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11027|回复: 5
收起左侧

又是一部胡乱编造的电视剧——评电视剧《寻路》

一个微笑 发表于 2013-10-16 09: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个微笑 于 2013-10-16 09:33 编辑 , z+ A0 v0 T4 y. N7 n+ }8 c

% v- T8 H8 z& k6 p# [* O6 o0 \9 R8 T

正在央视热播的《寻路》跟前几年排的《井风山》《红色摇蓝》一个样,没有一点新意。仍是一部随心所欲胡编乱造,诋毁革命领袖朱德的一部所谓的主旋律影视剧。

一是为了衬托**同志的正确,仍把朱德同志作为对立面来塑造。除了重笔重复朱德在湘南失败、八月失败外,还把朱德描写成违反群众纪律的典型。好像不这样描写,就显示不现**同志“寻路”的艰辛和正确。

二是为了描写**同志的厉害,把朱德描写成一个没脾气的受气包。剧情反复显现**在朱德面前耍脾气,而朱德毫无反映的情节。

三是贺子珍等一些次要人物仍然作为主要人物描写,倒是作为主角的朱德再次成了贺子珍之后的次要人物,无论宣传画报还是主物表,“朱德”都位列“贺子珍”之后。朱德夫人伍若兰更是轻描淡写,伍若兰牺牲的细节也是严重不符合史实。

编造这样的情节,好象在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党史军史资料中找不到吧。革命史实怎么这样随着编造呢。

四是既然是“寻路”为什么不显示朱德同志三河坎分兵后如何保存火种、探索由正规战向游击战、将革命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湘南大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史实。这应该是大革命失败后最为精彩的“寻路”啊。
2 \. l! c: R- k( o: D) R+ b      


- @* a1 ?6 T1 i3 w% x+ y3 W; j

附:电视剧《井风山》、《革命摇篮》中胡乱编造的情节。

■电视剧《井冈山》几个严重歪曲历史的情节

一、在《井冈山》第12集中,关于坪石大捷,这是朱德大败许克祥的一个光辉战例,而该剧把这个功劳移到了林彪头上,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朱德传》P127记载:坪石大捷,是朱德巧妙地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打法取得的胜利,也是他吸取南昌起义失利的沉痛教训,实现武装力量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初步尝试。

其实这一段剧情编造得也不合乎逻辑,当时作为一名下级军官的林彪,如提出打伏击的设想,肯定要把理由陈述充分,才能说服朱德,不可能林一提出伏击设想,朱德不问理由就按此设伏,要等到临战发现许部迟迟不出现,才在阵地上找来林问他理由,而让林彪表现一番,剧情果然如此,等林讲完理由,敌即出现了,这里编导用拔高林彪的手法来反衬朱德是一个不称职的军事领导。

二、第23集中,由于袁崇全扣留罗荣桓而引发的朱毛之争,剧中朱毛矛盾初露,朱怒极提枪要去处理袁,毛说:“这只解决了表,不能治本,问题出在上层,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陈毅说要学井冈山三大任务六大纪律,朱说,打仗一个接一个,没有时间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政治工作理论上说得通,实际上行不通,古今中外军队没有政治工作照样打胜仗,衡量一支部队合格不合格,看他能否打胜仗。”(大意),毛大声说:“那人民军队与旧军队有什么区别,你一个滇军旅长,为什么还要远涉重洋到国外去寻求真理,这样,军队怎样处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党领导军队如何体现出来?”(大意)。上述剧情我找了好多史料,未见记载,在此我只能认为是编导编造出来的,剧中把朱德塑造成一个他领导的军队不要党的领导,不要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单纯军事观念的新军阀,连他为追求真理,而抛弃高官厚禄到处找党,最后远涉重洋出国找党找马克思列宁主义都被当面讥讽,实在让人寒心。果真如此的话,如何解释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历尽千辛万苦,通过“赣南三整”,把起义军余部带上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力军的事实呢?

第31集,朱毛主动撤出井冈山,留彭德怀八百多人守山,彭在数十倍敌人的围攻下,井冈山失守,在讨论下一步如何走时,剧情是这样的,王佐对彭说,毛委员下山前就指示我,如井冈山失守,要王佐带队伍在山中打游击,要彭率队突出重围,下山去找毛委员,与红四军会合.这里的问题是,这样重大的战略部暑毛委员不向守山的负责人彭德怀交谈,而却与王佐交待,由王佐再向彭德怀传达,这是哪家的组织原则?要突出毛的先见之明,也不能这样表现,也要合乎逻辑。这不是在****吗?

