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由于高血压在临床上经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备受重视,世界卫生组织也对高血压的诊断规范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规范。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即为低血压。 
. B6 z) U# D; C( k& Z$ ^( R8 d * T) u: g6 U& t( \1 V
1体位性低血压 5 O1 J; n0 q- _3 m
多在体位发生变化时发生,如躺在床上突然坐起或长时间站立时,可因头部供血缺乏呈现眼前发黑、头晕、摔倒等症状,多见于老年人、瘦高个等。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不当时,也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6 Z4 _ L X$ O7 U5 ?
建议变换体位时要缓慢,起身动作不宜过快,走路时呈现不适症状应马上就近坐下。早起时要做到3个“1分钟”醒后躺1分钟,床上坐1分钟,床边站1分钟。 . v: m1 [& @0 w" H1 A# @9 v& J' K
" b1 X2 `$ D9 Z" ?, w
2 K, }1 G L4 G" u% |
|2 ]. q& {! ^7 k; o8 O 2餐后低血压 2 M$ o3 k$ \2 W y6 w6 r8 w
多数老年人因消化能力下降,喜欢吃煮得很软的食物。但吃得快了可能会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出现头晕、跌倒、胸痛、视力模糊等症状,这很可能是餐后低血压的表示。
! h" t! K( P7 B3 h9 }7 t8 r5 E7 H0 e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等食物大量进入胃后,胃壁急速扩张,容易安慰迷走神经,导致肠激酶大量释放,进而使消化系统血流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餐后低血压罕见于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瘫痪和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人,早餐后发生率最高,约占73%中餐、晚餐分别占21.6%5.4%
1 y ^: x1 p2 L4 x. x 预防餐后低血压,首先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少量多餐,并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餐前喝350~500毫升水。其次,降压药不要在餐前吃,而在两餐之间吃。最后,餐后最好坐或躺一会儿。
9 i% I1 }2 C- `; j$ b/ f
5 i0 J; V* Y0 K8 ]% W. H. Q! } 3季节性低血压
6 g# ~ B8 r( P1 m6 I9 s @' v( h 夏天气候炎热,体表血管舒张,阻力下降,血流增加,加上出汗多导致血容量下降,因此与冬季相比,人的血压偏低。因此,服降压药的人此时最好及时复诊,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不要“凭感觉”自行减药。
2 m. p5 F8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