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78312|回复: 1
收起左侧

财神汇聚

自然界 发表于 2013-12-2 21: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财神汇聚: T1 s' }, a5 N4 q. {
: _( v: b! Z0 [6 V
--------------------------------------------------------------------------------
* X5 r# Z5 C) [3 i8 o1 A( N, w( U 发布:地水火风 [全部文章 空间 留言]   日期:2012-1-12 14:50:00   收藏
- v+ n0 Q+ I8 S; Q
+ \' x$ Z0 \: q   - S0 x1 M, l2 ^% }
  $ P9 o6 Z' }8 I3 L
, C! Y; J4 Z1 U6 D
来源:禅刊    作者: 孔凡田 高西有
# D- W& F6 w$ i- X3 ?    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
- p! j- _6 b; ?# q7 G2 Q    财为养生之源、护身之本。小如衣食无忧,大至国富民安,无不以财富为首务。当今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速度远超前代。然而,物质的丰富也使人类对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日益增加,加之社会分工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变化速度也大大加快,人类生活远未如古代农业社会安闲、稳定,从而使人心愈趋不安。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物质资粮充足与否对佛弟子能否安心修行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很多佛友热衷于修习财神法。“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财神法亦是菩萨度生之大悲与方便,佛友修习财神法亦无不可。然而,大乘佛法的根本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修习任何法门都不能离开佛法的根本。因此,财神法的修习也应该以成就佛果、救度众生为目的,从心入手,努力培养自己的德行。《解深密经》中,观世音菩萨问佛,“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佛言,“是诸众生自业过失,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于此可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自己积累德行种来的。因此,财神法的修习也应以心为本,忏悔一切恶业,增长一切白法功德,清净其心,生起般若智慧,常饶益众生,则财富不求自得。社会经济,世、出世善法,小乘、大乘、密乘等佛法各宗各派,无不如此。7 n( T! x- G) |- V1 `$ l
6 M/ N9 \6 F0 N9 x
    财神法遵循因果法。现代社会经济行业分工极为明确,而同行业内竞争又极为激烈。从经济运行的整体来看,人们求财,主要通过商业战略、科技创新、投资、投机等法。然而,种种方法皆不离因果,所谓善习结业、恶习结果。心量广大的企业家,事业也大,此为智慧成就;或有前世、今世积累善业,果报成熟成就。而靠种种投机、欺骗成就者,此种人往往多集恶缘,伤身、败德,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终无所获。4 l( ]& F7 D7 a4 o& n
    济世利人的儒家财神法:: @0 r- C) H) T5 g3 Y' `5 o
    德生财。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一切都从修身开始,靠德行成就。德行成就之后,财富不求自得。“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另外,儒家亦强调“俭德”,注重“惜福”,所谓: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人若无德而得财则“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可见: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故儒家以德性修养为根本。 《大学》引《楚书》曰: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所以,修习财神法也应以善为宝。. s% t& ]7 |# h6 Y
    清净无为的道家财神法:" n; @+ {5 G% A9 C  k3 [: x
    知足者富。人若不知足,纵有三千大干世界珍宝,仍以为少,则终是贫人。故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足者富。”人若知足,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则终是富人。故孔子赞叹颜回,曰:“贤哉,回也!”道家有吕洞宾舍金助孝子的故事。吕祖为助贫子行孝,救治其母病症,点石成金,以施孝子。孝子竟不取金,而欲得吕祖手指。吕祖叹道,“不料世人贪婪如此!”此故事亦足令现代人深思。
$ `3 ~( Y2 H2 b0 X$ V2 y    法门众多的佛教财神法:3 M7 Q! ^! G: ^3 _/ U; ~' R2 e
    佛教修行,法门众多,亦各自有对财神法的诠释。
( H# ]3 o. g3 m; w8 \0 s) V    以戒为基的小乘财神法:不偷盗。文殊菩萨无量劫清净受持不盗戒,其新鞋放城门口三日,竟无人取。人不偷盗,果报则为财富不失,如能知足,则终为富人。" j; r+ L6 r; h) [& R$ n
    舍己为人的大乘财神法:布施。因果不空,施财得财。今世富人,多为前世布施果报成熟所致;今世贫人,多为前世悭吝所致。
' F  j" D: i0 }9 X' D2 z    不可思议的密乘财神法:靠三昧定力咒术成就。然此咒术成就,亦是善业果报成熟所致。密宗有黄、红、黑、白、绿五姓财神,各有心咒,行者虔诚持诵,三昧呈现,多获感通。咒术之本体仍为众生之本心。真言咒术乃诸佛、菩萨微妙心印,持此咒术,众生自然灭除恶业,清净身心;自然转恶成善,转迷成觉。密乘财神法成就实是众生心体转化所致,非是诸佛、菩萨私助众生成就。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地藏菩萨出现时,手持如意珠,其珠放诸光明,一一有情皆见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此光即为平等大悲,此珠即为心体。如众生心体明澈,照十方世界,则何财不得?如有不得,如前所述, “是诸众生自业过失”。故修密乘财神法者,仍需以弃恶从善,成就同体大悲为根本。
8 K- A4 S; l7 q6 s    心包太虚的禅宗财神法:心性具足一切德用,一切财富本自具足。人的真心佛性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包含万有、囊括太虚的,六祖大师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心性的功用,本能生生不已化现万物,万物都是利益人的财富,只要人类不因私心去掠夺破坏,一切所需自然丰足。所谓:“争之不足,让之有余。”3 l1 Q5 f, w' d4 r* t
    然而,现代经济或个人事业发展多不注重心理建设和五行平衡。从器世间来看,金、木、水、火、土多注重相克,而不重相生,生态环境早被破坏。从有情世间来看,人们的事业发展心理多为偏执, “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此等成功多为病态,事实上于人于己并无意义。如此,则众生福报日益下降,何财之有!, n7 R! {3 \8 h" z) {" i% M
    总之,财神法的根本是人的心性。心性起用,一心源化生五种德用,表现形象为五方佛。财富为南方宝生佛,属火;成就的途径是北方不空成就佛,属水。水主低下,犹如大海,万流汇聚。人能效法水德,礼貌恭敬,谦下和气,位置放低,则财富自集。从心性整体上看,五方佛都是财神。因五方佛代表众生不同的智慧和德用,只要众生一方面的智慧和德用不足,必然使器世间的某一方面产生缺陷,则五行不能相调,虽有福报,但不会圆满。要圆满五方佛智和德用,只有靠救度和利益一切众生来实现。5 Z8 ?# O: ]. z. I: ]
    因此,真正的财神法即是菩萨六度万行。佛友如能安心精进修行,德行能“日新,日新,日日新”,则法即财,财即法,自能时时处处利人利己。# D% j7 s5 W) U% y; Y' ?
    佛子发大菩提心,随众生所需,内外布施,利泽群生,自己来做财神,这才是真正的财神法!
, C/ P- h. x$ p7 Y- P# G5 \) u  m5 Q! |  u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607.html)" ?3 M; [+ F3 x6 L- s*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