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91186|回复: 4
收起左侧

蔡伦曾在枣阳居住造纸

杨修 发表于 2017-4-14 07: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刘体成 王世明来源: 湖北日报访问量:790) G5 R2 ?! Y- D$ R* k1 Z

8 W" |+ e& e2 W% |3 `) v# f) a& z3 _+ b# f  l% ^
* B# D" P. I; r3 o: [
图为蔡伦(资料图)
- v) p8 J5 m# C# Y+ t1 f! {6 b* `$ t# ^( W% g
前段时间在杂志《枣阳人》上看到有学者写:“蔡伦是枣阳人,枣阳应为千年纸城”,并为之呼,甚为感动。人文历史需要挖掘,故此,笔者多方奔走,对相关文献进行查考、梳理。, w/ t5 G' E" c
/ r6 i- S2 @0 V5 y
《乾隆枣阳县志》卷十六载:“蔡子池,城西北里许,相传为蔡伦造纸处。”正如其他历史名人的籍贯争议一样,关于蔡伦籍贯也存在不同看法。
; K! s# q# K3 J/ q- ^6 n1 A
6 H8 U/ a9 o) |# I) ?# H有的说是湖南耒阳市,其依据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 B0 D' X% I& l! `
" `9 _5 ~8 W. G) ~+ Y8 g$ h
笔者考证认为,“枣阳说”比“耒阳说”更有说服力。0 {. Y  J' z4 p  O6 y3 n
0 H5 m! l- B) f' K9 O/ V
1 a5 m6 r( p* S( n" [- i
     
4 g! y) H) M: A- ^4 Q+ w( P" R" D, H
5 S! D3 U/ ], k图为襄阳府志、枣阳县志中,都有蔡伦在枣阳居住、造纸的记载。4 a" n: L! b7 G$ {& f- [/ I$ l, m( b

; S- J2 D% {8 I$ ^2 v2 ~; P湖北日报2月16日讯(通讯员 刘体成 王世明) 南朝宋盛弘之的《荆州记》曰:“枣阳县百许步蔡伦宅,其中具存,其傍有池,即名蔡子池。伦,汉顺帝时人,始以鱼网造纸,县人今犹作纸,盖伦之遗业也。”该书在卷七百六十二中,引“《湘州记》曰:枣阳县有蔡伦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伦舂纸臼”。也就是说《荆州记》《湘州记》两本书记载枣阳有蔡伦宅、池、石臼。
) E6 G! a5 _% Y  S; y$ N1 d- \1 G# ?0 f6 }2 A
清王漠编辑的《汉唐地理书钞》在“耒阳县”下写道:“枣阳县百许步蔡伦宅,其中具存,其傍有池,即名蔡子池。伦,汉顺帝时人,始以鱼网造纸,县人今犹多能造纸,盖伦之遗业也。”他自己另注为:“据郦注确是耒阳,云枣阳者误也。”可见将蔡伦原籍枣阳,认为是耒阳,是因郦道元《水经注》引起的。6 p/ S" @* B& K* o6 m0 r$ M2 P
  o' X& ?3 u& z- v
北魏学者郦道元,足迹未到南方,《水经注》中大量借用了盛弘之《荆州记》的文字。由于未经实地查证,难免存在误判。《荆州记》的作者是南朝宋的盛弘之,成书于南朝宋元嘉九年至十六年(432-439)间,早于《水经注》200年左右。《湘州记》作者庾仲雍,名穆之,字仲雍,为东晋或晋宋之际人,熟悉江汉水道地理,长期在湖北湖南地区生活,《湘州记》也被郦道元《水经注》等多处引用。" T# X9 M# E+ g
( k$ b2 G! X( k8 E$ [7 ]3 H6 Q

