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0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来源:衡阳都市报道 2017-03-11& }5 l2 I" D) T& z2 G- \$ X% _9 Z
作者:邓三喜
- R, W/ X; M3 P6 b. ~虽然年事已高,但行善没有终点。91岁的空军某部离休干部高里在24年间广施爱心,捐出善款近50万元,帮助众多孩子改变了命运。虽然他不是衡阳人,但他在衡阳这片土地上做出了非凡的善举,为这片热土注入了正能量。! h; K2 T6 S9 n" {0 z+ K* \
见到高老时,他正在读信,这些信都是他所捐助的孩子们写给他的。几十年间,这些信从未中断过。即使已经读过很多次,但老人每次读都很高兴和激动。写这封信的孩子叫牛月霞,是高老在1998年资助的贫困学生。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并成家立业。由于距离遥远,老人和牛月霞之间一般通过信件交流。每次收到牛月霞的信和她寄来的照片,高老就开心不已。
2 ~# D; t8 t) F/ y 她在宁夏南部地区,那个地方经济状况非常不好。所以我帮(助)她上学是自然的//0446因为我读书很少,小学三年级还没读完就来参军了。过早失学的老人深感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当他1993年看到“希望工程”号召捐款的消息后,便毅然决定帮助失学儿童。在高老家中做了十余年保姆的资阿姨告诉记者,当时看到老人行善后不做记录,于是她从2008年起,一直帮老人记载他的行善事迹,将近十年时间,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基本写满,又一本笔记本快写完,马上要换新的了。4 j* Q6 w% _- J2 X( @/ N2 n% e
1993年至今,高老捐出的善款已近50万元,资助的学生已无从统计。而他对自己却很苛刻,一床打满补丁的被子盖了20年,桌子、柜子等家具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每个月老人给自己的生活费只有400块,每次工资卡里的余额超过2万块钱后,老人就打听哪里有失学的孩子。 A- r3 z5 e) D; X$ E$ D9 _1 e
家里有两样东西被老人视若珍宝。一件是,一本装有他和儿女、资助对象的相册;另一件则是亲友、资助对象给他写的信件。他将这些来信编订成册,每每看到这些泛黄的信件,他就能想到这些学生的样子。 l0 A6 m5 o1 \&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