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28656|回复: 4
收起左侧

浅谈现时期青少年犯罪成因对策

伍永顺 发表于 2017-2-23 16: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衡阳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伍永顺
/ k) R4 Q& o- B8 [- F2 e
/ j8 W  C" i; P9 f6 q0 [摘要:现时期青少年犯罪,呈现大规模上升势头,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其恶劣影响。众所周知,青少年是国之未来,他们的成长走向,关系整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必须给予审视及应对。打击青少年犯罪,我们任重道远。
; }! y/ y. Y( T, b' l7 J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成因;对策% N$ S  \3 p* S; h9 O; ]4 W/ v3 W% o
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社会顽疾。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笔者从青少年,一般而言,必经的三个阶段,分析如下:& M, g5 v8 \( x/ Q3 h$ Z
一、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u! y* l: d: x' c' N
(一)家庭原因
8 Z" ~$ \* |3 m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足以影响一生。换句话讲,青少年性格的定型及突变,都可双从其家庭生活中寻到端倪。' ]# s# X3 A7 y9 S) c- |
当今家庭教育,流行两种“经典”模式。/ m% A& r; r# k; U
第一种,放任自流,得过且过。不论孩子大错小错,全都加以庇护遮掩,结果孩子小小年纪,便狂妄自大不可一世,为以后的违法犯罪埋下伏笔。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件:一个少年杀人犯,临刑之前,要求再见母亲一面。母亲来后,他说一一能不能再吃一回奶,母亲含泪同意。谁料到,孩子一口便将母亲的奶头咬下,然后痛哭流涕,大喊——妈妈,如果不是当年,你什么都听我、惯我,我也不会有今天,是你害了我。虽然话语,有些牵强过分,但细思之,却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_" I5 Q2 [2 T) d3 y4 b2 d  _9 H' P
第二种,百般挑剔,精益求精。最大表现,期望过高,似乎想让孩子一下成为所有人的佼佼者。这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多无形压力,以致不堪重负,而且,青少年本就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原希望家庭成为自己的憩息港湾,谁知却是荆棘满地,虎狼在侧,他们就会如同弹簧一般,重压之下,强力反弹,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致理智尽失肆意胡为。
+ R- X. H0 M& h- l6 z( g很多犯罪的青少年,往往会给父母带来强烈的“落差”,他们想不到,自己平日里,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孩子,怎么会成为一个丧心病狂毫无人性的凶手。
* q8 e7 u6 O9 e% ]* O! b在加拿大,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当地一名女华侨,死于非命,很长时间,没有锁定嫌疑人。一个月后,警方破案,杀人凶手,原来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生儿子。为什么?说来话长,这位母亲,是大陆移民,孤身一人,异国打拼,其中滋味,可想而知,这也使得她养成了万事苛求完美的习惯。对自己的孩子,亦是如此。他的这位儿子,也很争气,从小到大,都是第一,但谁想到,长久的这种心理负荷,终有一天,到了无法调整的地步,一念之差,铸成大错。虽然整个案件,在一些细节方面,充满了偶然性,可是,谁又能否认,这种家庭教育模式,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和偏差。8 M* s. G% J3 a" ^" d' B: @
其实,家庭教育,千百年来就是一个未解难题。甚至很多教育家,都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我们,仍在路上。
6 E5 A1 u4 E) C7 y7 l0 t(二)学校原因6 i1 C- e2 C) Q  P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是青少年第二个“家庭”。在这个“家庭”里面,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会受到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管理,尤其是高校管理,作用逐渐凸显。
9 ~* {9 z8 [0 C) k7 }% ~( m2 p新世纪以来,中国大学之中,青少年犯罪,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什么本该成为象牙塔的一方净土,却屡屡出现令人咂舌的恶性事件,我想,这和学校的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诚然,一个大学的日常管理,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但正是因为它的繁琐复杂,才更需要管理者严密周祥。这里,还要着重一点,大学生自身的敏感和激情,很多时候,会演化为剧烈的不稳定因素。此类案例,比比皆是。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像美国校园枪击案那类人间惨剧,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尤其,中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十分纠结的十字路口,这就更要求我们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如履薄冰、全神贯注。& u7 s1 g$ f! ^