三、剧情红四军下山后在大余打了一个遭迂战失利,损失惨重,牺牲了二位营长,三百多位战士,毛走进来对朱大发脾气,说这一仗根本不能的,下山后的第一仗应谨慎,死了二位营长,三百多位兄弟,你不心疼,我心疼。据《朱德年谱》上P133记载:下山后沿途比较顺利,后到大余,先占大余,后因敌情不明,遭刘士毅部突袭,打了个遭迂战。这种情况,在军队创建初期实属正常,编导不能扬毛抑朱。有一句话说得特严重“你不心疼我心疼”!全世界都知道朱德是“红军之父”,爱兵如子。

四、第32集剧情:井冈山丢失后,朱陈提出现在只能流动游击。毛说你们流动游击的习气不改。”流寇主义”的这顶帽子自始自终戴在朱陈头上。我们认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在历史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面对如此严重的白色恐怖,**势力如此强大,革命

又处于低潮,形势在发生不断变化,在流动游击中寻找新的根据地,是切合实际的,如不根据实际情况教条地坚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的思想,是不切实际的,是与当时的城市中心论思想一样是不切实际的。以后创造的中央根据地证明了朱德的正确。

五、剧中伍若兰之死,与事实不符,根据《朱德传》P186记载:粟裕回忆说刘士毅部突然袭击,那次第二十八团担任后卫,林彪当时任二十八团团长,他拉起队伍就走,**同志,朱德同志和军直属机关被抛在后面,只有一个后卫营掩护,情况十万危急,**同志带着机关撤出来了,朱德同志被打散.....不幸的是军长的爱人伍若兰同志却被敌人抓了去,惨遭杀害.编导如果要写林彪,我认为抢朱德功劳的坪石大捷不能写,而这次林带队就走所负的责任倒是可以写的,这还符合史实,但遗憾的是颠倒过来写了。

六、关于红四军,,七大”与”朱毛之争”,剧情内容完全歪曲了事实,剧中把”七大”开成了刘安恭的”城市中心论”与**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之争,结果”城市中心论”占上风,毛落选前委书记.这里存在几个严重的问题:其一照例红四军”七大”会议内容是不容篡改的.二是毛的落选,变成了大部分人赞同”城市中心论”,当然包括朱德。这里与史实大不符,“农村包围城市”是朱毛共同创造的。早在朱德在苏联学习军事的时候就有了上山打游击的思想,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在会师之前的湘南起义就决定一要找根据地上山打游击,二是与农民运动相结合。

七、剧中,毛落选后在河边钓鱼,朱德陈毅到河边来,碰到一起,争论又起,朱对毛说,至少有四个方面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第一个你提出的“党管一切”我是赞成的,但对前委书记一人集权就不对了。这里“党管一切”’与“党领导一切”一字之差,意思完全变了,历史上的“朱毛之争”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朱反对毛的“党管一切”,编导在这里篡改历史。据《巨星闪耀》P88记载:“军委机关‘暂停办公’,改为军政治部,军队行动由前委直接指挥,政治部主任一职由前委书记兼红四军党代表**兼任,也就是说**集党政军权于一身,这便为争论埋下了隐患……,从总体上来说,当时朱德对**的主张并无根本抵触,但在具体措施上则不尽一致,比如“党的绝对领导”是不是就是“党管理一切”,军队是打仗为主还是建设根据地为主?党内,军内民主以什么方式去实现”。从历史上来看,朱德从未把军队凌驾于党组织之上,朱德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思想是一贯的。实际上历史上的“朱毛之争”中央的“九月来信”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对朱毛两人的正确意见及错误思想都指出来了。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朱德珍闻》P204记载:“在肯定**的主要意见时说:‘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领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不能动摇’……在肯定朱德的主要意见时说‘党管一切’这口号,在原则上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党只能经过党团作用作政治领导。”实际上,红四军“七大”及“古田会议”期间的各种问题的出现,在军队初创时期是非常正常的,什么叫“初创’:,这就叫“初创”。如要说责任,朱毛都有,所以写这段历史就该从“初创”角度来写比较客观真实,而不能一味要追究谁的责任,这对两位艰辛的探索者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我们善意向编导提出该剧的严重问题,要求拍续剧《红色摇篮》时,应纠正错误尊重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红色摇篮》根本无视正确的意思,确实令人费解。

