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48237|回复: 2
收起左侧

敢问现在医生的医德体现在哪里?

路石 发表于 2011-6-28 15: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体制下,被称作白衣天使的医生,他们的医德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 A- z- a; ~7 o0 i  Q2 W* t( R
一件事就能表明了- y: ~$ D# {% s6 }: b- s
国内国外的这个静脉注射上面的分歧
, s5 k" L  P2 N国内的医生是有事没事就是打吊瓶1 I$ z- l$ ^" V/ \2 C) T1 N
而且还是一打就是几天,
4 r" n8 K, Y" i& v但是国外的医生却不赞成这样4 Z- y1 B, w, i/ D4 Q5 q
这是我从网上转来的一篇文章,大家可以仔细看看。
& T: R6 y- w" z! y9 W2 @5 d" t; z# A' u. M3 D0 F/ h
2010年12月16日,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在北京市儿童医院排队输液。2009年,我国人均输液约8瓶远高于国际水平,这种过度用药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华社发)9 B  w  v. y% W" \+ f) T( A

2 I. T& z: e+ ]: e1 Y+ k2 S: C    专题文字:彭玉磊* e3 O+ Y+ ?; ]1 y: D+ a
/ K9 c  c& e8 X5 Q% R" d7 Z; e0 v3 V
    按世卫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应该“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一直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 G4 {; W; m" K$ m
& ?2 b, t8 ~6 b/ Q
    记者在连线采访中发现,在美国,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诊,医生一般不会安排静脉输液,对于含抗生素的“吊瓶”更是慎之又慎;在澳大利亚,当地人鲜有“输液好得快”的观念,很少有打吊瓶甚至打针的经历,甚至有人25岁了从未输过液,甚至都不知道“打吊瓶”的英语怎么讲。
3 x4 I7 P, S+ R' _: X, f: r! x" |; [6 \4 l6 c8 L+ ]4 v  b
    美国:看急诊才考虑输液
3 O" B" @; o" ^& O# }/ ?
' \# f8 C6 Y  b3 V; w0 F# K4 o    得了病到底是服药还是打针?世卫组织的推荐是“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在美国人眼里,打吊瓶堪比一次小手术。  O( q+ F) y% |% }0 P  l3 c

9 t1 {2 L9 B% Y% _0 @    静脉点滴退热慎重
% c$ x4 {% F: ~3 G: G1 E: S; T8 e+ \5 p% X9 j
    在美国,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得知中国人感冒发烧动辄就要输液后,很多美国人相当惊讶。因为当他们得病时,医生只是说多休息多喝水。
! [$ {+ q& l# n2 H+ B4 s
9 `4 k- j; V5 d- h    轩洋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一家医院的医生,他介绍说,除非遇到特殊病情或病人,美国医生一般都遵从“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输液”的原则。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诊,医生一般不会安排静脉输液。" B  r( f1 V- v0 L

3 K) d: T+ W* B! t. M% V) s  r    在美国医院的急诊部,如果有病人正发烧、体温较高,医生也会安排病人输液,但这种输液的目的在于打开静脉通道,而不会立即在吊瓶加入抗生素等药物。轩洋特别提到,像感冒这种病,“病毒感染是不用抗生素的”。在病人开始输液后,护士都会在病床前待一会儿,如果病人出现明显不适就会立即停止输液,转而采取别的治疗方法。
7 V4 y2 Q7 `. u0 K$ X; I
! D9 u. m4 r7 e5 e    防病人产生抗药性- Z& ^* r+ F5 {/ G8 _/ o4 G, {4 B

8 a' Y8 Q- Q; Y* o* F* j    对于中国有些感冒发烧的病人为了“好得快”而要求医生输液现象,轩洋表示,在美国,医生很受人尊敬,病人一般都是“绝对遵从医嘱”的,因此不会出现病人要求医生如何如何的情况。/ a1 d  z+ t# m3 h0 U

