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1825
- 主题
初级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2 {$ E% K# U# ^& Z* y) {( w
. o0 D5 R9 _2 w" l
& _( M; y! P. u/ M0 ~ 5月25日,途牛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途牛今年第一季度净营收为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8%。 V6 N+ r# C0 l4 \. w
同时,途牛第一季度出游总人次同比增长80.2%,其中,跟团游(不包括跟团周边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76.9%,自助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04.3%。, d; J# L+ L7 k+ |0 x) G
这些数.据都很亮眼。但一如既往,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归属于途牛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5.39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2.331亿元的净亏损扩大了逾一倍。7 ^- e3 }( \+ V+ B# e
有分析称,用牺牲利润的方式将"盘子"(规模)做大,虽可让营收、自助游、跟团游等财务数.据变得更好看,但长期没有盈利,牺牲的却是投资人的利益,乃至消费者的最终利益。+ f: _( J: O4 P3 t* z. G1 q |& o
尤其是,途牛尚未在旅游.行业中形成"闭环"及很忠诚的品牌黏度,这会让途牛产生"不可持续性"。前车之鉴就是投资过途牛的京东。当"比较标的"、美国电商亚马逊突然实现盈利,并预计"持续盈利"后,常年亏损的京东就变得非常尴尬,以致于被投资人做空、股价大幅下跌。
$ I0 W+ D$ t, ^6 W8 e 那么,可想而知,途牛呢?
' `$ |- J# _ m8 @- y 上市两周年:现持续严重亏损
6 @" {& F0 } _ 2014年5月30日上市,途牛成为第四家在纳斯达克上 市的中国在线旅游企业。
, i8 r, E+ L) S4 ~% L T 在业内人士眼中,回望这两周年,途牛有过成功--一方面,在资本层面吸引了京东、海航等的关注,并成为途牛的战略投资者;另一方面,途牛规模的确在做大,营收节节攀升,服务人次、跟团 游、休闲游的数.据也越来越好看。
: c3 i) ^3 Z- c/ D- Z6 g; ^ 伴随这些的,却是途牛持续不断、越来越大的亏损。2014年第二季度财报,途牛净亏损才1830万元。但今年第一季度,途牛已却亏高达5.395亿元人民币。不到两年时间,亏损幅度扩大了近30倍。
9 ~# W9 s" ?. K 再来看净营收。2014年第二季度,其净营收为7.164亿元。最新一个季度,这项数.据为20亿元。
; j7 @! f+ S7 l3 U# i1 D 也就是说,仅比较这两个数.据,途牛是用30倍的亏损,换来了不到3倍的规模增长。. t( `) O9 |8 g6 m/ a
对此,易观国际分析师朱正煜去年曾分析,同程和驴妈妈都在加大营销力度,且二者在周边游已经形成较大市场份额, "此外,同程通过与万达的战略合作补充了线下资源和资本,这对途牛也是较大压力"。# U' j6 i# d( }3 L* A2 h; k: b
"对途牛来讲,'烧 钱'扩大市场投入是必须的动作。"朱正煜称。8 p/ t s" F, v. Y3 N: P4 {8 P, ]. _
事实上,从最新财报数.据看,"烧 钱"仍是途牛的必备动作。 @# Q7 `3 i+ Y0 M, ~" s
比如,途牛运营开支为6.481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同期增长120.6%;研究与产品开发开支为1.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4%;销售与市场营销开支为3.8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7%。* z1 ~& T( z. ~
方式遭质疑:"不拿投资人的钱当钱"
; z1 U R2 G; a/ d 值得注意的是,前瞻网的一项数.据更直接体现了途牛目前的现状--2015年,途牛总营收为76亿元,总出游人数是444.9053万人,即客单价是1708元。以毛利率4.8%计,单个客户毛利为82元。再按全年营销成本为12亿元,分配到每个客户是270元。
7 R, [: N. N9 y" a) V4 t0 X1 p "这就意味着,途牛在每个客户身上亏了188元。"前瞻网测算。" d! x; M# M1 j$ \
按目前途牛的思路,未来一旦继续加快在上述三方面的花费和支出,几乎可以预见,途牛将持续地大幅亏损下去。5 W3 R+ o! G1 O! f
然而,这样做真的好吗?! n2 n/ x7 y7 n4 L2 J& {) ^
股价已告诉大家答案。两年前,途牛上市发行价为9美元/股,最高曾在当年8月接近25美元/股。然而,自去年6月中国二级市场出现实质性的"股灾"后,途牛的股价一直阴跌到现在,并持续低于当年的发行价。6 D0 p& t& `; d8 p
也就是说,投资人已在"用脚投票"。不为人知的是,据报道,当年途牛早期的投资者--淡马锡和红杉资本已全部清空了途牛的股票。* g6 H: d3 {* H0 \, y& f7 o3 ?