■《红色摇篮》剧情中几个严重歪曲历史的情节。

一、第一集:朱毛下井冈后,朱德镜头一出现就表现为在东江前线的一副败军之将的形象,接着编导谎谬地编造了一个朱德在**棺木前哭灵的情节。史实是下井冈后朱毛分开,朱德率领部队打了好多胜仗,并打下了“铁上杭”。据《朱德传》第219页记载,“红四军打下上杭,不仅粉碎了三省“会剿”,而且又为红军争取了一个休整的机会,红四军人数发展到七千人,每个纵队由两个支队发展为三个支队”。而这些史实该剧却一点也不反映,可见其目的性很明确。

二、第二集:朱毛分兵贺子珍随朱德行军,大雨之中贺子珍生小孩,陈毅说我来保护贺,朱德命令陈毅率主力去江西,而自己留下,在雨中撑了布伞围护着贺子珍生小孩,这段剧情谎唐之极。一位军队主帅不去指挥部队,而却去围护贺子珍生小孩,在这里不但**了朱德,也损害了**的形象。

三、第五、六集剧情重点描写朱毛红军第二次打长沙未克,并最后撤围的历史画面。剧中只有**一个人力主不能打,攻城失利后,**对朱德大吼:“你这个总司令是怎么当的,要把这支部队带领到什么地方去。”说明朱德是拥护盲动主义路线的。编导完全歪曲历史、贬低朱德,据《朱德年谱》新版第185页记载:“1930年8月23日朱德出席由**主持召开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在会上发言:认为红军的装备和训练都不宜于打阵地战,红军如果攻打长沙、武汉这样坚强防御的城市,其结果是全部被消灭。会议否决了这一得到**等支持的意见,决定再次进攻长沙。”

四、第七集剧中前委派李韶九肃AB团,说成是朱毛研究后派的,是对历史的歪曲,肃AB团激起富田事变,朱德根本未参于其中。


! y; ]) |; x+ U( I" c, z

■专家评说:

我们清楚地知道,影视剧不是史实的照搬,但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特别在剧中用真实的革命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的名字,反映革命历史事件,更不能“戏说”,应尊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这是创作者的职业道德,不能为了达到突出、拔高某个人,而贬低歪曲、牺牲另一个,要知道,革命领袖的名誉权,也受法律保护的!《井冈山》、《红色摇篮》、《寻路》就是用了这种手法。任何伟人都有他的幼年,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如果把一代伟人描写成没有幼年,那才是可悲的!毛主席是一代伟人,没有毛主席便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真实。但应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这才是对一代伟人的最好纪念!对于林彪,我们认为不能用篡改历史把“朱毛会师”变为“毛林会师”的卑劣手法,来同样歪曲历史,贬低林彪的历史功绩。但也同样不能不尊重历史,有意处处夸大拔高林彪,把朱德的功绩移到林彪头上,这才是历史的唯物主义。

“朱毛”对中国革命都作出了特殊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朱毛”的领袖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朱毛”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作用是互补的,两人堪称黄金搭档,谁也离不开谁,**说:“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朱德说:“朱离了毛,过不了冬”。谁要想通过贬低一个而达到拔高另一个的目的,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因为史实才是历史。

以前,好多影视剧都把朱德置于一个很重要的位子,而讲些无关紧要的多余话,抽象肯定,具体否定,常此以往,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朱德变成了一个忠厚长者,老资格的、象征性的“空头总司令”,上有毛主席领导指挥,下有各位将领执行,朱德是个安乐王,这种淡化朱德的表现形式遭到了人们的质疑: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和军队为什么要去拥戴一位“泥菩萨”做领袖呢?现在编导变换了一种表现方式,形式上加重了朱德的戏份,但把朱德处于**的对立面来反衬毛主席的伟大正确,人为地把两位领袖对立起来,《井冈山》、《寻路》等就是这样一部不惜篡改歪曲历史的电视剧,这种表现形式更可怕,强迫大家去误读历史。1 H; H9 [; ?9 k& G! O5 L: @

