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月,我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41例,较去年同期增长13.2%,其中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8年增长37倍。而其中,九成属男性感染者,男男同性传播占近七成。 高危数据背后,有着众多纠结故事。 国家卫生部艾滋病临床工作组专家、湖南省医学会艾滋病学组组长、被业界称为“艾教授”的湘雅二医院艾滋病研究室主任郑煜煌称,加强对高校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教育和干预已刻不容缓。 他与他 内向研究生交友四月就感染 小勾(化名)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在父母眼里,他刻苦懂事,在导师口中,他是难得的科研型学生。四年本科,他成绩优异,考取了本校研究生,攻读的还是好专业。 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HIV携带者,即艾滋病毒感染者。 他来自农村,内向,从小到大一直没有谈过女朋友。但自中学起,他就对男性有一种异常的好感。大学毕业那年,他正为考研做准备,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大他几岁的社会男青年杜某(化名)闯入了他的生活。杜某成熟,社会经验丰富,对小勾非常好,常带他出去吃饭唱歌,熟识之后,两人在外面租房同住。 在“爱情”的滋润下,小勾的学习动力更足了,也顺利考研。正当他憧憬未来时,状况出现了。 “那时,我们刚认识4个月,有次上课时,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低烧、乏力,没精神,起初以为感冒了,但一个星期后,症状并没有好转。”小勾说。 他紧张了,上网查询,再经过比对,他怀疑自己感染了HIV。后到湘雅二医院确诊,检查结果印证了他的猜测。 挣扎与拯救 他曾欲轻生,如今坚强面对 拿到检查结果后,小勾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此时男友已悄然离去。 父母务农,省吃俭用供他上大学读研,而他却感染了艾滋病毒,小勾觉得无颜面对父母……而导师知道情况后,更是震惊,一个踏实的优等生怎会如此?导师没有放弃,多次向学校建议保留他的学籍,并联系到郑煜煌教授,为其治疗。 “刚接触到小勾时,他是一种绝望的状态,内心充满矛盾,首先觉得生不如死,一死了之又觉得对不起年迈的父母……”郑煜煌教授说,他告诉小勾,感染HIV不是末日,积极配合治疗,完全可以达到理想效果,湖南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在1992年,如今这名患者仍然健在,且生活得很好。 经过多方努力,学校批准了小勾的休学申请,让他换一个新环境,一边工作,一边接受治疗。郑煜煌告诉记者,他亲自为小勾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定期为他做跟踪随访。经过近半年的治疗,小勾目前状况良好,病情得到了控制,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好转。小勾说,他会努力工作,多赚些钱补贴家用,以回报年迈的父母,同时,积极面对现实,配合治疗。 数据与校园 8年增37倍,青春急需自控 湖南大学生感染HIV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省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28268例(其中病人13491例),死亡7933例。今年1至10月,湖南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4341例(其中病人1483例),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3%。 而湖南2007年报告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例,至今累计报告达536例(其中2011年40例、2012年68例、2013年72例、2014年138例、2015年154例),8年上升37倍。 其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学生中,男生超过九成。而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占69.6%。其次是异性性传播,占27.5%。 “据了解,长沙市迄今累计发现的近3000名HIV感染者中,因男男性行为感染的约1000人,其中大学生约占30%。”对于大学生HIV感染者逐年递增的现象,郑煜煌分析,由于青少年和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正处于性活跃阶段,情感丰富而自控力较差;同时他们的健康卫生知识特别是性卫生知识相对不足,导致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疫情在高校不断走高。 国家对策 仅三成用套? 确保学生防艾教育 郑煜煌介绍,当前的突出问题是,同性性行为尤其是“男同”在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中的快速增长。 2014年国内部分高校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近二成有过性行为,其中初次性行为的年龄大多数在19-21岁,但其中仅三成左右使用安全套。而青年学生中新发艾滋病约50%-80%系因男男性行为传播。 今年7月,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应切实落实各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措施,特别要认真落实初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确保高校每学年每个在校学生不少于1课时防艾讲座;通知还明确要求,疾控中心要在学校协助下,针对有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学生开展行为干预工作。 7 z6 I$ k( ]' e9 X' s#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