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休息时,无意间翻阅在书桌上的《中国教育报》上的教育评论,其中李涛博士后写的一篇—《单向度责难“超级中学”有失公允》这一篇论文引起我的注意。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以河北衡水中学为代表的‘超级中学’日前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方面该校因拥有奇高的升学率和‘北清率’连续15年荣获省高考冠军而成为中国百强中学,十大名牌中学和国家级示范学校,吸引了全国各地学子;另一方面,该校却被舆论标签化为已然污名化了的‘超级中学’;并进一步确证它是一个‘反教育’的高考训练营和‘考试加工厂’。这种相距甚远的评价事实上并不矛盾,它本质性折射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深层困局。”
0 W! w5 Z" U% P4 }! P/ E' z 一个学校的发展,受着社会舆论导向,这到底是教育在教育着社会,还是社会在教育着教育?说到底应该是教育在教育着社会。而现在是社会在教育着教育,这样教育的本性就不存在了,教育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就不存在了。我们这个民族原来给教育赋予那么高的地位和价值,在今天都被打乱了。 我们这个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教育,我们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我们也不要轻易向我们的孩子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家长让步。 河北衡水中学连续15年荣获省高考冠军而成为舆论的风口浪尖,舆论一味问责于“反教育”的高考训练营和“考试加工厂”,难道其学校就没有“育人工能”吗?显然这种舆论有失偏见,我觉得教育不要迎合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最基本的素质教育。但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断的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快乐学习,认为这就是素质教育。我们七、八十年代的人哪一个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也有那么多的作业。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含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我们凭什么对注定将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不明白。如果说过去的应试教育都不对,那么愈敏洪教授是怎么培养出来的?现在考上清华北大都要进行“独木桥”的筛选,都要进行流水线式的考试。 人类社会况且没有绝对的公平,美国也不公平,中国也不公平,现在几乎可以说唯一的一条公平线就是高考了。如果说按照所谓的素质教育来招生,那么中国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进北大、清华?一个孩子连一个公平竞争都竞争不过人家,还说素质教育高,谁会相信?所以,不要迎合社会上有些舆论,如果高考制度不能改,我们的教育就不能改,高考是指挥棒啊!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教育,但它是最不坏的教育。这是我的真心话。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同行首先把我当成一个学生,其次,把我当成一个家长,最后把我当成一个晚辈老师,给予批评教。 3 ]4 ^ C# J3 \( ~, e5 g4 W(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