* F7 V# n2 }7 G8 ]
3 S4 i( L5 I/ b1 ?! R                                                  又一部“个人崇拜”的“杰作” * Q; v6 G) f. X9 I# I/ O1 L

        为迎接建党92周年,由天津市委宣传部筹拍、以王朝柱为总编导的革命题材电视剧《寻路》,在强势媒体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后,全国观众反响强烈,特别是天津市委宣传部召开的该剧研讨会上,众多党史军史研究人员给予高度评价。
/ j* v; @/ o& u" Q  J- O" W

中国青年出版社《小说》原主编李硕儒说:由于一些旧观念、旧思想作祟,朱德与**有过分歧走过错路。还有许多党史军史研究方面重量级人物,影视界重量级评论家,都给予该剧高度评价,并称其为“王朝柱”现象。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中央电视台反复播出的由名人代言的虚假产品药品广告,危害了全国多少无知观众,尽管中央及时出台了有关法律,只能一定程度遏制这些非法广告。但更令人遗憾的是,影视剧市场还相当混乱,对虚假的特别是严重歪曲党史军史随意贬低歪曲革命领袖的影视剧,没有任何法律约束,故前有《井冈山》、《延安颂》、《八路军》、《红色摇篮》等,后有《寻路》,搞乱了党史军史,违反了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误导了全国人民,毒害了全国青少年。
5 N+ |$ d& V6 w( g8 E+ Y. }0 K
) {; c: {3 D3 N0 C+ R4 k: T. C     下面我们就对照党史军史还《寻路》一个庐山真面目。
8 ?! j2 T: B9 _- m( m2 [% H, B* a+ q     该剧名为《寻路》,按理目的是要反映当时的党中央,学习苏联经验,走一条:“城市暴动”之路,和以**、朱德为代表的**人,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的冲突,本意非常好,如真能如实反应,的确可以教育后人,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倒底走哪条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令人气愤的是,总编导在他一贯搞“个人崇拜”的惯性思维下,为了突出证明只有**才是唯一一位正确选择“农村包围城市”之路的代表,而不得不歪曲那段历史,不惜把与**共同探索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朱毛”中的另一位革命领袖变成了**的对立面,来极力**,使人想起了陈毅在“文革”中说过的一句话:“过河拆桥”,令人寒心!: P2 x3 i6 c) m; {0 ~  }2 z
       该剧借历史上的“八月失败”,“朱毛之争”利用大部分人不了解那段真实历史而大做文章。剧中**多次强调“八月失败”的原因是“旧军人朱德不忘攻打大城市,思想上不愿过艰苦生活,根据地建设思想不扎实的根子”在作怪。是主动出兵湘南而导致“八月失败”。为了使假历史变成真历史,编导刻意隐去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一段历史。! O% @7 P5 \/ B/ S' F* G
      自从三河坝分兵后,周恩来选择了仍走“城市暴动”之路,而朱德力挽狂澜,选择了“上山打游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通过艰辛的“赣南三整”,即①天心圩整顿,淘汰了意志不坚定者,留下了革命的精华,其中包括后来对解放全中国起决定作用的将帅朱德、陈毅、林彪、粟裕等。②大余整编,一是整顿党团组织,二是整编队伍。③上堡整训,整顿纪律,已有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军事训练,从战略上把军队由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并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所以朱德的游击战战略战术思想早就付诸行动了。通过“赣南三整”巩固了队伍,提高了军队的军政素质,对探索人民军队的创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与同时期**进行的“三湾改编”一样都对人民军队的创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要突出一个领袖,“赣南三整”人们几乎很少知道,同样,规模与持续时间远比“秋收起义”大与长的“湘南暴动”,也几乎被遗忘。接着朱德创造性的运用统一战线思想,与云南讲武堂同学范石生合作,保存了革命火种不灭。后发动了全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湘南暴动”。最终上井冈山与**实现了历史性的会师。这段历史是朱德探索中国革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之路的关键,这也是总司令的伟大之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段历史关乎中国革命的成败。