! V2 l- V# z% G3 C! G8 Q: j    即使需要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设备必须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等。还有美国医生介绍说,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输液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二是交叉感染;三是为了减少病人在用药时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其中的第四点是考虑最多的。
0 t3 w7 u, g3 H. e: @( e  Q+ n" [+ ^+ g3 S
    在美国,静脉输液由专职护士负责的。普通护士需通过具有相关资质才能成为输液专职护士,需具备不少于2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和至少1年的临床输液治疗经验;并通过9个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由静脉输液护士认证学会颁发的静脉输液专职护士资格证。
/ _# o' A! T% ]) O- r3 S8 s, k( @; p, u. J4 D
    美实施“医药分家”
* r$ j2 x7 f; t# J% {. V1 L' b7 H- c# D, V, z- L9 \& a, a
    据介绍,美国采取“医药分家”的制度。医院附设一个小药房,但小药房只负责给住院部提供药品。门诊病人一般都是拿着医生开的处方,自己到药店买药。医生开药时“对症下药”,如果涉及要用抗生素,一般只开低端的抗生素,不会一下子就给病人开出高端抗生素。
* S/ W0 f/ ^" j7 o" q  T6 U& N% P0 G8 u2 b  W- g1 `
    由于医药分家,医院里的医生对于每种药的价格不甚明了。对于老百姓来说,由于美国大部分人都购买了医疗保险,因此大部分医药费通常是由保险公司支付,因此病人对于自己看一次病、买一次药花了多少钱也不太清楚。6 e( t& H! G% E9 C: t& M* K/ s+ v
8 @/ A' m* T4 [" f, s  O. E
    记者连线
/ W7 a) X8 y% x- G% `' P- I7 L9 v' t. G- v8 ^) m. ^* d1 ^
    澳大利亚 华人在澳生活13年 连“屁股针”都未打过3 @; p" D) R. I7 U0 i- ^& y
/ f0 u  ~1 O$ K
    生活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美籍华人胡宇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澳大利亚生活了13年,免疫接种打过针,还有一次在照胃镜前打过麻醉针,此外,不要说“吊瓶”了,就连“屁股针”都没有打过。, R) y% |, K4 `; A. X4 J( N# E
' p' f6 ^( {, M' u( ?4 |0 q
    嗓子哑只建议吃水果
2 y  i) q7 T5 H6 k$ E
4 \: n+ `. Q+ b9 M  j! A    胡宇给记者描述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看病经历。当时因为嗓子哑了无法说话而前往医院,医生看诊后什么药都没给她开,只嘱咐她去超市买些橙子吃、多补充维生素C。当了解到她的日常工作不需过多说话时,医生甚至认为不需开病假条,建议她继续上班。
: g+ l( g/ _1 R6 y( M
) y6 j  p: u/ e% n# U% }1 E/ Y    胡宇表示,在澳大利亚的医院和诊所里,看不到所谓的“吊瓶森林”,连肌肉注射的病人都很少。澳大利亚人生病注重休息。如果患上了咳嗽、感冒等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病症,医生会给你开病假条让你回家睡觉,公司也会建议你休息以免传染给其他同事。6 y/ J9 M0 R: Y$ _! w( ]9 h8 O
: Y( n/ r! T3 B& z% Y6 J! P  c
    胡宇表示,自己有一位同事前阵子咳嗽了整整一周,感觉很难受,但到医院以后医生只给他打了一针,并且交待他“一个月之后若还觉得不舒服再打”。5 k& T. s/ i& |  W  l) z
- v; r( s5 S7 w7 z1 P" `
    中澳对待发烧差异大
' ]1 s4 D5 @2 D$ o% e: o8 f- K8 K, n
    今年25岁的华人Ben是一名土木工程师,在墨尔本出生长大,由于父母是第一代移民,因此他能听得懂大部分中文,但他至今仍然不知道“打吊瓶”的英语应该怎么说,也从未打过吊瓶。另一位亚裔澳大利亚人Johnny也表示,自己30多年来从未因病打过针。他表示,医生即便是开口服的抗生素时也不会开多,一般最多开7颗,即一周的药量。9 L4 w* W" Z5 E3 q
" Z  p! K3 g' j) o/ N9 K
    胡宇表示,澳大利亚没有所谓的“退烧针”,医院也不会为退烧而给病人输液。对于两国对待感冒发烧的做法,她深有感触。# D9 S; U. s3 N3 q, @3 N6 Q

