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耒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科相关负责人向社会介绍了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 我市自1996年在援外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全市累计报告病例468例,死亡162例,现存活306例。其流行病学特点: 时间分布:我市自1996年在援外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1999年1例,2001年1例,2002年5例,2003年5例,2004年9例,2005年42例,2006年51例,2007年38例,2008年25例,2009年29例,2010年33例,2011年44例,2012年42例,2013年44例,2014年52例,2015年12月46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发现数逐年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达到最高峰,此后与国家流行态势基本一致,呈低流行趋势。 性别分布:由于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男性的社会活动明显多于女性。因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男性为多见,男女之比约为3:1。 年龄分布:在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中,以20岁至40岁之间年龄人群感染比例最高,占 77 %,年龄最小 2 岁,最大77岁,感染者和病人近两年呈现老年化倾向。 职业分布:无业人员及下岗工人占62.3%,农民占27.5%例, 国家工作人员占2.4%例,学生 0.3% 例,公共场所服务人员 1.8% 例,职业不详占5.7%。 地区分布:我市除三顺街道办事处、磨形乡外其他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厂矿都发现有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其中城区四个街道办事处、白沙煤电集团及南阳煤矿疫情特别严重共占62%。 传播途径:对已经发现和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感染途径调查分析,经性途径感染、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已成为我市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经性传播途径感染占66.33%,经静脉注射吸毒途径感染占25.59%,母婴垂直传播占1.35%,其它占 6.73%。 2016年新发现HIV/AIDS 63人,其中AIDS 20 人。截止2016年11月底,全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 529例,死亡193 例,现存活 336例。新发报告病例中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主,共 57人占90.48 %,显示性途径传播是我市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主要传播方式;注射毒品传播1 人占1.59 %。 10月25日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督办函》要求耒阳市人民医院务必在2016年11月6日前设置“耒阳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 并开展相关工作。截止当日VCT门诊共接待求询者543人,其中吸毒人员 27人,暗娼 117 人,HIV家属 110人,其他 289人;全市医疗机构HIV筛查 98296人,发现HIV抗体阳性32例。 市疾控中心对市区不同档次的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外展干预工作,共干预 13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 份,安全套 6000只,对其中 318 名进行免费HIV、梅毒、丙肝筛查,并逐一电话通知本人检测的结果。 截止2016年11月底,我市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36例,正在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 261例,治疗率77.67 %,2016年新增 32 例服药病人。 面临的问题 1、2016年1月至11月报告病例中经性传播比例为96.48%(其中异性传播占76%,同性传播占14.2%);50岁以上中老年人感染人数持续上升;高危人群(尤其是男同)流动性大且隐蔽,干预工作难度大。 2、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有待提高,部分感染者由于生理症状不明显或难以坚持终身服药而排斥治疗,从而丧失最佳治疗时间。为了降低机会性感染,延长病人的生命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建议对符合治疗条件的人开展心里干预,使其早日接受治疗,并继续帮依从性高的病人免费领药。 3、工作难度逐年加大. 疫情持续增加, 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指标越来越细, 专业工作人员沒有增加反尔减少。 4、社会歧视普遍存在,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难以落到实处。(闻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