' k/ c" B+ U+ P5 ]) R( I, @7 H        中国**“七大”会场上为什么高挂“朱毛”的会徽,开国大典上为什么“朱毛”并肩最先走上天安门城楼,人们为什么高喊“朱毛”万岁的口号。这段苦难辉煌的历史,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建议大家多学学这段历史,就清楚剧中污蔑朱德“不忘攻打大城市,思想上不愿过艰苦生活,根据地建设思想不扎实”是多么荒谬,其实历史上的“八月失败”的原因应客观的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分析,朱德在1962年参观井冈山博物馆时,说得很明白“是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起主要作用,当时军队有特委指挥,湖南省委要部队回郴州,在战略上不对”。朱德当时的地位,在党内是不起决定作用的,虽反对也没用。同样当年在党内地位远比朱德高的**,也不起决定作用,例如后来中央要求“攻打赣州”朱毛都反对,但最后还是决定“攻打赣州”。再后来,宁都会议上**失去兵权,也是如此。故编导刻意用双重标准来对待两位伟人。
( Z7 _9 p8 w# T# I/ P8 O6 U    《寻路》不反映真正的寻路,而对**贺子珍、周恩来邓颖超及邓母的生活琐事都用了大量篇幅去反映,却故意冷漠地对待革命烈士朱德夫人伍若兰。这位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为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而英勇牺牲的巾帼英雄,仅在剧中通过别人的讲话无关紧要的带过一句,就连在圳下红军总部遭突袭中,为掩护朱德而被俘壮烈牺牲的情节都得不到反映。如果此剧是写**或周恩来的,那在整部剧中朱德(像以前淡化朱德一样)不出现也还勉强,隐去、不反映也就算了 ,但卑鄙的是严重歪曲历史事实,例如:
6 ^! Q( l9 M6 C! C6 M      《寻路》第十八集,剧情“朱毛”冬天下山挑粮,途中休息,**问朱德,你一个大旅长,为什么还要和我一起挑粮,朱德回忆经历:“当年为了探索中国革命之路,我找到了共和先驱孙中山先生,可是他不要我跟着他一起救中国,接着我又找到了党的总书记陈独秀,他也不要我,我只得跑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去找革命道路”。编导明目张胆篡改历史,把朱德千辛万苦找党变成了先找到孙中山,孙中山不要,才迫于无奈,才去找**,一句话把朱德自觉找党篡改为被迫找党。
0 p+ H  Z: v: r5 G  k7 W4 F       请看史实:《朱德年谱》P58对这段历史记载的清清楚楚。1922年7~8月,朱德“先后拜访了上海的孙中山和国民党要人胡汉民,汪精卫。孙中山正筹划夺回广东,重建共和政府,并把希望寄托于滇军,要求朱德组织驻桂滇军攻打广东军阀陈炯明,答应先付军饷十万元,朱德决心出国学习,婉言谢绝。”接着“拜访中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的要求,陈独秀没有同意”。9月与孙炳文等乘法国邮船到德国去找党。这才是真正的典型的寻路。《朱德传》P60记载:“朱德虽然同情孙中山此时的处境,但是十多年的亲身经历,使他对孙中山希望借助一部分军阀的力量去打击另一部分军阀的做法已不再相信。”1922年朱德的思想上已萌发了革命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当时的党中央根本没有这种思想,这比**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还早了好几年。这种思想换在其他领袖身上早宣传开了,所以朱德的思想是一座被埋在深山的宝库,等待着人们去开发。
1 x. r# Z' z. ^3 |      虽然这几年朱德思想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与其他领袖人物相比,朱德研究还是比较弱的,但电视剧《寻路》等一经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播出,其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真正的党史军史史料价值,人们习惯于从官方媒体获取党史军史信息,可见其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力有多大,当然相应的历史责任也越大,为什么现在的中央台等媒体公信力差,跟他播出的信息失真有直接关联,值得认真反思' D7 o8 U9 z: `' a
