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门洲社区为了打造好文艺博览园,在这片樟树林的周边,种植了上千亩的桃花、梨花林和杨梅园。每到桃花盛开,梨花吐蕾季节,山顶可停直升机的水泥坪上,停满了各式车辆,人山人海,重重叠叠,摄影机、照相机、各式手机,全朝着鲜花瞄准,个个满脸春色,流连忘返。
' |7 m, A# a# s, j
% o) k, R! ?+ p) E 站在高处,远眺这片森林,那高大的乔木和嫩绿的果木,静谧中有一种庄严和安详,那一株株樟树,就像一个个充满阳光的智者,超越了一切悲喜苦痛的旷达;那一棵棵的花树,组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这片土地生机勃勃。
p1 g; c$ t1 @) w7 k# N+ U. [; g
1 _0 X w7 G6 d6 L
- y3 g0 k( X5 n( t+ z* ]
- h2 H/ p r6 _6 M+ n5 d5 t# ` 漫江碧透 水是万物之魂,是大地的血液。当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流经广袤的大地,孕育和滋润万物生长,这个时候,你会深深地理解“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含义。
0 I- r, g- y: P, T2 A! K' d- u 沙头电站建成以后,三百里的耒河在泗门洲一改曼妙的身姿,形成了一个湖泊,河岸两边茂密的草丛,庄稼和树林,把湖水染成青黛色。在湖中划着小船,那蓝天白云在天上流动,它们为河水带来粼粼的波光,还有高雅的气息,让我恍惚,这是天在河里,还是河在天上?心有感触,自然就想起了范仲淹的排比句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枇杷大多像鸡蛋一样大小。枇杷先是青色的,随后才变成黄色。没有成熟的枇杷酸溜溜的,成熟了就甜津津的。有时候吃太多的枇杷,酸得牙齿都快掉了。你知道吗,枇杷虽然成熟了,但还是有点儿酸味。我迫不及待地剥开它那又黄又薄的"外衣",里面的果肉晶莹剔透,咬一口,汁水横溢,香味便溢满了嘴,有种软软甜甜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
2 O7 B* S" `) S9 r, n
& @% V; j9 g+ ~ 枇杷叶还有神奇功效与作用:枇杷叶分生枇杷叶,蜜枇杷叶,炙枇杷叶,枇杷叶的功效是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枇杷叶的作用是治肺热痰嗽,阴虚劳嗽,咳血,胃热呕哕,枇杷叶用药禁忌是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忌枇杷叶。
& U' J* l: T4 u1 r3 w, |
8 V. n+ e9 {4 V1 B
8 U' T D8 I w8 \# K$ s9 m) Z
0 W! ?+ _2 Z) y% s3 _" a
6 t0 K6 u4 w* [- @* q& T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马上又要吃下一种水果杨梅啦,杨梅成熟在6月初。
L5 i$ W0 x5 T 5 S9 ?( C; j7 O9 u( |* c. t1 ? R
% w' l4 B/ ^, l- D7 v 2 W2 r d$ \: X; f. d
阳春三月,杨梅树开花了,那一朵朵纯洁而又娇小的花儿呈嫩黄色,它们一簇簇,一群群,密布在杨梅树上,斑斑点点的像是给树穿上了花裙子。过不了几个星期,花儿便谢了,结出了一颗颗青豆般大小的杨梅。远远望去,不见它们的踪影,而走到树的跟前,掀开叶子一看,一颗颗小杨梅呈现在你的眼前。
; ]0 t, w- X. _' b
9 R z9 i; j9 v7 n+ d
9 L* S% e3 l! f; s9 U
' ?% p6 I9 w: o% Z- ?3 ]" m+ A
) a2 F& h1 ]) F3 h H }+ B8 b+ @ 2 m9 i5 E5 Y: Z$ } M
# q& W+ O7 |0 X% E1 m+ e; I
/ W& e0 Z$ c) z( t" G. _8 K* \
+ t7 t+ D& v8 f, H) e* v- P$ b
3 Y6 x) H" E5 t* c; d* ~& J
" Z4 F; _ b. G p0 N7 Q4 E神仙留痕 在泗门洲地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就是明朝状元罗洪先在泗门洲陈家洞白日飞升成仙的故事。 罗洪先,字达夫,江西吉水人,明嘉靖八年己丑科状元。《明史》卷二八三有传。罗洪先出生满月,父亲就死了,靠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他20多岁就考取状元,入仕后为人公正,人格高尚。后来,他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得了深刻的感悟,就辞了官,脱离世俗,四处云游,潜心修道。他的夫人贤淑大义,鼓励他的道行。她曾写了首诗给罗洪先,可以看出她多么贞烈:箴书一到折开吟,读罢儿童泪满襟。烈女不堪重改适,贤夫不必再相亲。君今已悟为仙去,奴也随修舍色身。但愿西方同善会,九莲台畔礼观音。 罗洪先从鼓山出家,在福建漳州樵云法师处参禅。后云游到耒阳城东鹿歧峰时,看到这块地方风景秀美,就住下来,朝禅暮净,终证得道果,从泗门洲陈家洞升天成仙,途经耒河时,沿河绝美风光吸引了他,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结果不小心掉下一只鞋,化为泗门洲,面积100余亩,洲上茂林修竹,桃李吐芳。后有一老和尚看中这片风水宝地,遂建一寺,叫山巅寺(后改洲云寺),寺中有一小沙弥,老和尚看他机灵,教他读书写字。有一次,老和尚过河买酒(好此一口),临行前要小沙弥把圆周率小数点后面30位数背出来,等下午老和尚回来问小沙弥,他不慌不忙说了一首诗来:“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伤尔,伤不死,乐而乐。死山僧,爬山要吃酒。”老和尚一听大怒,要惩罚他,小沙弥忙说,这首诗就是圆周率三十位数: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老和尚长叹一声,说,孺子可教也。后来小沙弥终成一代高僧。他在民国初,联合当地士绅,筹资在泗门洲上游两公里处淝江口建成淝江书院,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当地的教育做出了贡献。可惜淝江书院在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日军炮火,后被挖沙船把书院遗迹挖得荡然无存,只能让后人凭江遥祭,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了。
& Y1 k1 T! Y. H a5 o# q$ ^% K 8 J1 B7 g3 z# r! z!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