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18
- 主题
新手上路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 j9 U/ r- V9 A" q
( _& u. s5 a6 |6 E1 b C; E; f
认识成子,缘于偶然的机会。一天,听姐夫说,某地有个人喜欢看书,报纸上都有名呢!经打听,原来是当时的耒阳报的许记者在采访成子后发表在《文汇报》的一篇报告文学。许记者的这篇文章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信件从全国各个地飞向成子。其中有不少是向成子求婚的女性。这些女性都是文学爱好者。记得北京的玲还寄来一个小收音机,天津的俊和武汉的珍等几个女性都寄来文学作品让成子看。直到我与成子来往时,这些女性还与成子通信,请他指导写作。相比来说,我离成子较近,所以成子选择了我。* X" Z0 W- W8 }( U) a. M
成子的村子处在一个山沟里,上学、赶场、搭车都要走很远的山路。家里一贫如洗,穷得在屋檐下做饭。记得第一次去他家玩时,那样的家境把我吓跑了。他的个人条件也差。成子只读了八期书,而且过早地白了头,认识他时已步入而立之年。这样糟糕的人还可爱吗?& J5 `5 [5 u$ n5 t% p1 G: x/ M% J
可是,成子的人生出现了奇迹。成子受村里一个回乡知青的影响,爱上了文学。而我,因高考落选不幸也爱上了文学。文学给予了我们信心,让我们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文学之风,把我和成子吹到了一块。当我俩登记结婚了,许多人还不相信这是事实,那是我高中毕业的第二年,家住交通方便的墟场附近的我,那时又白又嫩,可想而知,来之我这方的压力有多大!
6 Y% p w+ x; N& d" X6 e3 x( Q 我的婚姻在当时当地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可以说,当地方圆十里,都有认识我和传播我的新闻的,因为几年前,我这个全公社考上重点高中的唯一女生已成了一大新闻,成了“名人”。只不过这次大家是把我这个“名人”当做反面教材宣传、讥笑、嘲讽、打击。人们认为我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当然,我不这样看。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才走到一起。
, m0 Y! q4 W9 @4 ~1 r: @6 q 可是,成子在重病晚期,一天,他躺在床上对坐在他对面的我说:“我晓得,这些年来,你跟着我受苦了,我没让你享一天福;我也晓得,你对我这么好不是爱情是同情。”天啊!结婚九年了,他竟说出这样的话!我想这可能是他这么多 年来 一直 埋在心 底的话 吧,直到此时此刻,认为自己的时日不多了才不得已才说出来。我真的很难过,也就是说,他一直怀疑我对他的感情,认为我嫁给他是对他的同情。要不是他有病,我会与他争论的。若是同情,我怎么不嫁给一个乞丐或其他什么人呢?我也同情他们呀!面对他痛苦的表情,我不知该怎么说才让他相信。我难过得想哭了,只回答说:“怎么不是爱情呢?”6 x0 a! o1 F( p6 L( o J! A$ _7 Q0 x
其实,成子身上,除了文学,还有许多可爱之处。成子个子较高,穿着整洁,尽管家贫,颇有学者风度。两道黑黑的剑眉下是一对多情的眼睛,留着八字胡,说话温柔得像少女。村里的男女老幼都喜欢他。成子是一个多面手,他的书法、绘画、乐器都是无师自通,每年的除夕夜,都要忙到很晚,他要为左邻右舍写春联,他的硬笔字也写得很好。记得有一次我拿成子的手稿给耒阳市作协副主任朱文科看,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看他的字比看他的文章的感觉还要好,他的字写得真好!在平时,常有人送来老年人的相片请成子画像,留作纪念。成子还爱好唱歌,他有一个优美动听的歌喉,吹打弹唱样样拿得起,尤其是二胡,村子内外的许多年轻人,都是他手把手教会的,他拉的二胡曲悠扬委婉,如泣如诉,还上台表演过《二泉映月》呢!1 l& x9 t6 d; T# ?+ N+ q
如此一个人,不惹人爱吗?仅来我翻出成子的老照片扫描到网上,我女儿说,妈妈,我爸爸真的好像一个艺术家啊!是的,如果成子活到今天,也许真成了一个什么家了!遗憾的是,他走得太早了!假如他还有知觉的话,我要再次告诉他,我们是爱情,不是同情。6 V1 V2 ^# F; n
7 }7 E5 I \2 o* q
2 z4 T8 |2 U.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