; X/ t! {: \
叩齿与吞津常常需要一起做,古人有说:“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侵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通,以舌搅牙龈之上,不论遍数,津液满口,方可咽下,每做三次乃止,及凡小解时,闭口紧叩其齿,解闭方开,永无齿疾。”" g2 f9 L" L% Y
通二阴
q3 i/ i+ Z+ [" U我们都知道便秘、憋尿对健康不利,所以,要保持大便通畅,平时也要适量地食用一些利湿药物或者食品。; k3 o8 D8 e9 k F- M
利湿 利湿说白点就是利尿,最常用的利湿食物和中药有薏苡仁、红小豆、冬瓜、扁豆、荷叶、黄瓜、泽泻、白茅根等,化湿的中药有藿香、佩兰等。利湿对男性的前列腺有益,对女性来说,化湿可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6 c8 N$ _; E: F5 V/ W- [
通便 中药巴豆、决明子等都是通大便的。大黄、芒硝、番泻叶也是通大便的,但不提倡大家用,因为泻下力量太大,会产生毒副作用。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平和的、没有毒副作用的、药食两用的中药,这样不会产生依赖性,如郁李仁、麻子仁、栀子、牛蒡等缓和通便之品。* ~: M b7 d3 P, y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71948.html)
5 w9 H& E, l/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