        该剧又以所谓突破“为尊者讳”禁区为幌子伪造“朱毛之争”的历史,目的还是一个以朱德作为**的对立面的代价来反衬**的一贯正确,“神”的地位,该剧在“朱毛之争”的起因上又与电视剧《井冈山》不同,再次说明史实是可以随意编造的。以第二十三集红四军打下宁都后,贺子珍曾志误杀商人四口猪,犒劳红军,朱德认为这是“小事” ,引起**大怒,说“军长带头违反三大纪律,是土匪行为”,毛认为朱是旧军人旧观念旧思想,联想到后面第三十集,顾顺章因生活腐化,**,周恩来找他谈话,指出其错误及危害性,顾却认为周“小题大做”,在编导笔下一个是旧军人,带头违反纪律认为是小事。一个是城市流氓,认为**是小题大做。一个是伟人**在与旧军人土匪的朱德进行斗争,一个是伟人周恩来在与城市流氓顾顺章进行斗争,两个高大的正面人物在与两个反面人物斗争。把开国领袖朱德与叛徒顾顺章归为一类人,如此贬低朱总司令的剧情,简直不敢相信会出现在今天的央视银屏上,更令人不齿的是还得到了大批所谓“专家”的好评。
2 `: J0 f& I5 l! W    人们记忆犹新的文革中朱德被“林彪、四人帮”污为“大军阀、大土匪、空头总司令”,在该剧中又得到了印证。刘安恭的到来使矛盾更加激化,刘是朱四川老乡,毛认为两人会结帮,对他不利开展工作,请问党内军内高官湖南人有多少,难道毛不也在搞结帮之事吗?加上刘安恭的一些不妥当的做法,诱发了“朱毛之争”,剧终有几个情节与事实不符,其一,刘安恭与陈毅见面时说朱军长把你(陈毅)的政治部主任一职让给我担任,你没有意见吧,史实是当时的政治部主任是**兼的,编导为什么要这样篡改呢,因为历史上的“朱毛之争”就是当时**集党政军权于一身引发的。( x9 Q5 I4 E6 s$ {- D1 o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巨星闪耀—**周恩来朱德在一起的日子》P88~92,论述的比较客观:“政治部主任一职由前委书记兼红四军党代表**兼任,就是说**集党政军权于一身,这便为争论埋下了一个隐患,朱德等军事首长乃至许多干部对这种集权的安排当然是有意见,有想法的,这也是正常的,尽管朱德是公认的比较淡泊名利权位的人,但这因为是带兵打仗,谁不希望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行使自己正常的职权?”“从总体上来说当时朱德对**的主张,并不根本抵触,但在具体措施上则不尽一致”。朱德不赞成**提出的“党管一切”,同意“党领导一切”。中央“九月来信”既肯定了朱毛各自正确的意见,也指出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促成了朱毛的第二次握手,并促成了“古田会议”的召开。! U8 u8 k" N. u0 Q
       其二,剧中林彪派人给**送来支持信时,毛问来人这是林彪个人的意见吗,来人回答这是我们部队大部分人的意见,并说刘安恭并不可怕关键是刘安恭后面支持他的人(指朱德)。史实非常清楚,这是林彪代表个人的意见而写的一封信,而在剧情变成了大部分人,既然大部分人支持**那历史上怎么会出现**落选前委书记一事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编导真心想客观的反应“八月失败”与“朱毛之争”很简单,就老老实实按照已公布的林彪给**的信,及**的回信,朱德对林彪信的答辩,及红四军“七大”有关文献,中央“九月来信”等史实来拍摄就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了。9 a& y/ \* J6 z1 \
        历史上的“朱毛之争”的另一个焦点是由于朱德、彭德怀的上山发生了好多实际问题,并且井冈山地理位置受到局限,应下山去寻找新的根据地,而**认为井冈山地势险峻,可以坚守并批判朱德是不要根据地游击习气。史实证明**的观点是错的,不然也没有后来的瑞金中央苏区。最后**还是接受了朱德的正确意见,但该剧第十九集中却出现了在前委会上**大谈下山开辟新根据地的理由说服大家。这种颠倒黑白、胡编史实之事,在该剧中还有许多。
" s* H7 i" m2 b0 w; _+ S        接着在第二十一集中,朱德带领二十八团到瑞金城内办年货后被敌军两面夹击,在危急关头,**率三十一团回援,才解了朱德的危局。史实是《朱德传》P188页“……朱军长斩钉截铁的说,一营跟着我中间突破,二、三营左右配合全团上刺刀,说完这些话他不再下命令,带头向敌人反冲过去,就这样终于冲出了重围,同三十一团汇合”。根本不存在**率三十一团回援之事,像电视剧中反应的那样朱德老是被**救,老是被**纠正错误,朱毛还合作什么?**早就应该抛弃阻碍革命的朱德,革命胜利不是指日可待了吗?) x/ A2 v$ f7 Z7 U- m/ }
      剧中有一情节,**与刘安恭发生争执,**指着朱德陈毅刘安恭等讽刺他们是不懂中国国情的吃洋面包的人物,当然留洋的人有不懂中国国情之人,但不留洋的人也同样有不懂中国国情之人。+ G! t3 h. y* ?1 w
       把中外经验结合的人,就是朱德,朱德是位有着十几年军旅生涯的职业军人,到德国去学习二战的经验后又到苏联去学习军事,回国后将国内国外的战争经验相结合,独创了一套战略战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那段苦难与辉煌的历程可以作证,朱毛的合作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两人堪称黄金搭档,谁想利用**贬低朱德,注定是不得人心的。
