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Z' I, a& P5 U \- U. H
9 p5 ]$ C+ G5 m, u/ Q( d 带着一份对历史的好奇心, 耒阳民网一行16人走进了仰慕已久的“神仙岭”。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南阳镇界石、天门、木桥三村相邻的一座山,这山的名字就叫“神仙岭”,海拔300多米。山上有座寺庙,始于康熙登基年间(1662年),迄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了。据悉,这山之所以叫“神仙岭”,因为它不仅有着神奇的传说,而且还有着奇特的自然景观。 4 _3 {. | ]( l
神仙岭寺,系广东梅林人罗人山而建。罗5岁为孤儿,由姑妈哺育成人,从小天资聪慧,写的一手好书法。成人后,行走江湖,卖字为生。他来到神仙岭后,看到山中有洞,洞中有穴,于是在此修建神仙岭寺。刻一佛像,焚香参拜,感动上苍。传说“神仙岭”石半腰有一小孔,形似坐钟。每天孔里有米、油、盐外溢,是供一僧一天所需。间或有客来,流量视人多少而增。后有僧把孔凿大,贪想多流一些米、油、盐出来,谁知凿大之后,洞口从此就断流了。罗脱离凡事,静心修炼数载,终于修成正果乃成神仙。如今山顶岩石上还留有他升天的脚印,“神仙岭”因此而扬名。同时,也吸引不少游客来此观赏。 ! M0 i/ {0 n! e) w& ~ `# U' S! t+ ]
炎炎夏日,皎阳似火。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山风习习迎面吹来,让人倍感清爽、舒畅。不一会,掩映于葱茏树林中的“神仙岭寺”映入眼帘,寺庙破损得很厉害,是因为山下长年采煤,导致房屋地基下沉,墙壁现多处裂缝,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可作为历史重要见证的古寺,它却依然在幽静中巍然屹立。 1 d( [# \' q2 e. g6 P$ Q
历尽沧桑神仙岭寺庙,千百年来一直有力地庇护着这一方水土和人们。虔诚善良的老百姓纷纷到寺庙进香拜神、祈求庇护,历来香火兴盛。如今寺庙已是破败苍凉、满目疮痍,烧香礼拜之人寥寥无几。眼着这衰败萧条的古寺,令人感觉到一阵扑面而来的凉意。此时,一位朋友撞响了寺中的钟声,仿佛在这一刻古寺从沉睡中醒来,悠然诉说着千载光荫的故事,那绵长的钟声,涤荡着繁乱的心绪,让人沉醉其间,浑然忘我。
) k6 u" c. R! y% O 走出寺庙,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一览了罗神仙升天的地方。青灰石上的脚印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仍然清晰可见。站在神仙岭上,极目远眺,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静雅宜人。山下农田、村舍、淝江尽收眼底,令人完全沉醉在这梦幻般的仙境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2 K0 e! \+ K5 L' D" f/ I; K
下山时,一村民说寺庙里一旦有人圆寂,都会把他们葬在后面的山上。我顾不及满身大汗,要他带去查看。在草丛中显出两处墓地,墓碑上刻着清咸丰十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生,故师会波墓,徒果安立。另一墓碑是清咸丰甲寅年春月生,李公忠连之墓。很遗憾,还有一些坟墓没有去寻找,或许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我猜想,如果罗神仙没升天的话,他一定也葬在此山中。罗人山的生卒年代无从考证,但据推算,他成年时来到“神仙岭”的,应该是清顺治年出生。曾先后历经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皇帝。 5 R" g) u2 V1 n4 R4 }$ r. S
“神仙岭”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相传余凤二仙曾在此修道,要揭开“神仙岭”的面纱,还有待我们继续去探索、去考证。
) B! d* P( y; k" K/ s; N$ T2 U6 R1 Z# h1 l
) J, ~* k* W3 P. k% S 5 V8 e8 y! c6 {7 G( \
5 G; e6 S$ o% H3 t7 a5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