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1576
- 主题
超级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湖南省耒阳市官探村有一座“惜字塔‘,建于清朝道光10年(1830年),距今已有186年历史。古塔,雕花青石筑成。古塔六面七级,塔角飞翘,立吻兽、饰龙柱、攀飞凤,一面雕刻仓颉造字,一面序言,一面捐款功德碑,可谓巧夺天工美不胜收。这座塔不是佛塔,它不埋藏舍利;不供奉菩萨;不烧金银纸钱。这座塔是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惜字塔。上面刻”敬惜字纸“,敬惜字纸主要是指对带字的废纸的处理方法,一不能乱用乱放,二要妥善保管,三焚烧。
。该惜字塔建在村尾小溪边,就是作焚烧考虑。 惜字塔又名惜字楼、字库塔、文峰塔、圣迹亭、敬字亭、文风塔、焚字炉、焚字库等等。出于对文字的敬畏,古人提倡“敬惜字纸”,一纸一字均须好好珍惜不可浪费,即便是废纸若写有字也不能随意丢弃,须收集起来到特定的地方焚烧成灰。惜字塔就是专门用来烧字纸的。
) i; O+ C1 A7 p6 o" w4 E5 L% M
4 E/ ]; J! |, i. ~* `2 z, S* J+ k. e: T# M, s) X
敬惜字纸,也就是敬惜带字的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字是圣贤心血,天地精华。古时圣贤造字,阐天地秘奥,开万世文明,不论礼仪准则、轶事趣闻、秘典宝藏、天文地理,都要藉文字以记述。试想若世无字,则一切事理都不能成立,人也就无异禽兽了。因此,古人认为,字便是人幸福的根源和灵魂;如果不好好对待乃至粗心对待如此珍贵的东西,那真是愚蠢的行为。* o, d1 I `6 P8 m
" d* W7 _) Y! x2 U1 x Q
据荷兰汉学家高延所见,清末时期,在中国各地,即便是文盲,也很热心捡拾所见到的有字的纸片,然后将之放在街巷专设的篮子中,这些篮子上均贴着一张红纸,上写“敬惜字纸”。篮子里的字纸搜集满了,就拿到一处砖砌的大火炉,上面也写着“敬惜字纸”4个字,将字纸倒进去。烧废纸用的火炉建在街角、小巷和祠庙院子里,有的白底装饰着俗丽的颜色。火炉有烟囱,常是葫芦状的,前面有一开口,可以由此将字纸扔进去,这就叫做“字纸炉”、“字纸亭”或“敬字亭”等。亭内字纸攒多了,就点火烧掉;纸灰盛入陶罐中,存放在一间祠庙或别处,等到陶罐也有不少了,就要将纸灰抛撒到一条河里或海里去。届时,陶罐中的纸灰倒进小包或竹篮中,包和篮子都漆成红色的,或者外面糊上一层红纸。
+ I1 @' n) `" K' d- P! U$ Z% \. O$ X. j" |& S9 m; ?8 ?
这些都是“字纸会”的活儿,由各地的秀才、举人等出面主持。他们择一吉日,贴出公告,字纸会成员集合在一间祠庙中,祭拜“字神”仓颉。如果这一地区没有这样的祠庙,将就一下,供奉其他神道的祠庙也可以。临时在里面安一处祭坛,把牌位摆上,牌位上刻着“沮诵仓颉圣帝神位”,沮诵、仓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造字者。许多士绅、文人都会参加这一仪式。大家向沮诵、仓颉神位献祭,一位成员诵读一份书面祭告文,然后烧掉,将神牌位放在一顶轿子里,抬到海边或河边。轿亭及轿夫外套都是黄色的,这是皇家威仪,因沮诵、仓颉被公认为是“圣帝”,所以才有资格享受此种待遇。
- R$ o' u6 j$ G( M( U& P
! b/ A$ i& }+ G 盛纸灰的小包相当重,因为里面不光是纸灰,还有一些陶瓷片儿,上面都有字,这都是街区捡了积攒下的。每一包都用两张纸条呈十字交叉封住口。有苦力抬着这些包走在队列前面,一对吹鼓手跟着,接下来是神牌位。神牌位前有一队衙役或警察,最后是秀才、举人,字纸会成员、地方士绅。每个人手里都拈着一根香,一些旗帜、灯笼点缀队伍中。队伍有的长且浮华,有的短且朴实,这要看当地人是否有钱且乐于奉献及环境而定。
3 }3 c9 O5 q! h1 F# ^% a* x$ s8 L8 c/ e, V
来到水边,盛纸灰的小包放到一只船上,锣鼓响起,人们划船离岸,来到一处水深流缓的水域,就把这些小包扔进水里。与之同时,队伍耐心在岸上等待,直至这一神圣工作完成。最后,他们抬着神牌位回到祠庙。每个人都认为沮诵、仓颉二位圣帝就住在牌位内,亲自目睹了这一神圣工作,应该非常满意,并认为有义务福佑一方。) ?9 J; |' W: s6 y5 }; p9 I
* M- e. o! U5 ?, e! Z; ~6 Z
旧时,字纸会的社会活动范围很广。他们将写有“敬惜字纸”的红纸贴在大街上和广场上,为的是劝导人们不要亵渎使用字纸;他们还写作、印刷并免费分发小册子,内容是讲述亵渎字纸是有罪的,敬重字纸者神必福佑之。这类小册子吓唬说,如果不敬重字纸,生的孩子会是瞎子或将来会变瞎,还会下地狱受苦;现生运气日渐衰弱,且祸及子孙。而那些敬惜字纸的人会延长寿命、家道昌盛,其子孙发达、繁衍。州、府、县官员甚至巡抚、总督大人们,以公告形式劝导人们敬惜字纸者盖不少见,公告中提醒人们,敬惜字纸者有福,且能辟邪止恶。这种说法不足为奇,因为传说沮诵、仓颉造字的时候,鬼因绝望而号哭。' E6 ]/ { L% [- k; P
: V+ c6 B/ Z* F6 t' e4 @! T/ A7 B 在古代,人们相信敬惜字纸可以得到福禄相报。清代梁恭辰的《北东园笔录·初编》卷五“廖氏阴德”云,“闽县廖氏,积有阴德,……生平又最敬惜字纸,每自背一篮于穷街僻巷检之,其受污秽不堪着予者,亦必拾回洗净焚化,行之数十年不倦,盖文人学士之所难者。……此皆乾嘉间事,先母所目睹者。彼时廖家尚未发祥,今则兄弟相继而登科第:长鸿翔,嘉庆戊寅举人,广东知县;次鸿禧,道光乙酉举人;次鸿苞,嘉庆丁丑进士,江南同知;次鸿藻,嘉庆己巳进士,江西粮道。”大意就是说,闽县廖氏生平敬惜字纸,其后一门四人高中举人进士,尽享福禄。其例举不胜举。人们相信,这都是廖氏虔诚敬惜字纸所获得的善报。6 U3 o2 ?3 S( F
' r) O( W, ~ u2 j, ^% R/ S
, U/ t+ R( l* ] H# \/ ~
" I9 }8 u; q ^7 @3 H
; n& C) r2 | i1 t* c
, Q' X1 B1 O, b- B' v0 V
6 k" {7 Q5 b- q1 c- n+ x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