$ c) f$ }$ ?3 }" ]  o& a) T6 J" T% X# P( u
另外,枣阳与耒阳确有不可分的历史渊源。3 X  a9 P) ^% S

' e5 ]# K9 M! s. s# i& ^枣阳县由蔡阳县演变而来,西汉时蔡阳境内有个舂陵侯国,后降为乡,是西汉刘氏长沙王的一支脉。东汉初年,刘秀当皇帝,升蔡阳所属的舂陵乡(原为侯国)为章陵县,隋代改为枣阳县,因此枣阳县境内有个舂陵。枣阳的舂陵侯国是在西汉元帝时,从湖南耒阳相临的舂陵迁入。西汉元帝时(公元前45年),刘秀的祖辈从舂陵迁入今湖北枣阳,沿用舂陵侯国之名。是否史家因此不分枣阳、耒阳呢?
& M0 j! r0 j" _0 n" g  `7 |  G. d; r
还有一种说法是字误。《湖北通志》的作者在注中写道:“按郦氏《水经注》伦耒阳人,耒枣二字形近,《御览》据误本《荆州记》,遂讹为枣,地志诸书皆沿其失,今特存而辨之。”) \+ _1 b' P$ T7 r5 L* B

3 ?; _% s( A% P8 W5 ^因此,不可否认枣阳与蔡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枣阳县有蔡伦宅”,有两种含意:一出生地即籍贯,二居住地。枣阳即便不是蔡伦出生地,谁又能否认蔡伦在此居住过呢?
/ D* d# S) M" J"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修 发表于 2017-4-14 07: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其他历史名人的籍贯争议一样,蔡伦籍贯也存在激烈争论。追本溯源,争议的“依据”主要集中在南北朝时期一些地记著作的记述。“耒阳说”主要依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的文字,还有唐章怀太子李贤注《后汉书》引佚名《湘州记》曰:“耒阳县北有汉黄门蔡伦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伦舂纸臼也。”后来许多史料和著述都沿用或采信了这些记述。然而,只要我们全面审视一下当时的地记资料,就知道以此断言蔡伦籍贯为耒阳是靠不住的。! Y) A$ q/ t/ U! V0 A2 G
《初学记》(卷五)、《太平御览》(卷五十二)引南朝宋庾仲雍《湘州记》曰:“应阳县(在今永州东安县)蔡子池南有石臼,云是蔡伦舂纸臼也”;又引南朝宋刘澄之《江州记》曰:“兴平县(三国吴分庐陵县置,治所在今江西永丰县东北)蔡子池南有石穴,深二百许丈,石色青,堪为书研。”《太平御览》(卷六百五)引刘澄之《宋永初山川古今记》曰:“兴平石穴深二百许,大石青色,堪为砚。”《初学记》(卷二十一)、《太平御览》(卷六百五)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曰:“枣阳县百许步蔡伦宅,其中具存。其傍有池,即名蔡子池。”《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二)引佚名《湘州记》曰:“枣阳县有蔡伦宅,宅西有一石田,云是伦臼纸田。”从上面这些史料可以看出,在南朝宋代,应阳县(今湖南东安)、兴平县(今江西永丰)、枣阳县(今湖北枣阳)都有蔡子池,枣阳县还有蔡伦宅,其出处为多名南朝学者经实地查勘和访问而写成的多部地记著作,地域涉及荆州、湘州、江州,绝不可能都是“耒阳县”之误,只能说明当时蔡伦造纸术已在这些地方推广普及。反观北魏学者郦道元,足迹未到南方,《水经注》江南诸水皆参阅南方文献而作,其中大量借用了盛弘之《荆州记》的文字,有些引用注明了出处,有些抄录未注明来源(如《三峡》有关内容),由于未经实地查证,难免存在许多主观误判。清代陈澧在《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序言中指出:“郦道元身处北朝,其注《水经》,北方诸水,大致精确,至西南诸水,则几乎无一不误。”郦注关于耒水蔡伦宅、蔡子池的文字,明显参阅了盛弘之《荆州记》的资料,但把“枣阳”变成了“耒阳”。而李贤注《后汉书》引用的《湘州记》文字与《太平御览》引用的大同小异,应为同一出处,但也存在一为“耒阳”一为“枣阳”的问题,是否受郦注影响不得而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宽贷 发表于 2017-4-14 22: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耒阳的水 发表于 2017-5-26 11: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一下 得个积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梦与白日梦 发表于 2017-8-29 09: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