"途牛经营状况显然没有好到让投资者有长期持股的价值,对早期资本而言,现在退出套 现额利益高于长期持股的风险。"艾媒咨询CEO张毅对媒体分析。# Q0 ^: @0 f( ?8 X
而作为战略投资者出现的海航和京东,也亏损严重。按最新市值测算,与最初的投资额计算,这两家企业的浮亏超过了40%。
; E& v# ] k6 E4 f 对此,用业内人士的话就是:严重点说,这就是不拿投资人的钱当钱,尤其是,京东自身还在大幅亏损之中。( s$ I: i* ?6 O' t* s
模式有风险:存不可持续性
4 [4 u: c k; N! ^; d9 \ 换位思考,如资金充足,以亏损换市场份额本或也无可厚非。但业务上,途牛却也存在真正的弱点:直采模式和服务能力的不到位。
! {* B& d" J" Z' i: j+ Q7 w 对于前者,劲旅网创始人魏长仁此前分析,不同于以往从旅 行 社和批发商采购的模式,从目的地直采资源需要预付,相继能否卖掉的风险也将转移到途牛自身,"对于直采风控的把控,需要企业具备线下运营经验和具备历史数.据,并根据自身营销力度、政.治环境、健康疫情、国际安全情况等对旅游有影响的因素作出正确判断。"。
* \/ S% ~# g1 H; ]9 w' k9 j) R5 [ 直采的另一个"不良反应"是,与传统旅 行 社的关系将更加"僵 化"。根据魏长仁的分析,出于对市场和利润的争夺,途牛和旅 行 社"撕破脸"是早晚的事,有些合作的旅 行 社现在在部分产品上也有所保留。' \0 O$ Y* {7 L0 J/ B
正如前瞻网分析得那样:途牛等在线旅行企业通过靠烧 钱来做大规模和建立竞争壁垒,但实际上对于客户忠诚度的维护效果并不大,相反每个客户转化为成交量较低,因为每个人的一年旅行次数有限,这就导致了只能不断地通过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来提升总体成交量。
% S% a- D0 M" q: h4 \- }& A "这就让企业陷入了一个恶 性循环--必须不停地烧 钱,才能维持增长,但疯狂的营销模式却无法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前瞻网称。
, @+ v6 ]7 L9 U 事实上,专家早就指出,对于在线旅游企业来说,真正的"护城河"还是在本质上提升服务,通过大规模营销活动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很容易在营销活动结束后就立刻丢失客户。
% n5 r9 L% F: A+ { 不过,站在更宏观的层面考虑,旅游度假的在线渗透率还很低,随着中国持有护 照人数的增多,途牛还是会长期处在一个"政 策红利期"。这就意味着,途牛还是有其外在的投资价值,甚至是谈判的筹码。
& @& B k! S7 {. w 比如,整合。同程旅游CEO吴志祥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OTA各种整合的可能性都存在,"是不是整合,要看时机是否成熟"。
' f2 [# N7 O$ t( d, D 但在市场看来,不管如何整合,途牛都可能是那个被整合的一方。别忘了:途牛股价持续低于当初的9美元/股的发行价,结合当初世纪佳缘、珍爱网等案例看,其何尝不是一个好的收 购标的?* ~5 v6 i& O% W) Q V) @4 ?. J
7 p! o% g2 w: y& }$ k) z# m
" D2 M5 D% M" a6 n" [! y&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