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鹤闲云 于 2014-5-16 15:40 编辑 2 A- E' o- R$ `; O! U8 |4 ^% P
% w4 r) d9 B4 |6 E, y深春,长沙,一个难得晴好天气的下午,我携妻子一同瞻仰贾谊故居。= 贾谊故居座落在解放西路太平街,通过壮观的太平老街石牌坊进入街道内一百多米,即见贾谊故居院门。院门北侧设有售票处,凭身份证可免费领票参观。 故居坐东朝西,跨进大门迎面一照壁,上刻故居介绍。绕过照壁,院中即太傅祠。祠的南北两侧分别是长怀井和古碑亭。北侧长怀井,为贾谊亲手开凿,隐约见水。古井旁的一丛竹子边,竖立一块残碑,碑上尚存“傅古井”三字,“傅”字已不全。贾谊故居历时两千多年百余次毁建修缮而仍坐落原址,这口古井成了坐标。长怀井联云: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南侧古碑亭,内有1996年从原故居夹墙中发现的古碑两块,一为顺治七年立,一为乾隆元年立。顺治七年所立者为贾屈双祠碑,贾谊屈原曾多年同祠。亭柱有联云:岳峻湘清长怀太傅;地灵人杰并驾三闾。 太傅祠青砖砌墙,青瓦屋面,麻石圆柱,木门木窗,栗色油漆,整体建筑古朴、庄重、典雅。门联云:庭列瑶阶林挺琼树;荣曜秋柏华茂春松。进入太傅祠大门,正中是一尊铜铸贾谊坐像,贾谊左手压竹册,右手提毛笔,凝神脸目,似在深思。座像背景为唐刘长卿的诗《长沙过贾谊宅》。南北两壁分别嵌上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两赋开汉赋先河,奠定了贾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穿过太傅祠,后面即太傅殿,建筑风格一如太傅祠,门联云;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殿内有贾谊的生平和主要著作介绍。贾谊所著《治安策》《过秦论》等成为历代帝王和谋臣的必修典籍。贾谊的国防思想、民本思想、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从太傅殿穿堂而出,是一块面积约一百多平米的空隙地,其间橘树婆娑,修竹扶疏,萝藤漫漫,芳草萋萋,小园春意浓浓,生机勃勃。紧靠南面围墙一小亭,名佩秋亭,此亭始建于清光绪二年,原陈列有贾太傅石床及《大汉敕刻贾谊纪功碑》,均已流失。小园甬道边竖立一汉白玉石,上刻贾谊《大政》中的名句: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走过隙地,是故居大院最后面的建筑寻秋草堂,此堂得名于刘长卿诗句“秋草独寻人去后”,门联云:故宅重修喜湘水天涯依然三载栖迟地;苍生无恙对夕阳秋草正与诸君凭吊时。寻秋草堂为明清时期湖湘官绅拜祭贾谊时呤诗作画及饮宴休息处,内仅有桌椅等陈设,门口拉上了红布条,拒绝游客入内。 寻秋草堂前方的北面还有一陈列室,室内东墙嵌有贾谊的《过秦论》全文,西墙有历代政要名人对贾谊的有关评价。:汉文帝刘桓;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史家刘向;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毛泽东;《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读。 从陈列室唯一的门出来,转过西墙角,即进入碑廊。碑廊东连陈列室,西接太傅井,有历代文名流凭吊贾谊的诗词二十余首,还有历次重修贾谊故宅的文赋数篇。诗文皆为书法名家 书写,隶、楷、行、草、各体皆全,用黑色大理石雕刻,贴上玻璃,嵌入墙体。 其中有人们所熟悉的唐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也有很少有人知晓的毛泽东的一首《七律。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数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情长沙傅,白汨罗步尘埃。这里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等艺术为一体,简直是一座艺术小宝库。逐一拜读这里的诗文,仿佛置身于前贤古哲之间。孟浩然、杜甫、刘长卿、戴叔伦、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黄遵宪、毛泽东等等对贾谊怀才不遇,受排挤,遭贬谪感到无尽的惋惜:“汉文有道恩犹薄”,“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谊是不幸的,贾谊之才,不仅是吟诗作赋咏风唱月之闲才,他是经世济民安邦定国之思想家、战略家。正如太傅殿的一句联语: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贾谊贬谪长沙,屈原放逐汨罗,对于屈贾本人来说是悲剧,而于汨罗,于长沙、于湖南又是一种历史的幸运,两位古贤以文学巨匠之才情,忧国忧民之胸襟, 浸润着潇湘大地的山山水水,成为了湖湘文化的源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有抱负、勇担当,敢为人先的志士仁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谭嗣同、左宗棠、黄兴、蔡锷、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等是其代表人物。贾谊地下有知,可无憾矣! 从贾谊故居出来,太平老街人来人往,解放西路车水马龙,斜阳薄近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正是; 苍生无恙对夕阳芳草正与诸君凭吊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