在中国,总有这样一个鲜明特点,每当国家民族情绪高涨之时,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往往就被推到风口浪尖。这个时候,学校一定要能够妥善处理,争取化解。换句话讲,对莘莘学子而言,学校管理得当,它会成为一个青少年培养的疗养院;而如果管理失当,则随时会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避难所。
2 Z. l1 U: z  J) \; }9 j- h(三)社会原因
; K5 e& n9 I! z# f( P" @青少年的精神面貌,是整个社会风气,最好写照。; |1 P  B0 Z4 h8 R1 ]$ y$ k
你会很容易发现,当整个社会享乐主义盛行之时,年轻人首当其冲。在中国频频出现的富二代酒驾伤人案,是最好例证。更重要一点,社会针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往往有其名无其实,形式大于内容,最终结果,只能扬扬止沸适得其反。6 n' g6 Z9 A/ `& R) y) o& L
当然,不能简单的把一切责任,都推给社会这个大范畴,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综合体。其中,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和不可操纵因素。其实,它的每一步嬗变和激荡,都与这个时代同呼吸、共命支。甚至有的时候,某些倒退和沦落,都是不可避免的成长代价。有很多人,羡慕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纯朴和善良,殊不知,很多时候,里面包含了太多人为和运动因素,其实并不纯粹,而且往往,会以牺牲很大一部分人的天性和权利为代价,并非完美。1 ~; h9 o/ L# K. o+ r
但是,净化社会风气,作为政府及个人,责无旁贷。不去随波逐流,反要逆流而上。正如之前,在公安领域有五条禁令,以及随后对酒驾的严查和立法,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奇效。可见,扭转不良风气,荡涤污浊丑恶,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 S  e; u: _4 {1 S! @8 M5 I( [9 M二、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F' T4 e8 k( B; l  T; u' x2 S
针对三个成因,笔者斟酌,试提三个对策:, M2 L4 T" X! P/ ?7 P+ w
(一)家庭教育要倾听3 v. ~, b" `9 X
刚才讲过,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第一杯,也是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火墙,意义不言自明。如何去做,一言以蔽之——倾听远胜强求。通过耐心细腻的倾听,给与适度温暖的回应,就能准确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亦能释放他们的成长压力。如此,将青少年犯罪的种子,扼杀于萌芽状态。1 V6 O( }# W! Z8 w2 ], S8 t
(二)学校管理要引导% O, k3 x% W. {: ^% N
学校管理,是连接家庭与社会的关键一环。它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学生始终以学校的召唤为风向标,时刻追逐学校的脚步和指引。而要如此,只有引导。具体作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原则大方向,不能变。其实,引导,同样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我想学校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规正学校的航向。因为,很多时候,学生的初衷,并没有错。而且,无论何时,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为真诚最为热血的先行者和践行者。五四与北大,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如此。一个学校,如果拥有这种恢宏磅礴的胸怀,青少年犯罪,定会消弭无形。
, @5 F. {! a! k/ o# v(三)社会惩治要力行
: c$ H6 {% T+ F社会惩治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上面已有分析,拿网吧未成年人不得人内为例,包括实名制,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不尽人意。很多时候,纵使中国的法律汗牛充栋车载斗量,症结,仍然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力。法律的威信与震慑,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我想,针对青少年犯罪,必须重拳出击,绝不迁就姑息。宁可失其严,不可失其宽。
" u- w1 R, u3 Z" t& m3 P* l三、结语
1 T( r# Z( p& @. y, ^根据以上分析,虽然青少年犯罪,日益狂獗,但只要我们,多方入手,全面出击,一定能够快刀斩乱麻,利剑定乾坤。
3 H# Z* ~; K2 J( y- ^8 Y3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伍永顺 发表于 2017-2-23 16: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抛砖引玉,请批评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忠华智慧城市 发表于 2017-2-23 17: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牡丹花 发表于 2017-2-24 11: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牡丹花 发表于 2017-2-24 11: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6 t9 x3 _9 R& X; V3 _
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