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当改革的春风横扫中华大地,农村释放出数以亿计的劳动力,他们乘着火车或骑着摩托从内地远赴沿海打工,支撑起中国制造业的昨天。而如今,沿海制造业迎来一场世纪变迁,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内迁,重塑中国制造业格局。2014年,陈贤德夫妇在耒阳创建的贤德鞋业,就是这股内迁企业洪流中的一朵浪花。
! j3 Y" ~% x Z& m8 G 8月中旬,一场秋雨带来了清凉,位于耒阳经济开发区新园区A5栋楼内,一至四层的厂房装修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今年10月,贤德鞋业将在这个9000多平方米,可容纳千余名员工的新厂房全新入驻,并重新启航。裁断、针车、手工、成型、包装等流水线不仅分设独立车间,还将增加箱包生产加工出口项目!
1 Q- i6 i/ h1 F+ V. @4 W 2014年创建的贤德鞋业,是耒阳首家集开发、加工、生产于一体的女鞋加工厂,产品销往欧美十几个国家 陈贤德十年前和英国83岁的技术做鞋专家合影 70后的陈贤德是耒阳黄市镇人,和妻子徐国娟共同经营的贤德鞋业,是耒阳首家集开发、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女鞋加工厂,其总公司位于深圳,主要从事欧美女鞋品牌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年产值过2千余万,为我市创税过百万。
0 N- s6 ^* Z6 r" h 从流水线工人到加工厂老板 上世纪90年代,陈贤德和来自江西的徐国娟,只是南下千千万万民工潮中普通的一员,辗转从事鞋和箱包制造业十几年,因工作相识而结缘。夫妻俩凭借着勤勉好学,吃苦耐劳,双双从流水线上的基层员工一直做到公司高管。
. \" f1 T S5 ~1 y 在异乡打工谋生十几年,年届四旬的陈贤德夫妇,面临着人到中年的烦恼——孩子的升学问题和父母的年迈多病。2014年,适逢耒阳市委市政府赴深招商引资,在获悉了家乡政府一系列的招商优惠政策后,夫妻俩决定回乡创业,一来可以陪伴照顾家中老小,二来也可支持家乡经济建设。3 E4 F$ y% D$ f4 Q/ [
夫妻俩的决定当即得到了总厂的大力支持。2014年底,陈贤德携妻子踌躇满志地回到了耒阳开起了“夫妻店”。稳重踏实的陈贤德和直爽干练的徐国娟成了绝好的工作搭档和生意伙伴,仅仅三年,他们所创建的耒阳贤德鞋业年产值已过2200万,为地方创税120余万!陈贤德夫妇凭借自己深耕多年的专业技能和行业经验,成为市场淘沙中坚强的开拓者。3 h$ I0 r6 t- r \& R8 O$ w& n
“最担心的不是订单,而是稳定的劳动力!” 贤德鞋业目前位于哲桥镇元木村的一个老园区内。三千平米的老厂房内,办公室、仓库、车间虽然划分有序,但还是略显拥挤,各条流水线旁都是员工们忙碌的身影。品质严谨、工价合理,让贤德鞋业在同行业中拥着较强的竞争力,这些年,工厂订单持续充盈,可以说未来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最担心的,就是劳动力问题!”陈贤德说。 从基层工人到公司高管再到老板,从事鞋、箱包制造业十几年的陈贤德和妻子徐国娟,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创业梦 “全厂现有200来个工人,但年轻员工的占比非常少。”徐国娟语气中有些许无奈和遗憾,“我们的员工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年龄超过了40甚至50岁,但他们已然成了我们厂的生产主力军。”
* G! [7 k/ r* P1 m [$ I5 H, \ 贤德鞋业资深样品师傅 繁忙的流水线 成型部门的李姐,40多岁,来厂工作一年多,动作已非常熟练。对于现在每月能拿到两千七、八的工资还比较满意,“比超市工资还是高些,吃得也还不错,都有两菜一汤,过年过节还有福利!”
8 f! T( w2 A1 I8 d- {+ v! v. \- |% g: c! v 家住灶市的许师傅进厂已有三年,目前每月能拿到三千元左右,虽然家里离厂稍远点,但李师傅一点也不担心路程问题,因为厂里每天早晚都有专车定点接送。李师傅还偷偷跟记者说,他今年年初其实还去了一趟广东,到那边才发现,“那儿的工资比起家乡高不了几百块,刨去车费什么的,还不如在家里找工作。”" K1 ?) k" J- T x8 S
家住水东江的谷姐,是同在厂里针车部的姨妈介绍来的,虽然来这里才半年多,每月也能拿到二千多,“以前,我做过水果生意,可操心重又挣不到什么钱。”她一边做着手工,一边和记者唠开了:“我也不是做生意的料,现在这里每个月都有工资拿,工作也不累,挺好的!” 7 ^2 n0 e( I5 |$ Q2 K
即使不熟练的生手,只要经过两三个月的培训,也都能拿两千七、八的工资 52岁的曹姐在厂里算年纪稍长的,在这行已做了很多年,也曾经辗转做过很多厂,现在活多时能拿到四千来块,记者问有没想过换工作,曹姐说:“在这里熟了也习惯了,没想过换工作呢。”! U: z! _% U* T: D- i! J
为了能留住员工,夫妇俩尽可能的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手脚快的或熟练的老员工,月薪拿到4千来块不是问题!一般的员工,平均工资都能达到两千七、八。即使是新来的生手,我们也有保底工资1700到1800元!”
Q7 U/ U# j$ b! _4 i- K U) f: s 徐国娟说,目前厂里200多名员工,基本上都是来自耒阳城郊或周边乡镇。为了能让员工稳定下来,在员工生活和出行上,夫妇俩没少花心思。在伙食上,每天包吃两餐,并坚持两荤一素;在员工出行上,离厂近一些的或城郊的早晚有专车沿线接送,家实在远的则安排在厂区内住宿。! J& Y; u5 a% N* K& S& S! ]8 ^
为了能招到更多的员工,夫妇俩更是想尽了办法,除每年参加政府组织的大型招聘会外,还经常去周边的乡镇发放招工传单,动员老员工介绍新员工,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200来人。
7 D4 a. y5 [' X+ M( h 展望企业前景,仍然信心满满 业务繁忙,订单不断,让夫妇俩备感欣慰。眼下,夫妇俩最期待的,是能尽快搬进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新厂,那样困扰他们的水电和垃圾清理问题都将会得到改善和解决。“说实话,只要有足够的生产力,订单不是问题!我们还将增加箱包生产加工业务,生产线和员工都将大量增加,可安置工人一千余人!”徐国娟眼中充满了憧憬,“到时,我们的厂房将重新分布格局,每个部门独立,车间不再这么拥挤,员工工作环境和宿舍、食堂都将大大改善,我们还将考虑为员工购买保险。” ! ^9 ]' O3 f- B) ^1 ^/ x; n; f# v
目前,贤德鞋业大部份业务都是订单式的生产,但夫妻俩内心已有更长远的规划,他们正在探索加工贸易和自创品牌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他们认为,贤德鞋业要想走得更远更好,就必须提升企业自身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未来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
& X9 {# p4 K( D- {7 K转载:红网& S& k( S3 d5 f
8 _0 L5 O4 Q0 U' K- S' r
|