5 l% Y6 j0 e% l* [    胡宇说:“记得在广州的时候,我一发烧,家里人就会催我吃药以后去盖上厚被子睡觉,最好是能出一身汗。但澳大利亚人对待发烧的"土办法"却是冲冷水澡。即便是一个不满1岁的小宝贝发烧,父母也会把他泡到冷水里。”1 E% G" |5 [0 k' [6 b: v+ b0 o

, e$ [5 q/ {0 s    静脉注射在感冒发烧等“战场”上,常常被称为“大炮打蚊子”,不仅浪费,而且还有隐藏的风险,可能造成额外的“伤亡”。6 y9 R9 j4 W1 c9 Z9 p7 l
9 U1 G1 c" r2 Z7 a
    有医生评论静脉输液称“这是一种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它也可能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 [* @" y6 a$ y: B: Z: f$ R

% A* \1 ^5 j) r    可能致不适甚至感染& g2 T3 }& z2 l" P7 i

7 l: O+ w' e0 R% I8 \7 j    由于静脉输液必须借助医疗器械,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不适甚至感染。专家介绍称,即使注射器和针头等器具完全消毒,输液依然存在着其他风险:如果打点滴时使用的药液浓度过稀或过浓,就可能在进入人体后,破坏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输入过多药液,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甚至,如果针管药液中混入气泡或者血凝块,还会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
$ i8 T& C" _7 _0 Y- n3 y( H% N& q4 P9 h1 W: L5 r# r" G: y" e/ `8 F
    一半案例都会“出错”
4 u! H, U# K. Z8 _' @- w' J! Y- ?0 D; {0 G
    英国有研究发现,在静脉输液的配药和执行过程中,大约有一半案例都会“出错”,其中1%的错误是严重的,58%的错误则相对温和。
2 h: H8 ]9 ~4 }' Q  L- `+ E9 t9 `, p; J5 o* Z% ]6 b6 x
    2004年,英国国家病人安全专责机构首次发布关于静脉输液安全性的报告称,每年英国约有1500万人次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其中的大部分治疗都是顺利的,但每年出错案例都超过700个。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静脉输液过程当中的出错率为18%。研究于2003年对639次静脉输液进行了687次观察,为时4周。结果显示,124次出错当中,18%是施药错误,79%是执行不当。
+ W  j- i5 t% Z. ?( [/ Y+ h4 a本篇文章来源于 “医药卫生网”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www.yywsb.com/list_sub.asp?id=603157& I) g. Z% x* w- Y* d' N+ L% \
2 y& }6 b3 T) ?; r
通过我女儿感冒的两次可以看出0 @; b  y+ X7 }, }
我们的医生确实是拿患者当生财的工具
; S5 L! Z9 O' r! c我女儿感冒两次去了同一家医院,具体是哪家不说大家也知道
3 R1 |% Q( a* E0 n两次都是做同样的事,2 r# e! Q5 H, E6 c' _
挂号,验血,打吊瓶
, j& q2 E+ I4 G. s( G& {0 v如果我们当家长的要求开点药吃不打针那医生马上脸就变了. W! s) d2 U/ [4 l' I$ D5 b$ D
对你爱理不理
7 n; \+ G- U* w# w( N4 Z: L/ c可能,开药他拿不到多少回扣2 j( L  z9 v7 T  p/ S
当时,我真想扇他几耳光" y& n. u* a8 j$ |- Y! A- v
我不知道,这是在救助我们的孩子还是在坑害。
6 S& ]8 }. T8 b" [9 a6 u迫使孩子的免疫力越来越低
$ W) \2 q0 k3 t9 L7 G& J6 B这样坑孩子的情况在中国,是普遍存在还是间接的存在,这让大家去评价
8 y' K' q: p! I% U9 E2 E反正在耒阳,我看到的,全是坑完爹在坑崽的人。5 {( J/ B3 Y4 D, Y3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耒阳好男人 发表于 2011-6-30 11: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秋云 发表于 2011-7-1 23: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钱包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