* {, Z8 _7 B, e, i4 ]        该剧第四十一集,为打破国民党第三次“围剿”,**提出千里大突围战略,朱德不理解,提出天热战士们承受不了,**回答:对战士最大的关心爱护是保护他们的生命。编导伪造这段对话的目的其一说明朱德根本不懂军事战略战术,其二朱德不懂得真正的爱兵,企图说明历史上“朱德是天下闻名的爱兵如子的大军事家,红军之父”都是假的,只有**才配。9 o: y6 J' T/ }$ ~4 M
      该剧第四十三集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起义,在欢迎大会上宣布任命书“根据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朱德命令”。历史上那时期的军革军委主席是朱德,电视剧中变成了副主席,想起了也是这位总编导在《长征》中把朱德的军委主席一职张冠李戴到了周恩来的头上,幸好朱德的总司令一职无人抢去,但解放后又被林彪说成了“空头总司令”,可见在王朝柱们笔下没有什么不可以伪造,什么历史史实,什么对历史的敬畏,统统可以作为“禁区突破”,一切为了“个人崇拜”。我们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在他们笔下,历史是他们自己恣意伪造的。
, c3 L, a- V9 k        最后我们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巨星闪耀—**周恩来朱德在一起的日子》一书的序言一节作为本文结束语:/ D/ S. S3 ?. e/ u1 ]$ |2 J
      “许多人把他们奉若神明,供上圣坛,毫无疑问,**、周恩来、朱德、他们是时代造就的伟人,但他们终究不是神”,“他们是历史中的人,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不可能超越他们所处的历史阶段”,[size=+0]“他们是不完美的,惟其如此他们才更‘完美’”“伟人们离我们而去已经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我们的国家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岁月的流逝与社会的进步,对领袖人物的‘神化’固然早已不合时宜,但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对领袖人物的‘庸俗化’自然也难以让人起敬,而那种怀有别样居心对领袖人物的‘**’则令人所不齿,历史的河流终将汰除浮渣,沉淀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和几千年来我们无数英雄的祖先一样,朱德、**、周恩来已经深深的汇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意志,情感和文化的象征。”5 }7 ^/ H8 S0 E5 @2 ?$ G


0 O2 j: W4 b" T9 Z(转自中华网)

. H1 i% D; \$ h1 w: t4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蠢得要死要活 发表于 2013-10-16 10: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朱,编剧们为了收视率找点“噱头”也情有可原,你就大度一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一个微笑 发表于 2013-10-16 15: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蠢得要死要活 发表于 2013-10-16 10:38 6 z/ Y; E+ N4 _
小朱,编剧们为了收视率找点“噱头”也情有可原,你就大度一点吧。
1 i4 m  U& [4 |: `$ G) k- g
刘老好,这两篇影评不是我写的,是我从中华网转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蠢得要死要活 发表于 2013-10-16 21: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微笑 发表于 2013-10-16 15:10 / t" M% @4 i  t+ r; t
刘老好,这两篇影评不是我写的,是我从中华网转载的。
9 Y" W8 H2 r( x& E
我知道是网转,但也包括你的认同吧。另外很抱歉,我不是“刘老”,你也不认识,我只是你的一个崇拜者,尽管年龄比你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哭倒长城 发表于 2013-10-19 10: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宋词三百首 发表于 2013-11-17 18: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